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型公司的业务问题研究及风险分析
——以蚂蚁集团为例 李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项目: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621369) 摘要:近年来,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迅速崛起,并逐渐涵盖了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贷款,投资,保险等,占领了巨大的金融市场。文章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详细剖析金融科技类公司的金融类业务开展过程,及其与外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种种联系,探讨蚂蚁集团开设的金融类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及相关问题,并基于风险研究,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蚂蚁集团的业务开展提出建议,基于金融科技市场对国家监管部门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科技;网络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无抵押信贷;系统性风险 一、金融科技型公司概述 金融科技型公司以技术平台为载体,通过科技手段,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提供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近年来发展迅速,以蚂蚁集团为首,京东(京东金融),百度(度小满金融),苏宁(苏宁金融),滴滴(滴滴金融),腾讯,小米,美团,平安,360等企业都加入了金融科技的大军以蚂蚁集团为先驱,众多企业变换名称,加入“科技”字眼,开展消费信贷业务。金融科技型公司利用自身的客户,场景和技术优势与持有金融牌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产品,贷款的申请,审批与放款均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客户主要为平台交易商户或社会个人,风险主要依托客户交易数据。放眼国外,根据 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在2017年2月发布了《金融科技研究报告》,从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演进两个方面,将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如今,欧美国家都处在金融科技3.0(快速成长期)阶段—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金融相结合,金融服务向长尾客户普及,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在业务趋势中,亚洲地区金融科技依旧以借贷领域为主,更专注于B2C,而北美地区则开始转向保险科技和B2B,其中B2B模式中又以监管科技最为突出。 二、蚂蚁集团的主营金融业务及业务流程概述 (一)贷款业务 蚂蚁集团成立了自己的贷款子公司并且部分持股网商银行,由贷款子公司和网商银行进行贷款发放,并且自主研发了贷款促成平台(花呗,借呗),通过花呗和借呗促成贷款。从这里可看出,蚂蚁集团内部拥有完整的贷款业务条线。此外,若外部金融机构要借助蚂蚁集团科技平台发放贷款,需要向其支付技术服务费,费用额按照外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计算。蚂蚁集团的收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金融机构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另一方面是蚂蚁集团全额持股或部分持股的子公司通过发放贷款获得的收益。蚂蚁集团成立的子公司有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均为小额贷款及相关技术服务。蚂蚁集团还持有30%网商银行股份,并且蚂蚁集团是网商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微贷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微贷业务 (二)理财业务 蚂蚁集团拥有自主研发的理财科技平台(余额宝、余利宝),还设立了专门进行资本运作的金融理财子公司,蚂蚁集团的理财子公司将贷款子公司获得的贷款余额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参与研发了众多金融衍生品(如大理财系列产品),通过余额宝、余利宝进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并取得资金回流,再通过贷款子公司及网商银行进行下一轮放贷。蚂蚁集团通过资本运作(主要为资产证券化)赚取一定的收益。蚂蚁集团用自身在花呗、借呗上促成的贷款余额,一部分自己进行资产证券化,另一部分交给外部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蚂蚁集团获利,一方面来自向金融机构收取的技术服务费,一方面来自自身持股子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收入。技术服务费,包括第三方金融机构使用蚂蚁集团提供的贷款余额的技术服务费,及其使用余额宝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技术服务费。 在资本运作投资方面,蚂蚁集团同样成立有专门的子公司进行投资业务及管理,具体包括上海云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持股)、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68.8343%持股)。理财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理财业务 (三)整体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一:蚂蚁集团的系列子公司独立进行发放贷款,将贷款额进行资产证券化,销售理财产品,取得资金回流,再进行循环放贷。蚂蚁集团通过自身的微贷科技平台促成贷款余额,由自身持股30%的网商银行,自己全额持股的子公司(两家)发放贷款,经由自己全额持股的子公司(四家)自行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取得资金回流,用于下一轮发放贷款。公司的收益来自1.借款方(消费者及小微企业)还款时所支付的利息(高利率)。2.进行资产证券化所赚取的收益。 图3 业务流程1 业务流程二: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科技平台(花呗、借呗)发放贷款并获得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部分通过蚂蚁集团的科技平台(余额宝、余利宝)进行融资,获得资金。金融机构按照自身收益的一定百分比向蚂蚁集团支付技术服务费。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的贷款平台发放贷款,取得贷款额,将贷款资产证券化后,借助蚂蚁集团的理财平台销售理财产品,取得资金回流,用于循环放贷。在这个过程中蚂蚁集团向金融机构收取技术服务费。蚂蚁集团的获利,来自贷款平台(花呗、借呗)及理财平台(余额宝、余利宝)赚取的技术服务费。 