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HR的培养路径研究
李思琪 黄雨琪 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810626130。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人工智能1.0时代悄然到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在逐步提高,简单重复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组织结构向着扁平化方向发展,这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要想在新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充分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力资源管理;机遇与挑战;培养路径 一、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人工智能简称AI,它结合了计算机、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用于模拟人的智能并生产出类似人类的智能机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智能机器人、计算机模拟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它的优势在于它能通过对机器中的核心系统进行设置,用编程代码命令智能机器模仿人类的活动,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950年英国数学家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中提出“机器能思考吗?”,引起人们对于机器智能的好奇。“人工智能”这一词于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被首次提出,自此,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原理也随之形成,技术应用也在逐步丰富,它代表着一门新兴技术科学的降生。计算机出现的几十年来,人类拥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的思维、行动的工具,但人工智能的发展绝不会止步于此,无数的科学家夙兴夜寐的进行着实验研究,为了实现人工智能向更高级、更富有创造力、更加智能化不断努力。 2019年8月底上海举办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深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应用领域以及各行业变革等方面的未来治理。大会首次设立8月30日为“AI国际日”、8月31日为“AI开发者日”。 在未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多的产业和工作都需依赖人工智能完成,谁掌握了智能核心技术,谁就拥有绝对话语权。过去的人工智能主要是一种专业设置的体系结构,它的学习性依赖于人工所设计的算法;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型模式,可以通过录入程序不断扩充数据,进行长久的终身学习。所以如今人工智能的水平较以往更先进,这为人工智能HR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二、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人脸识别系统、3D环绕相机、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车载机器人、语音识别、VR体验等,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推动着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不断向前进步,将HR从枯燥反复的工作解放出来,提高其他日常行政工作效率。2019年10月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在杭州举办,期间同步举办网上博览会、网上会场展示,提供政策智能匹配等服务,全方位展示了高端的人工智能产品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应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享受人工智能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其对人力资源从业者带来的威胁。以下将从选、育、用、留四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选才 即通过考试和一些测评手段去甄选人才的一种招聘方法。以前的HR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简历筛选和多次候选人面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筛选出来的候选人也不一定适合该应聘岗位。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风生水起,“AI+招聘”的模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智能筛选技术,将岗位基本素质要求(如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录入电脑中,再进行识别挑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上千份简历的筛选,既降低了人工筛选的难度,还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人和网络连线应用,极大的缩短了面试官的面试流程,先通过机器人对规范性问题展开智能问答,初步筛选不合格的候选人,接着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将应聘者按面试成绩划分等级,分层级进行个别面试,确定候选人;最后通过VR技术模拟现实工作环境,让候选人提前进入工作场景,感受工作氛围,明晰工作事务,为面试官和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双向的选择,减少了入职后因工作不适应而辞职的情况,节约了招聘成本。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在招聘中能很好的为企业挑选合适的候选人,但往往也缺少人情味不能根据突发情况进行灵活变通等被有所限制。 (二)育才 即通过企业的人文关怀、教育方法,查漏补缺地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一种方法。传统的人事行业对员工一般是进行线下培训,方式多为脱产或者半脱产培训,大多为集中进行先进理念或技术的培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因为不够具有具体而导致效果不太理想。当人工智能介入培训后,可以根据员工所在的部门、兴趣爱好、特长等数据进行智能信息匹配,形成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而不再是统一的培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培训授课不仅仅局限于线下讲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云培训”,针对员工业务上的不足,开发专属培训课程,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在线培训。 (三)用才 即运用一些技术方法、薪酬激励等尽可能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才可遇不可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应该关心员工的成长、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体制,推动技术革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的收集数据,找寻更加适合员工的工作环境,从而形成合理的人岗匹配。人工智能往往比人更具有理性逻辑思维,从科学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实际情况,进而提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建议。将员工的喜好、特长、期望的薪酬、实际工作水平等做成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再运用大数据,形成合理科学的培养计划,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在岗位分析上得到运用,当企业存在职位空缺时,将该职位的任职要求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份岗位任职说明书,并与员工的职位申请进行匹配,能够科学有效的筛选出合适的人才任职,不仅迅速的为岗位找到合适资源,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 (四)留才 即运用各种福利留住人才为己所用。在招聘、培训、任用人才之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人才的留职意愿,尽可能留住人才,挖掘其价值,为企业收获培训投资成本以外的利益。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企业管理者总是不懂得爱惜人才,甚至当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时,还在暗自庆幸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如此对待人才的做法让内部员工都无法与之共事,更做不到吸引外来人才。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观念。因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从以往看来,人才流失多半是由于待遇薪资过低或者工作环境不尽人意导致,首先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员工年龄、需求、绩效等数据,深切了解员工的诉求,并根据其实际绩效表现、潜能分析,合理做出薪酬、职位等的调整,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秉着一切以企业出发的原则,满足人才的需要。运用智能数据分析人才特点,制定合理科学培养方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尽可能的激发人才能力,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从而促进企业升级发展。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在无形中给HR的就业带来一定压力。人工智能更新换代发展快,技术先进,能够进行精准的数据匹配,对从事简单传统工作的HR无疑是一种较大的冲击。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必须不断发展,建立终生学习理念,将人工智能为自己所用,成为自己职业发展路上一个有力的帮手。 三、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路径分析 (一)个人层面 1.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职业素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各种产业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低端劳动力被不断替代,知识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处于转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也面临巨大变革的时代,失业压力愈来愈大。