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公共管理 >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2016-06-11 21: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娜  罗文宝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但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说社会新常态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常态的公共管理还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所以本文在详细阐释新常态核心理念的前提下,根据公共管理面临的多重困境,制定出不同的解决策略予以解决。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困境

  国内外专家对新常态这个名词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他们大多从自身从事的领域来阐释新常态的深层意义。而党中央对新常态意义的阐释则站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高度,从社会各个方面对新常态进行讨论与探究。新常态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领域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困境。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困境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治理方案对这些困境进行妥善解决。

一、中国语境下新常态的核心内涵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改革,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产力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我国产品质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保证经济的平稳、高效、快速发展。经济新常态的主要思想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还要追求质量,追求在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过程中完成经济的转型与改革。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推动产业技术革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具有高新科技与均衡结构的产业项目正在崛起。以互联网与智能科技为基础的科技产业,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产业的位置。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政府必须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的经济结构进行大力改革与调整。将那些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取缔,将那些生产方式老旧、生产观念落后的企业进行优化整合。同时摒弃原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市场的发展策略,而是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的资金注入等方式,引导企业进入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最后还要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进行努力,要注重第三产业与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来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重在求稳重在发展成效,只有产业结构均衡、产品质量优良的发展,才是社会需要的健康发展。

(二)政治新常态

国家对于社会经济、法制法规方面的管理能力,是国家政治能力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化的国家政治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家在公共权力、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制度规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共同治理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国家制定的所有制度与法规要符合人民的意愿,要以人民为工作主体、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主要目标,推动法治的民主化;国家制定的宪法与法律要有着权威的特征,要能够对违法乱纪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要能体现法律的平等性与不可侵犯性;政府是一个具有紧密联结的有机整体,所以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要具有协调性。政府各个层级的调度与工作安排要准确有序,政府各个层级的工作效率要高,要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政府政治新常态为:民主高效法治化,以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式解决人民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新常态

我国社会的新常态为法治社会,只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各种事务的开展要依从相应的法律进行,公民也要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社会的法制建设需要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而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法治社会“新常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我们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社会公民的法治观念;其次,社会需要依从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公民的社会活动,公民也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活动;最后,要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与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改革法律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来完成法治社会的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也要多领域、多方面展开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

二、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

(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要求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公民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与繁荣的文化建设氛围。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但仍旧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行政生态的发展要求。例如:我国在社会建设中的法治建设还存在着较多缺陷,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社会居民的民主化程度不高,全民民主时代的到来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机构的制度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处理日常工作的效率较低,臃肿的政府结构不能满足人民的办事需求;社会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制度要求,而网络化的制度需要完善的制度基础进行约束,所以政府、社会组织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社会公平缺失问题等多方面问题;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而社会治理能力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政策不完善,社会群众与政府工作间的不协调等。政府人员的思想水平、办事能力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成败,思想水平的落后与较差的办事能力,导致社会治理的效果较差;而不同机构与人员工作内容的不明确,配合能力的不完善也会产生较差的治理效果。所以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方面的发展,与现代化的社会治理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提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群众的协调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二)公共管理技术可行性与实践手段单一性的矛盾

公共管理者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技术手段来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社会技术中存在的主要公共管理技术有:数字治理技术、智慧政务技术、应急管理技术、风险评估技术、科学决策技术、绩效治理技术等。他们在现代公共管理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他们具有着规范的制度约束、前沿的体系结构,所以政府都运用公共管理技术进行管理操作。虽然公共管理技术受到政府的大力欢迎,但现代管理技术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帮助却很微小。这是由于政府没有采用复合公众利益的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他们主要采用那些实施方便、实施过程稳定、政绩突出的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管理,所以仍旧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僵化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政府公共管理产生的效果较差,长此以往还会引发社会群众的信任危机。

(三)公共管理者个体自觉与组织文化间的困境

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组织文化会对公共管理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公共管理者会在组织文化、伦理价值体系这个大染缸逐渐学会不良的文化意识。社会的浸染作用会使整个社会管理体系变质,社会也会成为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温床。对于健康良性的组织文化体系而言,“染缸效应”会对公共管理者产生良性影响,使其养成遵守法律、依法行事的好习惯。但不良的组织文化也会对公共管理者造成严重影响,会使公共管理者自身遵从的价值体系缺失。公共管理者也会由于自身道德与现实价值体系的矛盾,产生自相矛盾的心态而痛苦不堪。所以说公共管理者自身道德体系的建立,需要正确价值观念、良性组织文化的引导。若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处理,则会产生伦理道德丧失、集体性权力越位等情况的发生。

三、走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困境的策略与路径分析

(一)持续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能力

公共管理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人员进行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社会组织的工作。对不同的治理层面而言,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群众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各种社会体系都要努力做好自身方分内工作。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占有领导地位,政府制定出合理的公共管理办法以引导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工作。所以政府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改革,改变原来刻板僵化的治理结构,运用灵活的治理方式进行 公共管理。政府在对内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政府内部需要建立严格的人员选拔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来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要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对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情况进行准确考核;进行不定时的人员培训,通过思想道德培训、技术能力培训等,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服务水准,最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的公共管理需要现代的公共管理技术,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所以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引入,能够改革政府内部僵化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能够协调各个公共管理部门间的工作任务,最终使公共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创新,同时也将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年均10%的增长态势下降为7%左右的增长态势,我国的经济正式步入平稳低速的又好又快发展状态,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局势下,全球的资源与生产要素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这就带来全球生产资料成本的下降。与此同时全球企业的竞争形势也逐渐形成,各个国家在经济的竞争中都在逐渐淘汰落后的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同时也在加快产业技术革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的步伐,最终经济的发展也就促进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的更新与创新。目前的公共管理是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联合起来的管理,高新科技的加入不仅能够使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强,也会政府内部推动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三)重塑公共管理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目前公共领域所遵从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理念相违背,对金钱、权利的盲目崇拜使得社会总体的公共价值产生缺失。政府工作人员对公众需求的视而不见、对公共利益的侵犯与践踏,使得社会民众与政府主体间产生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所以建立正确的公共领域伦理制度体系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前提下,需要大力弘扬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与风气,同时对那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行为与个人要严肃处理。公共管理需要构建宪法高于一切的公共管理伦理制度,通过大力宣传与严格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律的价值导向传输到民政的意识形态层面中。同时也要大力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培育人民群众的公德意识与公德心,促进全社会的道德文化与法治文化意识的提高。通过开展伦理道德的宣讲、道德榜样示范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构良性的价值秩序和,形成以德治国的群众基础与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遵从的宪法与法制,需要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结束语

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部分为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关系到社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管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者紧密联结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良性工作机制的顺利进行,也需要人民群众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协调与配合。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法治与创新,只有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对公共管理进行规范,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才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深入落实;只有运用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的运转,才能使公共管理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吴云青.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 2012(05)

[2]任丙强.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环境治理:问题、挑战与对策[J].政治学研究. 2013(05)

[3]管清友,朱振鑫.经济新常态更需政策平常心[J].中国金融. 2014(14)

[4]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 2014(02)

[5]刘滨. “新常态”视阈下创新社会治理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 2015(0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