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商界骨干工作胜任力探究
郑丽 尹福斌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国际认证范式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及质量提升的探索实践》;。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商界骨干胜任力状况调研及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企业的变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呼唤商界骨干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为了达成地方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毕业生的能力,详细分析了其能力构成的6个要素: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法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阐述了教学实践中的方案设计及相应举措。 关键词:数字经济;商界骨干;胜任力;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有些学者称其为智能化时代,也就是工业4.0。 与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且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高度关注工业4.0的发展进程,并做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部署,促进了我国在创新及竞争中能够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李总理同时指出,我国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的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与艰巨挑战,经济转型、国内外产业的变革势在必行。新技术新发展所承载的不仅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及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引发了人们在思想、理念、知识、技术以及所拥有的工具及方法等方面的更新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商界骨干的广大地方商科院校,在经济全球化及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持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实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非常必要。 二、基本概念界定 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商界骨干的工作胜任力,首先需厘清以下三个基本概念,即:数字经济、商界骨干、工作胜任力。 (一)数字经济 区别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种方式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快速发展[3]。数字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新零售、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4],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这意味着,推进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的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安全保护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着力点。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成为要素市场中的最关键要素,对其的深入分析、挖掘与有效利用蕴含着巨大价值。 (二)商界骨干 骨干,是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商界骨干,则是指在商业领域或商业企业中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使命,即使都是商科类院校,培养目标也有显著区别。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等重点商管院校,其使命在于培养商界领袖、商科领军人物,因此他们的定位在于追求高端,乃至国内或全球一流。在知识贡献方面,上述高校大多要创造知识,贡献智力,在理论上为商业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等的产生奠定基础。但是对广大的地方商科院校而言,由于他们的使命与定位具有更多的地方特性及实践特色,因此,对其所在区域的商业领域提供管理实践指导并推动应用创新,可能更是这些商科高校的职责所在。以此为基本遵循,地方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商界骨干,无论是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抑或是服务区域发展,都将促进地方商科院校更好地关注其职责所在,其特色也会更加彰显。 (三)工作胜任力 工作胜任力,也称为岗位胜任力或职业胜任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很好地承担并完成其工作任务的指标。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颇多。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大卫•麦克利兰教授(David C. McClelland)在其奠基性论文《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指出,“胜任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工作、工作绩效或生活中重要活动结果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5]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胜任力定义,也是迄今为止学者们认同率比较高的一个。大卫•麦克利兰教授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上述论文中,教授对当时将智力测试作为工作能力衡量标准的行为进行了抨击,指出胜任力是帮助个体在工作相关情境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特质,因而应该用胜任力而非智力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相关能力。 纵观国内外关于胜任力内涵界定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特质类、行为类和综合类等三类。无论哪种类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呈现高度一致之处是,胜任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几乎都包括了知识、能力和个人技能。这就从理论上为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依据。因此,只有明晰学校的使命定位,充分了解市场及社会需求,才能构建好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并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既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又能将其内化为能力和工作技能,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未来职业胜任力的提高。 三、商界骨干工作胜任力探究 商科人才泛指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按照胜任力的主要组成要素,地方商科院校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不仅要依赖于课程考试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将来能拥有良好的职业胜任力,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因此,各专业在培养目标设定时应清晰地界定好本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通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好学生各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并依托课堂教学以及课内外活动等予以实现。 依据国际著名的商科认证组织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的认证标准,结合作者所在的地方商科院校的定位以及商科各专业的特点,经广大师生员工充分研讨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访谈,学院将商界骨干所应具备的能力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基本遵循:(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3)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商务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运用能力;(6)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6]。下面分别论述。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维护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拥有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商业管理和实施人才必不可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及企业对商界骨干的根本要求,其规范着商界的从业者们在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商务活动时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尽可能地减少商业活动中的失信、欺诈、虚假、伪造等行为的发生,并履行好商业企业及商界骨干的社会责任。基于上述原因,学院在培养学生时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培养目标中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列入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开设《商业伦理》《创新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等通识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的商业伦理、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辅之于以此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调研时深入思考,在面对商业实践中的伦理冲突时认真分析并进行有责任有担当地理性抉择。 (二)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对商界骨干的一个重要要求。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新知识、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信息混杂等诸多问题。如何从纷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分析论证做出合理判断并遴选适合的商业伙伴,开展符合伦理道德的商业行为,这是商科人才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也是在商业实践中遇到企业责任及企业利润选择冲突的两难境地时必须做出的抉择。