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燕秋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此文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我国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6XJG006) 摘要 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由贸易园区成为贸易投资的重要平台。为集聚资源和制度优势,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由贸易园区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 文章在总结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实践经验的同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自由贸易园区; 国际经验; 借鉴 自由贸易园区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由于自由贸易园区具有在投资、金融、雇工、经营以及货物进出方面的充分自由,有“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和优惠高效及通达便利的特点,因此,它是世界范围内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有效工具,也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重要机制和平台。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分析总结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的实践经验,为我国自贸园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对外贸易园区建设的经验 自1936年美国设立第一个对外贸易区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外贸易园区几乎遍及美国主要港口城市。美国对外贸易园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对外贸易区,主要从事贸易,目的是方便货物的进出,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和贸易的效率;另一类是单一性的对外贸易区,主要开展加工业,目的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国内外商品在遵守美国对外贸易区的法律法规和程序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对外贸易区进行储存、展览、生产、拆解、组装、制造和加工等活动,无需报关或缴纳关税。如果货物从贸易园区转口或运到国外,也不需要缴纳关税。在对外贸易区装配的制成品,对其征收的税率往往低于对元件征收的税率,同时区内采取加工原料和成品的税收转换优惠。对外贸易区的各项管理活动均遵守《对外贸易区法案》,及美国对外贸易区委员会条例、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条例。 美国注意贸易区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变化相适应,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国利益的需要,不断修订其《对外贸易区法案》。定位贸易区的功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各对外贸易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提高贸易区的管理效率。 (二)韩国经济自由区建设的经验 韩国政府为了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生活条件,2002年制定了《经济自由区指定及运营特别法》,2003年7月成立了经济自由区委员会,同年8月设立了第一个经济自由区——仁川经济自由区。到目前为止,韩国指定并运营了8个经济自由区。韩国经济自由区提供多种税务优惠,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便利的生活条件和简便的行政服务,保障自由广泛的企业活动。经济自由区的功能主要是仓储物流、旅游、加工制造和进出口贸易等。外国企业可在韩国经济自由区内自由地进行企业活动。经济自由区原则上不受《关税法》的管辖,海关仅对物品的进出进行监管。 韩国政府在经济自由区选址时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大多数经济自由区都拥有自己的港口。韩国政府规定,入驻经济自由区的外国投资者将享受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如:在盈利之后的首个3年期内,外资公司享受所得税全额免除、之后两年再减免50%的待遇。韩国政府不断推出政策,持续为企业在经济自由区的经营活动松绑。另外,经济自由区还开放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允许主要的外国货币在经济自由区内自由使用。改善外国人居住环境,在政府服务中使用英语,并建立国外高校的分校。 (三)巴西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验 巴西政府于1957年建立了玛瑙斯自由港,并于1967年正式更名为玛瑙斯自贸区。从1976年起至今,巴西政府先后颁布了19项法令,一方面对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采取保护、鼓励和积极引进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又为保障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实现“巴西化”的目标做出某种严格的限制。 玛瑙斯自贸区由农牧业发展区、免税商业中心和工业区三个功能区组成,是一个以贸易为主,兼营工农牧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型自贸区。其功能定位为贸易、制造、出口加工、金融服务和旅游等。现在玛瑙斯自贸区已经形成了30多个产业部门,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两轮、钟表、眼镜四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子工业是整个拉美洲最大的产业园区。 玛瑙斯自贸区内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减免进口关税、全免工业产品税、实行流通税的退税和减免法人所得税。强化自治管理的职能,自贸区管理委员会是政府和企业的结合体,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同时发展经济,坚持环保先行,凡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企业和项目全部禁止进入自贸区。另外,注意把自贸区的设置与落后区域的开发结合起来,实现通过一个地区的开放而带动内陆落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二、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下列需要改进的问题,(1)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法制建设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不健全,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法制保障与国外相比水平较低,阻碍了金融创新和投资的深层次改革。(2)税制改革局限在申报效率、税种选择等技术层面,现行税收政策不能满足贸易实验区高级阶段发展的需要。(3)投资准入政策的开放度、透明度不高,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三、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措施 (一)完善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法律制度 从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实践来看,只有建立了规范、透明、稳定的法制环境,才能确保自由贸易园区的健康运行。世界上许多成功的自由贸易园区都是先立法后设区,不但有国家立法,还有地方法规,从而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律保障体系。立法内容包括自由贸易园区的定位、功能、管理体制、优惠制度和监管制度等。很多国家在其法律制度中还运用对法律修改、增补和取消的立法技巧,使其自由贸易园区法具有动态的适用性,不合时宜的条款会及时取消或修改,新的需求会在法律中及时得到反映。 我国也应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自贸区的性质、地位、功能进行统一界定,明确自贸区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使自贸区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保证自贸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有法可依,从而保障自贸区内各种政策的平稳运行以及自贸区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体制 世界主要贸易园区的政府管理体制分为宏观层面政府管理体制和园区层面政府管理体制。宏观层面政府管理体制有两种,一是政府设立专门独立机构,负责贸易园区的事物管理,并对贸易园区进行监督和协调的专管型体制;二是由最高行政长官直接负责或委托给特定政府职能部门来执行宏观管理权限的代管型体制。园区层面政府管理体制有三种:一是由政府部门来承担管理职责的政府主导型体制;二是由政府授权某家专业管理公司负责贸易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企业主导型体制;三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化的管理公司共同管理的政企混合型体制。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主要是草拟贸易园区法律、法规;核定管理规则、优惠政策等;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的执行;以及贸易园区运行状况的审查等。园区层面的政府管理仅限于园区内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管理事务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事务。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在宏观层面上成立一个专门的自贸区管理机构,减少多重管理,简化行政手续;在园区层面把我国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发展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作用的模式。即重要决策、规划、审批及必要的监管事项,由政府部门负责。园区内纯粹经济业务经营活动事项由管理公司负责,以增强市场活力。 (三)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 国外的自由贸易园区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如美国的关税豁免政策,韩国的延长外国人投资用地租赁期限政策等。我国的自由贸易实验区可学习国外经验,完善产业政策和补贴形式;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与海关监管模式相适应的税收征管机制;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税费水平,免除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降低区内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将财税政策多样化,推进税收服务的便利化。 (四)建立合理的外资准入制度 国外成功的自由贸易园区都实行宽松的外资准入制度,允许投资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国内弱势产业发展留有空间,逐步调整开放力度。投资程序也非常简化,只要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即可。同时,对外资股权限制较少。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促进了贸易园区的发展。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既不宜过于强调“东道国留权”,也不能太侧重投资者保护,应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建立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中性外资政策,减少外资准入限制。通过立法增强投资准入的透明度,完善安全审查制度和风险审查体系,在负面清单的形式和要素上和国际接轨,减少负面清单的内容,在敏感行业与新兴领域做出适度保留。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郭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