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

2022-10-27 15: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德州市为例

陈静 蓝天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人力资本是中国现代服务业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耦合性不足,较多方面亟待完善。分析当前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供给及供需耦合性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结构、质量、方式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水平,并为相关研究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

一、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研究

(一)德州市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

现代服务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发展,2018年我国GDP总量位列全球第二,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转变,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就业、外贸、外资等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目前我国服务业虽然发展劲头强势,但是和一些国家相比尚有不足,尤其是创新服务型人才数量仍有差距,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的程度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需求多样性与供给的效用性不平衡。

根据《德州统计年鉴(2019)》,2019年末德州市现代规模以上重点服务单位达783家,行业结构涉猎面不断拓宽,涉及到服务业种类超30余种,但德州市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种类发展不平衡,德州现代服务业主要分布于四大行业道路运输企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物业管理业,但其他类型现代服务企业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德州市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德州市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禹城县、武城县、齐河县、陵城区、德城区,主要集中在下县,地区发展不均衡。但德州现代服务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因此,提高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德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加快德州市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必然选择。

(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必然

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是决战“十三五”规划与开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标。

1  近五年德州市现代重点服务业数据汇总

表1  近五年德州市现代重点服务业数据汇总

数据来源:根据《德州统计年鉴(2020)2019)(2018)(2017)(2016)》相关数据整理

从全球经济发展而言,现代服务业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关键环节,但从德州市近几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看,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后又缩减,相关创新型人才数量也相应增加后缩减,德州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在近四年(尤其疫情期间)未能有效驱动经济增长,德州市一方面面临创新型人才数量培养要与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速度和质量滚动成长紧迫性挑战,另一方面要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数量质量相匹配,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现代服务业生机和活力,实现德州市现代服务业与创新型人才双向互动发展,因此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紧迫是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的逻辑分析

(一)德州市现代服务业与创新型人才紧密联系

2019年德州市列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坚持以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双导向带动和培育高端化、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经济机构,促进产业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截止2019年末,德州重点服务业总计783家,总营业收入286.89亿元,总营业利润50.42亿元,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3686人,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逐渐增加,也逐渐成为德州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德州以现代服务业集聚人才,又靠人才优势引领产业发展,促进资本与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合理高效整合,努力形成德州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型人才集聚的“双螺旋”的“循环”双向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人才在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的措施

1.高校培养政策

德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并紧跟我国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号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对高职教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职业学院布局,2021年《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各类院校对服务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推进和服务于地区经济着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夯实高职教育基础地位。

德州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地区社会企业需求相对接,一方面德州市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积极引导市场化投资基金支持教科研成果与企事业单位需求孵化转化。一方面德州市出台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人才应用型、职业性培养,支持创建德州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按照“本科+技师(预备)”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形成高职院校人才本地区培养“工匠之师”,达到人才红利辐射区域的培养效果。

2.人才引进政策

德州市为加强人才引进力,2015年德州市推出人才政策“黄金30条”,开展重点人才引进战略和柔性引才战略,2018年紧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乡村振兴等重点战略,对人才政策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精准度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

围绕《德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并全面落实《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坚持“高端取向、创新发展”的人才理念,聚焦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创新,重点培育知识性、创意性服务产业体系,重点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做精做强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农村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三、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的对接现状

(一)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现状

201813日,国务院通过《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成为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德州市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做强新兴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见,未来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在逐年增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德州市竞争力提供人才资源支持的优质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思路相吻合,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数量大,预测互联网时代会呈指数型需求增长。

(二)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现状

1.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高校供给不充分

1)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基础能力薄弱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需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新时代新阶段职业教育增值赋能尚未体现发挥出潜力,树立职业本科教育意识已奠定基础但尚未牢固。近些年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持续稳步上升,但尚存在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离全面形成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尚有距离,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职业教育目标尚有些差距。

2)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转换不畅通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不充分,职业教育领域与普通教育领域难以实现理念和成果导向的顺畅转换和终身职业应用型学习。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和相互认证开放等方面仍存在障碍,2019年教育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深化复合型职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潜力还没有发挥充分,还有一段时间的宣发、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在产业需求的结构、质量、水平方面尚存在差距。