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情境下培养商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鉴于上述形势,学院设计了《批判性思维》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习惯,改善其思维品质,培养他们掌握分析、评估论证的标准和技巧,同时提高理性思考、合理决策并清晰表达的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而且更是商界从业者能否胜任其工作职责的关键能力,同时还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三)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企业的变革,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及挑战。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商业竞合、供应链管理等都对商界骨干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商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国内商业领域的变化,还要开拓视野,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规则和秩序,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与商业伙伴竞争或合作的过程中,亦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惯例等,在不违反己方基本原则和利益的基础上,能够友善但不失原则地与对方交流、沟通,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或取得新的进展。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院设计了“大学英语+”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开设《全球沟通》课程,为学生搭建利用在线方式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通过开设《沟通与写作》课程,打造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在专业课程中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提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际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这个信息,既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表达。无论哪一种情况,在沟通时都会有情感或情绪的激发,也反映出沟通人的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数字经济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沟通方式如微博、微信等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时回复、快速反应、频繁交流都能更深刻地展现出沟通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坚持原则同时又具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对商业企业而言,由于其行业特点,需要与其他国(境)内外企业沟通交流的业务比比皆是,所以在商科院校教学实践中势必要突出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多人组成团队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任务。由于团队成员的成长环境、学习背景、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因此,欲期望团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首先需要团队成员具有相近的团队工作价值观,即“团队成员在逐步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团队工作的认知和态度” [8]。在此基础上,各位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角色,履行好相应职责。作为团队领导,需要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作为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强的行动能力及合作能力。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团队协作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学院各课程普遍采用了合作学习、小组作业等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中提高他们对团队的归属感、荣誉感及价值感。 (五)具有商务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运用能力 技术变革带来认知变革,数字经济时代对管理思维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同样体现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商业企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关注数据,这既包括数据资源中反映出的人们的行为特点、习惯偏好,又能推动企业挖掘数据背后所隐含的信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商业模式更新。数字经济时代重在数据,但是对于大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利用等均需要专业化处理。商业企业欲想抢占先机,就必须提高企业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深入地分析挖掘实现数据的增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新时代商科学生的培养必然要突出“商务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感知、研究与分析本领。为此,学院在新版培养方案中,除原来的《管理学》《运筹学》《商务研究方法》等课程外,新增了一系列必修课如《Python程序设计》《Python 数据分析实践》《商业数据思维与实战》和选修课《金融投资与量化交易》《互联网金融》《数据模型与决策分析》《社会网络与智能决策》《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实例》等以加强对学生商科研究方法及工具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院各专业持续加强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或研究项目的指导与激励,通过深化课赛融合以及课程内容与研究项目的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地将商管理论应用于现实情境,并通过合理选用方法和工具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六)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 与法律、医学等类似,商科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应用型学科,对商界骨干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增强对商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设计,使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并应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作者所在学院为例,各专业针对自己的专业内涵及特色,均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明确了专业能力目标。例如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能力目标设计为具有国际商务决策分析能力,会计学(国际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目标被界定为具有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决策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为专业能力目标。所有专业均依据专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设计了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主,其他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协同配合的培养方案。仍然以会计学(国际会计)本科专业为例。该专业遴选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组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群[7],利用上述三者工作对象均为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资金进行筹集、使用、记录、控制、评价与考核的认知、理解及实践能力,以便将来帮助企业领导层对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充分体现出商界骨干应有的专业胜任力。 四、结语 任何单位最需要的都是能够胜任岗位的人才。胜任力是优秀人才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其价值观、工作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方式方法、与同事的协作能力、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其工作的最终成效等指标进行细化比较。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具有较强胜任力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为企业和组织的目标达成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在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把胜任力解析为学生的能力,并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或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的能力以知识为基础,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其所拥有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内化、融会贯通及有效利用。数字经济时代对商界骨干的培养,始终应以学生的能力达成为目标,设计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监控及反馈改进的手段,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能够胜任其工作,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做正确的事情,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7-03-16].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3]徐梦周,吕铁.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政府建设: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0(03):78-85.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EB/OL].[2020-04-0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htm. [5]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6]陈建斌,郑丽.国际化视阈下商界骨干培养模式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01):66-69. [7]郑丽,郭彦丽编著.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商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9.6. [8]赵修文,杨婧,谢婷.个人−环境匹配的团队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及量表开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8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