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刘馥宁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摘要:中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进入深化阶段,本文从社区的视角出发,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了均等化化对社区提供服务的要求,最终提出通过成立专门的文化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供给和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区 基本公共文化 均等化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推进是从根基上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在党的十八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明确目标下,采用社区的视角探讨以社区为依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方式方法。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公共文化一般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该服务的提供者是以政府为主导其他部门为辅,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以提供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为内容,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公共文化需求权益为根本目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指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最基础的文化方面的需要,强调的是“底线”的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公共文化作为准公共产品被提供时,应具备公平、普遍和机会均等的特性,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通过发挥其特性达到人人享有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主要包含: 第一,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享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公平的利用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进行活动。 第二,人人都拥有参加各种基本公共文化活动的权利。人们通过利用多种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平台参与文化活动感到快乐,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三,人人都有评价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权利,都有评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者和承办者的权力。人们可以对政府为主导的供给者提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议,监督基本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机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般表现在采取各种方式传播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尤为突出的是强化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又快又好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服务下放,资源下放。同时,政府要关照社会弱势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最终整体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二、均等化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要求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经费投入相对来说较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就造成了制约影响。在同一城市的不同社区中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也会不同,导致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距。与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差距相比,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更加拉大。均等化要求政府注重增加落后地区和建设不完善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把社区作为基本点,以社区为依托,进一步增建和提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场所、活动用品等基础性设施与物品,满足社区成员享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兼顾多元需求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多元需求是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过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使得政府在供给产品时必须考虑到各个社会成员对公共文化的不同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其在推进过程中要覆盖各个地域、各个社区以及各个群体,不应该存在歧视某一群体某一地域的现象。社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应分析本社区人员结构,根据社区所居的各个群体的需求合理的利用资金资源,举办公共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同时,还应根据社区所处地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都应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多样需求,最大限度的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要求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 政府主导的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模式下,政府为主要供给者,社区为主要执行者。然而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各个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吸引其他主体成为公共文化供给方之一。社区可以主要承担前期收集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民意和后期提供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场所;企业可以进行赞助与举办;志愿组织可以开展志愿活动;政府不仅要搭建好社区、企业和其他组织良好互动的平台,也要督导各个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中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多主体的供给是有效解决社区民众多元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四)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要实现供需对接 为了丰富民众的文体生活,社区通常建有舞蹈室、书画室、健身室等免费向民众开放,有的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演出、举办科普讲座等。然而,大部分社区民众对这些活动并不是很了解,并且对社区的舞蹈室、书画室和健身室等场所的使用程度不高。社区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导致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等,难以使供给的产品与服务恰好满足需求。政府应该建立信息平台,将社区发布的活动和民众的反馈与需求都能够及时展示,形成有效沟通,打破信息不对等的局面,使社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实现供需对接。 三、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依托社区,才能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感,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而社区作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点,必须从传统的单一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供给模式。 (一)成立专门的社区文化机构 目前政府中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统一协调社区的文化事务,社区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资金资源由政府提供,而政府内部一般是老龄工作委员会支持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化活动,教育局支持社区中与教育相关的文化活动,财政局按照规定的原则支付相关活动的经费。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社区文化机构负责关于社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系列工作,有效的沟通协调政府内部职能部门对社区文化服务的支持。 (二)多元主体合作提供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量。一方面社区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论竞争主体是企业、政府还是志愿组织,社区可以选择较高效率的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较高质量。另一方面,社区可以更具包容性的使竞争与合作并存,可以使各个主体都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彼此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实现满足社区民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多主体合作提供,有利于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改善公共文化供给质量,满足民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 (三)建立信息渠道,加大居民参与 第一,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需求表达方式。采用微信、微博、公告、宣传栏等多种方式,收集民众的意见与建议,使民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运用民主参与机制来进行选择。 第二,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评估制度。搭建民众对社区人员工作评估平台,收集民众对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观感受、建议观点以及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也要有对社区日常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评价。 第三,注重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社区居委会要使用、管理好社区服务设施,了解社区特殊群众的文化需求,并积极提供服务满足其需求。同时,要广泛开展群众活动,及时反映民众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最后,通过以上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供需不对接问题。 总结 由于民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区域和群体性差异,加之各个社区的资源不同,各个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其次,人人都有权利享有机会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再者,引入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在引入过程中注重“竞争——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供给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海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4(01). [2]马艳霞.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07). [3]洪艳.基于社区视角的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4]柯平,宫平,等.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评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02). [5]陈胜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5(12). [6]何义珠,李露芳.公民参与视角下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06). [7]李友仁.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3(03). [8]伍素梅.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J].沧桑,2013(04). [9]陈立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10]曹海琴,等.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政府的责任[J].统计与管理,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