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9-11-16 22:2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陈兔  殷延海  甘莹盈  何如洋  胡志媛  上海商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的现状和需求分析。通过分析现阶段物流行业的走向,更好地了解物流人才的需求规模。通过分析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认为高校应该紧跟国际潮流,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推广校企联动,培育出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人才需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方利润源”的代表——物流业也顺着东风,快速发展。根据统计结果,中国在2018年产生了283.1万亿元的社会物流总额。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6.4个百分点。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8%,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逐渐下降,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年物流业总需求呈现愈缓愈稳的发展趋势。(如图 1、图 2所示)

图 1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变化

1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变化

图 2 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

2 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

(一)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的需求潜力巨大

近年中国的轨道运输建设成效颇佳。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在运营的里程一共有12.7万公里,而高铁就有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公路通车总里程4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这说明了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已超过美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更为有利的运输条件。而在《2018年前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中,中国港口占了7个,包括:上海港(第1)、宁波舟山港(第3)、深圳港(第4)、广州港(第6)、香港港(第7)、青岛港(第8)、天津港(第9)。

以上海港为例,通过图 3观察往年的吞吐量数据,以“万TEU”为单位。可知,近年来,上海港吞吐量总体来说逐年升高。这说明,对于上海来说,物流运输量逐年增加,并在近年来一直排名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供应链管理时代,港口作为运输链中的一个中心点,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地体现了一个地区对于物流的需求、市场的广阔。

图3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速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速

以上数据都表明了物流业的平稳发展,也可看出物流业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会变多,并且物流发展程度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也会变大。而物流业一旦加速发展必然会增加企业、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时导致了行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现当下,行业中没有足够的物流人才,而物流人才的匮乏又导致了物流行业中问题的产生和无法解决。因此加强高校物流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从而培养物流人才的问题刻不容缓。

(二)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快速增长

如今“互联网+”发展飞速,伴随而来的是现代物流的发展,但复合型人才却未跟上步伐。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工作研讨会得出以下结论,物流专业人才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类型之一。中国当下的物流人才专业人才需求量为百万人,这当中北京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高达20万人,深圳是12万人,上海是最多的,为50万人,物流行业专家表示,之后的7-10年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并且人才缺口会不断扩大。

如表所示,根据最近2016年末的一次统计,物流岗位从业人员共有5012万人,是人员增长最快的行业。

    2016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统计

表    2016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统计

在现代物流行业中,操作人员所占比重极大,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缺不高。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企进入了中国市场,虽然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以开拓更广阔的物流市场,紧跟国际物流发展潮流。当代物流业与各个行业横纵交错,对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并懂得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法律、数据分析等新知识,还能够解决物流中经济、管理、工程、信息、外语甚至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物流经济随之飞速发展。现代物流未来稳定、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随之而来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加需要国际化的物流人才,与国际物流接轨,吸收国际物流的先进技术、战略及思想文化。面对人才资源的全球流动和国际化竞争,物流业缺乏国际化的人才。

二、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数量上,不足和过剩的矛盾

尽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从事此方面的优秀人才逐渐增多,但是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较多实践经验、开拓创新意识和高综合素质。目前物流行业的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物流知识不足,大都是由传统物流行业的从事人员组成。此类从业人员大多只是机械工作,对物流发展潜力及市场信息只知皮毛,没有准确理解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无法很好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导致不能良好的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开始关注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由于物流行业的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物流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的服务于物流行业。另外,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现有的物流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是,高层次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仍是稀缺。

图 4  应届毕业生不足之处

应届毕业生不足之处

(二)高校培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目前中国很多高校包括著名大学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为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而努力。但即便物流市场有着很大的人才需求,仍有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落后的高校培养机制,导致理论物流层次结构不合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

此外,高校的物流专业人员资格较低。由于物流专业近年来才快速发展,很难招聘专业的物流人才,其成本很高。所以很多物流专业教师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经过一定的培训,学习一定的物流知识来进行物流行业的相关教学,如此一来,不系统不丰富的物流知识零碎的被学生吸收学习,这对学生的培养发展是不利的。另外,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很多教师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大部分都是只知书本知识,不结合实际,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三、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图 5 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

5 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物流课程体系要突出创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注重专业修养和战略思维的特点。因此,要想培养大批合格、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物流课程体系。物流管理是集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应根据社会的需求,摒弃、吸收一些新的内容来矫正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发展。关于物流理论与时间不能完美结合的短处,校企合作和高校物流实验室的引入可以大大解决这种情况。

为增强具体课程体系实践性和应用型培养目标,设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高校实际情况,把专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相结合,扩大并优化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还必须对课程体系里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课程原则来看,我国教育主要以理论为主。从课程性质来看,缺少战略性课程,这类的课程较少或者只是选修课;缺少人际沟通交流类的课程,开设后,大部分作为公共选修课;法律课多是学习基础法律,忽略对商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学习;对于政治课程来说,注重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教育,较少让学生了解政策实施的前因后果。另外,还缺少学习撰写研究报告、论文之类的课程。

图6  互联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鱼骨图

互联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鱼骨图

总的来说,我们普遍开设功能性,理论性课程,缺少实践性、战略宏观性课程。在功能类课程中,普遍开设的是运输、配送、仓储等课程。开设相对较少的是采购、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而这恰恰是缺少国际性物流人才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于高校培育来说,多开设战略性、宏观性课程,让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上,重新认知现代物流,改造原有思维,从而应对变化无常的市场竞争。

(二)培养订单式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指由用人单位和培养机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设定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双方有利的资源,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入职。物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物流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流管理教学宽而不精的缺点,有效地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也适当地减少了企业缺少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这种培养模式加深了校企合作,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利共赢。

(三)加强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设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型。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撑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科研院所和物流专业老师共同对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研究,摒弃过时的理论内容,主动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构建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物流理论体系。

高校根据自身的物资水平,建设并提供相应的物流实验室,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物流操作流程,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物演示、实际操作等练习,了解物流的操作方法,从而产生对物流的兴趣,并主动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及运作技巧。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四)推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人才校企培养模式的升级和转型,政府、高校、企业都要发挥自身的作用。

1.政府要加强有关政策的引导并做好社会宣传的工作,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积极地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人才培养中。还要平衡好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使校企合作模式得到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2.高校要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心骨作用。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让高校物流专业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深入研究企业需求的人才方向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师资队伍,推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深层次的了解,将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3.企业要认识到自身的导向作用。企业对自身人才培养规模以及程度有导向作用,因此企业要正视自己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价值和地位,积极融入到校企合作大潮中去,使物流人才同时满足市场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管理型两大需求;将企业的工作岗位、技术要求与高校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深化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

四、结束语

面对市场日益广阔、复杂的物流业来说,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但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有技术、有能力面对变幻环境的高端人才。因此,在环境需求变化的同时,对于物流人才培养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对于物流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培养具有:扎实基础、较强实践能力、优良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航空.国际机场理事会:2018年世界机场货邮吞吐量20强排行榜[DB].中国民航网,2019-04-16.

[2]郭炫.美国现代物流对中国物流的发展借鉴[J].全国流通经济,201812.

[3]杨萌柯,周晓光.面向“互联网+物流”人才的综合实践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3.

[4]东方,张帅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8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