2.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政策引进不充分

1)创新型人才政策在省内吸引力不足

相比山东省主要城市人才引进和就业政策,如:济南省会发布人才政策分五大类,共56项,其中针对技能型人才政策主要涉及3项,特色首席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济南大学生预就业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德州市人才引进和就业政策一方面较省会城市涉及政策少,一方面针对技能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尚不具体,人才引进效度存在差距。

2)创新型人才政策执行性不及时

创新型人才政策首先需经历论证、决策、宣贯、执行等阶段,其次创新型人才再经历被告知、申请、审核等阶段,再次经过审核通过、政府拨款、机构付款等政策落地阶段。人才补贴预期半年左右时间落地人才政策,时间较长,实效性减弱,而且配套性政策(如房补、家属随迁等)保障性不充分,降低了创新型人才政策的效果。

3)创新型人才引进动态监测与反馈不足

德州市高效响应山东省人才支持政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等,结合德州市自身情况,积极推进政策制定,并于2015年稳妥推进人才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德州市人才引进政策实施6年左右时间,人才数量增长与流失是双向存在,动态监测人才增长是创新型人才响应和反馈的方向之一。

(三)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耦合性弱

随着新旧动能转化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德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反观供给,劳动力人口数量充足,但匹配标准下供给充裕性与实际需求下的短缺性尚有矛盾、需求侧强势与供给侧弱势、人才供给结构尚未匹配需求、人才要素转型供给还不成熟。一是从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看,创新型人才需求总量更加强劲且需求结构日益分化;二是从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看,创新型人才供给总量持续平稳增加但供给类型单一;三是从供需缺口看:缺口率趋于收窄,但结构性短缺突出,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匹配耦合性弱。

四、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路径推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型人才培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找准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结构供给、质量供给、方式供给改革的侧重点与切入点,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与人才培养嵌入性,培育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德州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

(一)优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结构

1.夯实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数量的人才供给结构基础支撑

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总量供给。一是发挥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合理划拨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比例,改革和加强职业教育薄弱环节,确保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发挥企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构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需要,企业协同培育;三是发挥职业院校在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践行“职教20条”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响应和推进《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重点围绕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稳步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形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化衔接,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夯实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数量层面提供人才供给结构的基础支撑。

2.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需求的人才供给结构的响应效度

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人力资本发展的必然,研究建立健全人才供给需求结构动态监测,针对市场人才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的特征,搭建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监测平台,动态更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市场供求,形成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稳固有效的政策保障、组织有效、基础响应和自我更新的人才供需机制,及时、有效地平衡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

(二)提升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质量

1.紧跟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建设并举

根据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进程调整传统学科专业。一是优化职业教育学科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各区域功能、产业特色进行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二是围绕创新型人才需求,高等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注重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发展同步,扩大高等院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增强学历专业的灵活性、科学性和专业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行业细分人才需求,建设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学科群,鼓励跨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与高等教育建设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使得应用职业型人才与理论学术型人才协同育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达到人才有效供给的目标。

2.建立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训体系

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训教育,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培训制度。政府加大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教育经费投入并监督专款专用,切实保障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方面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专业培训机构建设,形成专门机构或人员阶段性实施和维护创新型人才培训,定期组织创新型人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企业方面完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能力和技能提升的培训机制,如:学分制、继续教育等,支持职工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员工岗位匹配性及发挥持续竞争优势。结合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深入贯彻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的培训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实现多、快、好、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的最佳组织供给模式。

(三)创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给方式

1.优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创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优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管理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评价和职业发展通道。一是创新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符合资质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创新型人才评价,倡导构建院校培养、企业需求评价、社会化认证结合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二是完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创新型人才评价规范动态调整机制,在合理调整规制基础上,科学有序对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严格区别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公信力;三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贡献度评估比重,重视涉及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职业贡献力,突破唯学历、资历、年龄等限制。减少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不必要的选拔成本与关系影响,从而实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的“优中选优”。以社会需求驱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供需反馈机制,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配置提供依据。

2.鼓励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共享经济新就业

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国家部门2020年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基于共享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共享型服务和消费成为提升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共享经济新就业存在现实可行性,制定灵活多样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发展政策,创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流动机制。共享就业新业态共享创新型人才就业鼓励富集性地区、富集性企业面向社会开放创新型人才资源,实现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

参考文献:

[1]牛新星,蔡跃洲.供给侧视角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与中国省域发展状况比较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0(02):112-121.

[2]王子月.我国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李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02):54-58.

[4]景跃军,杜鹏.中国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02):143-14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