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公司在我国的运营分析
李雅馨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外资银行作为外资投资机构的先头兵较早的进入了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本土迅猛扩张,为外资投资机构的进入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大量的外资银行公司涌入中国境内,因此如何适应中国国情,科学地治理外资银行公司确保其运营良好值得探讨。 关键词:外资银行公司;运营;金融资本 外资银行和外国资本迅速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本的巨大渴求,也使得中国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到国际资本的需求,从而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进入到国际市场中去。截至2011年末,我国共有387家外资银行或营业性机构,银监会已批准将20家外国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既是外资银行的天堂也是地狱,就看谁能够在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和解释权。 一、外资银行在华状况的分析 (一)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状况不佳 奥玮咨询201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华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交易以及公司信贷等在岸业务的外资银行中,情况最好的银行所获的市场份额都不到7%,而5年来这一局面一直鲜有改观。与此同时,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资银行的在华业务成绩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04年-2011年,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数量从188家增加至387家,然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却没有明显提升,仅从2004年的1.84%升至2011年的1.93%,7年间的增幅仅为0.09个百分点。尽管自2006年以来,中国批发银行业务的收入规模增长了一倍,达到19000亿元人民币,但奥纬咨询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投资银行、证券交易以及公司信贷领域所占的份额不足1/10,并且其市场份额长期停滞不前。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盈利状况,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也曾做过相关调查。他们认为,相对于外资银行占中国内地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的比率,其净利润的占比仍然不高,截至2011年末,外资银行仅占中国内地银行业整体净利润的1.4%。究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居高不下的用工成本;第二,政策性的限制过多。 (二)外资银行在华布局以退为进 面对这种种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报告,我们不得不反问,既然外资银行在华的盈利和经营状况如此不尽人意,各大外资银行套现对华的银行投资数额却都达数百亿美元?以高盛为例,2009年6月,首次出售19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10年10月,高盛出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筹集22.5亿美元;2011年11月,高盛再次出售15.4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12年4月的出售筹集了25亿美元(淡马锡是此次股份转让的最大接手方),今年1月又再度出售1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而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之前高盛购入工行股份时只花了25.8亿美元。关于高盛清仓工行后能从这次投资中赚取多少收入,路透社、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时报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计算版本。路透社计算出高盛的收益将达101亿美元;金融时报给出的结果为99亿美元;华尔街日报给出的结果则为97亿美元。有类似清仓经历的还有汇丰、花旗、摩根大通等外资银行,总额达上千亿人民币。而且这仅仅是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一部分。 根据普华永道2012年7月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曾指出,目前超过一半的外资银行预计2012年在华业务收入增幅将达到20%以上,预计2015年收入将实现同等增幅的银行比例更高。但奥纬咨询却认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利润其实没有如此可观,除非能够降低为了收入增长所投入的成本。该机构统计显示,目前成本费用已经占到了外资银行业务平台收入的2/3,而国内银行则仅为2/5。其中,外资银行证券部门约90%的收入被用于填补成本费用,是国内同业成本收入比的两倍,这又是一组针锋相对的观点。可见,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状况,不同的研究机构间的确实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在这些不断唱衰外资银行的声音此起彼伏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2011年16家中国上市银行利润大概为8000多亿人民币,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35%,而到2013年这16家上市银行只有一家工行的股价没有跌破净值。面对如此令人费解的局面,我们有必要去探究一下有关外资银行在华的战略布局。 二、外资银行公司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根据《银行家杂志》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外资银行的地域分布很稳定的集中在中国地区最发达的几个地区,主要是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三个经济核心区和财富聚集地,我们的调查研究也以此展开。 (一)追求专业化是外资银行公司发展的方向 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基本没有扩大,而是在积极的精简机构,剥离繁冗的部门,更加注重机构的效率,走专业化道路。近年来,花旗,高盛,汇丰等一系列外资银行都在积极的剥离其非核心业务,以便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上。这些专业化经营的措施使得这些活跃的外资银行往往能够具备特别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高盛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几乎成了大投行的专利,至2012年美国九大银行共持有金融衍生品业务2290000亿美元,是世界经济规模的3倍。这就使得这九大银行基本垄断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市场。 (二)外资银行公司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发展 绝大多数外资银行母行(总行)衡量在华子行(分行)发展是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主要涵盖财务指标、风险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三大类,各类指标的权重比较均衡,没有突出扩张资产份额的倾向,且未给予资产增长较高权重。他们认为: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不仅仅反映在资本、资产的规模上,更体现为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规模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质量和效益的相应提升。 (三)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是影响外资银行公司经营的重要因素 母行(总行)长期形成的风险意识文化显著影响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方式,使其在华业务的发展受到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的有效约束,体现在对目标客户的甄选上较为严格,对在华机构授权较小,使外资银行目标客户偏于高端,许多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群体难以进入其目标范围。这种长期形成的控制风险的经营文化客观上影响了发展速度。 (四)外资银行公司应充分与母行战略保持一致 境外母行(总行)在新兴市场相对保守的整体战略决定了部分在华外资银行仅仅是母行集团在华综合业务平台的一部分,市场定位差异化比较明显,无意在各业务条线与其他银行展开全面竞争。这些银行集团通过在华子行和参股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搭建起综合性业务平台。在华子行作为综合性业务平台的一部分定位明确,重点发展其母行最具竞争优势的银行业务,并与其他业务板块合力为目标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五)外资银行公司的发展必须坚持经营特色 外资银行应坚持特色经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业务,实现多赢。完善客户选择策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进一步繁荣中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合理确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积极稳妥开展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整体经营效益快速提高。 (六)外资银行公司应加强本土化适应本土竞争环境 外资银行应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国情细化发展战略,在战略上主动关注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发展,主动关注金融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前瞻性地考虑在华网点布局,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外资银行应紧紧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和特长,加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小微型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支持。 三、结语 中国的金融市场从诞生至今发展迅猛也愈加完善,但仍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金融机构更是如此。外资银行既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我们的炼金石。只有我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透明,金融监管更加的严格和完善,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我们不应低估也不应夸大,而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积极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林莉莉.外资银行迅速抢占新兴市场的原因研究[D].浙江:浙江财经学院,2008,05 [2]徐正华,熊国宝.外资银行在华竞争力上升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12 [3]贺小勇.外资银行在华解决业务摩擦的法律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4,04 [4]王金萍.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