为劳动者带来失业威胁的不止机器,更关键的是劳动力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和环境适应力刻不容缓,毕竟谁也不愿被机器所替代。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除了要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有关企业运营、流程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运用智能工具辅助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还需掌握大数据、专家系统、区域链等人工智能专业概念和理论,以及有关的法规政策,来顺应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冲击。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具备优秀专业素质,富有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知识,运用相关技术在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方面表现卓越,才能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代替性。在与AI共事时,发挥非逻辑要素的思维能力,精准自我定位,做更多判断性的工作。 2.提升创新意识,注重自身创造力。 在市场上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应该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不可或缺的,人工智能产品再智能化的模拟人也代替不了真正的人。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参照后台录入的类似案例匹配得出适合企业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机器并不具备创造思维。这就要求HR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新制胜”,在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做出决策,创造企业新效益,发挥AI所没有的创造力。 (二)企业层面 1.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人工智能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否认的:多元成本降低,减少人力资本投入;生产效率优化,创造更多的价值;更能增加企业竞争力。企业若想做行业领头者就应该紧随时代潮流,抓住机遇,让人工智能充斥在企业的各行各业,充分运用好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将人工智能与人事行业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筛选简历、省时便捷的网络虚拟面试、合理的人岗匹配、大数据职位性格分析等,让人工智能更好辅助HR进行工作,为企业挖掘更好的人才,促进企业变革。 2.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员工的招聘以及培训等行政工作,往往不受企业重视,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人事部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才的重要性渐渐被企业管理人员所认知,有效的招聘配置与合理的岗位规划是引入人才的第一步。因此企业应该重视人事部门,将人工智能合理的运用到组织规划、人才招聘与培训中去,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看作连接员工和企业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3.注重员工培训与开发 一个企业想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就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及员工的创新意识,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员工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当时代变化莫测,企业更应抓紧时机,探寻先机,走在行业前端。这就需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让HR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完成工作。对于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员工,应该加强先进技术培训,让他们能重新适应高科技的办公环境亦或者进行企业内部转岗,进行岗位调换,合适的人去到合适的岗位上;掌握高技术的员工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培养自我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更好的配合人工智能进行工作。最好进行半脱产培训,一方面可以达到培训的效果一方面不会耽误企业生产进程,针对员工特点进行分流培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开发员工创新意识,不断更新进步。 (三)社会层面 1.国家政策推动 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环境下,我国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妥善应对其可能带来的挑战。2015年3月,人工智能被部署进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同年12月出台详细量化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规划。2019年,李克强总理于一次出席全国创业活动中提到:创新创业的实质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积极性和社会创造活力,更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潜质。古有梁启超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鼓舞中国青年,今有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当代青年开动奇思妙想、发挥创新精神,进一步体现出国家顶层设计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政府鼓励企业融资,降低创业门槛,让创业者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轻装上阵,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人工智能应用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政策的引领激励着各行各业发展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渗透各个行业,对就业形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个人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发扬创新精神,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让智能化尽可能创造新的效益。秉持良好心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利弊,为应对结构性失业、招揽技术型人才、解放剩余劳动力做好充足准备。人力资源从业者更应该从“人”出发,拉好人工智能的桅杆,扬起创新的风帆,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到达合理规划人才、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地。 2.大力发展教育改革 面对我国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匮乏、高素质技术和服务型人才缺失、普通劳动力过剩的严重就业局势,加强职业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对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是大力建设职业教育,着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域链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力图培养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专用人才,既解决其就业问题,又为企业或国家提供专业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二是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劳动者不仅要提高学历等就业“敲门砖”,更要提升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发自身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同时对转型劳动力加强技术培训,合理分配社会人力资源,促进个人与国家共赢。三是高校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其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其未来就业方向提供就业发展指导培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带来了冲突与挑战,不论社会、企业还是人力资源从业者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努力创新、抓住机遇,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而不是故步自封,原地不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是一个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扁平化、智能化的行业,基础性工作交由计算机或外包,解放HR的双手,投身于创造性的工作中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每个企业或政府找寻人才、组织设计、薪酬管理、职位匹配、技能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也是联系企业和员工一根重要的纽带。 参考文献: [1]胡海港.分析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民商,2019(11):297. [2]李晓连,张婵娟.浅析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23):31-32. [3]王璐.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冲突及应对策略[J].环球市场,2019(26):45. [4]肖兴政,冉景亮,龙承春.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6):37-51. [5]杨建群.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冲突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9(33):256. [6]张万帅.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新商务周刊,2019(14):129,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