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08 22:1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林枚 韩跃翔 曹晓丽 张媛媛 天津商业大学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外生到内化:创新生态系统下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ZLZXZF00540

摘要:创新生态系统下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作用日益突显。因此,迫于生存与发展压力的企业就必须将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重要举措。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为背景,界定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对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有针对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强化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企业开展创新科技活动的主体,是有效地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胜地位的有效砝码,因此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部分企业由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还不匹配,如何有效地培养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我国企业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受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Adner2006)研究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旨在为客户解决问题或提供方案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机制。Shaker A. Zahra Satish Nambisan2011)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李万等(2014)将创新生态系统看做是创新个体及创新环境之间,通过不断交流与联系,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的系统。柳卸林等(2015)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创新主体间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整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为了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网络。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解释创新生态系统,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其基本含意相近。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将创新生态系统定义为由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则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造提供平台和条件,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有机体,极大促进了创新和创造活动的开展。近年来,为了在科技创新中占有先机或保持优势,很多企业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借助改革来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2.创新型科技人才概念界定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国内外学者虽然给出了多种定义,但没有统一的观点。国外学者注重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角度进行讨论,美国《创新杂志》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思考出新思想,并将其付诸具体实践,从而得出具体成果的人才。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理解大多数都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个体素质等做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吴欣(2015)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从事某一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创新贡献的人才。顾惊雷(2017)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较好的处理某些问题的科技人才。李南(2017)指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敢于突破的精神,并取得一些创新成果的人才。黄小平、李毕琴(2017)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指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并在专业领域内取得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将创新型科技人才界定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科研成果突出,为企业发展与创新做出贡献的人才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综述

有关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学者们开展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大多集中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影响因素、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

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郭林、丁建定(2012)通过对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政策的研究,总结出了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赵曙明等(2012)通过对江苏省625名科技人才的调查问卷,发现一些影响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并认为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人才成长和培养比较重要。

从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角度进行研究,韩文玲等(2012)分析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王剑等(2012)等针对产学研结合,人才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营造等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有针对的提出了相关对策。朱云芬等(2016)等通过分析硒产业科技人才的人才培养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由此可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受到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因此,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研究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借助已有的文献,整体地审视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一)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和改革内部激励机制,然而不少企业现有激励机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先进的激励理念。有些企业仍然采取相对传统的激励理念,激励理念较落后,导致激励效果不足,激发人才积极性效果显著性较差。第二,激励机制方式比较单一。很多企业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对人才在精神层面或其它方面激励较少。比如,有的企业制定了较好的物质激励手段,然而对于人才的晋升与发展,自我成就感以及挑战感等关注不够,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无法满足未来创新发展的需求

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目前,部分企业缺乏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致使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忽视有针对性的对创新科技人才进行培养,这不仅打击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部分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眼光,不愿花费财力和物力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而倾向到人才市场招聘或者从其他企业去挖掘创新型科技人才,这种急于求成的用人方式,忽视了人才培养,从而引发人才匮乏。

(三)组织创新氛围严重不足,难以形成人才创新创业的有效支持

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在部分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科技人才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难以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客观环境和包容创新失败的制度政策设计体系,无法形成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支持。如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倡导和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型科技人才可能会受环境的影响,不敢大胆创新,害怕失败,这样必然会导致创新成果减少。更多的企业只看重人才创新成果,而忽视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缺乏有力的政策和环境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四、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对策探讨

企业要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生存和发展,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占有主动权,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企业应该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给予有效的激励方式,及时了解和满足创新型科技人才现实需求,而且要注意时效性,这样才能有效刺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李晓宇、戴大双(2002)认为企业应该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人才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人才较大的积极性。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企业的激励机制应与时俱进,要主动积极完善激励理念、创新激励手段,促使企业能够真正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价值,具体如下:

第一,实现激励理念的创新。激励理念的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激励机制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地位,同时将人才的需要作为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保证创新型科技人才对激励机制的认可与接受。此外,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要勇于改革,学习和借鉴优秀企业有良好效果的激励手段,这样才能避免影响人才的积极性。

第二,采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企业制定的激励机制不应该只是注重物质激励手段,同时应该丰富激励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充分尊重创新型科技人才现实需求,培养人才的自我成就感,让人才感受到自我价值,感受企业对自身的认可与尊重,从而更好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要根据内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要收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意见,广泛地宣传培养规划,这样可以得到人才更多的认可与参与。还要注意将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中,这有助于使企业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从而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王星等(201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培养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制定了具有战略规划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方案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人才培养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目标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规划要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人才培养规划要时刻为企业发展服务。同时,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选择要有针对性,还要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不断调整目标。此外,企业还要根据科技创新的现实情况,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支撑企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第二,延续性。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要保持延续性,根据企业现实发展的情况来分步实施进行。华为公司在人才延续培养方面,既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方案,能够结合公司发展现状不断调整培养计划,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战略体系与企业实际发展同步推进。总之,企业在制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规划时,既要有目标性,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延续性。

(三)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方熙之(2011)指出企业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研发热情,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应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具体如下:

第一,要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对企业创新发展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要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积极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让创新型科技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宽容与支持,良好的企业氛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更能让企业保持活力与发展。此外,企业加大力提倡创新,允许失败,让人才能够大胆创新,这样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

第二,要加强创新学习环境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企业应该深化改革,有针对性的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进行培养,例如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邀请高等院校教授授课以及给人才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等,让创新型科技人才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企业要加大投入,完善创新组织环境,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从而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

五、结论

由于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勇于改革与创新。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内部的创新行为,更需要关注创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持续运行,创新型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就成为关键。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关键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满足企业创新实践的需要,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4).

[2]Shaker A. Zahra,Satish Nambisan.Entrepreneurship in global innovation ecosy-stems[J].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2011,(1).

[3]李万,常静,王敏杰,朱学彦,金爱民.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32(12).

[4]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1).

[5]吴欣.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28(05).

[6]顾惊雷.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研究综述——基于浙江的政策工具分析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2).

[7]李南.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

[8]黄小平,李毕琴. 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7,37 (05).

[9]郭林,丁建定.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

[10]赵曙明,李乾文,张戌凡.创新型核心科技人才培养与政策环境研究——基于江苏省625份问卷的实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49(03).

[11]韩文玲,陈卓,韩洁.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的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0).

[12]王剑,孙锐,陈立新,潘陆山,孙一平.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08).

[13]朱云芬,向极钎,李卫东,殷红清,魏凯.恩施州硒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

[14]李晓宇,戴大双.高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2,(06) .

[15]王星,郭晓,付杨林.基于创新型人才阶段性素质特征的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28(03).

[16]方熙之.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文化[J].科技创业,2011(08).

[17]田起宏,韩笑,雷涯邻.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