图4 业务流程2 三、风险分析 (一)系统性风险 蚂蚁集团集贷款、投资为一体,之间又穿插科技进行有力的支撑,无论哪一个环节的风险一旦发生,那就是具有系统性的,是连环套。贷款环节作为系列业务之首,是第一个发生的,而且是最重要,风险最大,风险一旦发生破坏力最强的一个环节。如果出现借款人大量违约,花呗、借呗大量还不上的情况,那么将直接导致余额宝、余利宝中的投资金额发生损。如果花呗、借呗的借款利率上升,或者市面上出现了借款利率更低的产品,那么借款人可能就不会选择用花呗、借呗来借款。借款需求下降,达成的贷款数量减少,流动性减少,影响投资业务。在投资业务环节若出现问题,投资者拿不到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率的话,将不会再进行投资,那么资金回流就会出现问题,流动性资金减少,进而影响到上游的贷款业务。如果科技平台出现问题,数字模型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审核借款人信用度的信用画像模型发生错误,贷款理财科技平台发生错误,会直接影响到贷款、投资环节,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在销售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投资者的购买情况会受多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会受自身生活水平的影响,只有投资者有剩余的钱才有可能会放在余额宝和余利宝上面投资,而投资者的生活水平又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果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或一些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如新冠疫情),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有剩余的钱拿去投资。第二,受投资者对投资平台和投资产品的信任度的影响,如果投资者对蚂蚁集团或支付宝的信任度下降,则不会选择把钱放在余额宝和余额宝上投资,而造成投资者信任度下降的因素也有很多,如蚂蚁集团遭受重大负面新闻报道,或高管层出现丑闻,蚂蚁集团及相关负责人或员工出现重大失职或有违法犯罪行为,或投资者拿到的收益率过低,投资者对收益率不够满意,都会造成信任度降低,引起流动性风险增加,资金回流失败。 (三)信息不对称 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金融投资产品是被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一般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投资产品风险最低,收益率也最低,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的风险和收益率依次递增。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中提到,对于支付宝用户在余额宝、余利宝上的投资,蚂蚁集团的理财子公司是将这些资金投资在第一等级的(风险最低的),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但对于每一层级的产品,是否再进行多次打包再划分层级,蚂蚁集团没有披露,涉及黑盒问题。人们在买理财产品时也并不知道自己投资的产品的风险程度如何。 (四) 信用风险 蚂蚁集团对于花呗、借呗的定义为,花呗-数字化无抵押循环消费信贷产品,借呗-数字化无抵押短期消费信贷产品。花呗和借呗都是无抵押信贷产品,在无抵押的情况下将钱贷款给消费者及小微企业,这势必会增加借款人不还款的信用风险,因为借款人内心会认为自己不还款也只不过是降低信用度而已,而不会有其他的实物上的损失。信用,是需要被管控的,虽然现在社会上的人们的道德素养普遍提高,但还是应该通过实际行用进行控制,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如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这些都会造成信用风险骤增(人们没有钱偿还贷款)。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就是一种典型的控制信用风险的方法,而不是如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所说的当铺思想。 蚂蚁集团依靠自己研发出来的一套信用画像模型,对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评估(芝麻信用分),对于模型的精准度,信用的真实度有待考量,从现在的违约率看来,违约率是被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的,然而这一套信用画像模型是否能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任何时候都良好的控制违约风险呢?根据过往的贷款逾期率来看,贷款逾期率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如图5,6所示。 图5 2017年-2019年贷款逾期率 图6 2020年上半年贷款逾期率 贷款和投资业务规模庞大,消费信贷规模达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规模达到4,217亿元,均位于全国排名第一的位置,资产管理达40986亿元。正是因为规模如此庞大,才更应对借款人的信用度,贷款的质量引起高度重视。贷款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过程。如果发放的贷款发生重大违约情况,那么使用余额宝,余利宝进行投资的普通大众的钱将直接亏损。 (五)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与蚂蚁集团相互合作,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获取贷款客户和技术服务,蚂蚁集团收取技术服务费,为赚取更多利润,金融机构和蚂蚁集团可能相互勾结,出现贪污,腐败问题。蚂蚁集团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会持续发放更多的贷款,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贷款余额,用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并取得资金回流。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利益的驱动,蚂蚁集团可能会降低自己的贷款门槛,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度降低要求,对不具备贷款资格的人也进行放贷,造成次级贷款发放,甚至有出现掠夺性放贷的风险。造成大众存款的严重损失,也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打击,祸国殃民。这会对普通大众,平民老百姓自己的钱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经济,中国的经济。 四、对于蚂蚁集团的一些建议 蚂蚁集团涉及的金融业务涵盖面广,设计业务线繁多复杂,包括了贷款,资产证券化,保险等方面。蚂蚁集团开设的业务不仅包括科技技术服务类,还几乎涵盖了金融行业的所有业务。因此,蚂蚁科技集团的定位绝不是该公司给自己定义的单纯的科技类公司,而至少应该是科技+金融类公司。蚂蚁集团既然做了与金融行业关联程度极大的业务,并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就理应接受金融行业的监管,蚂蚁集团所开设的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业务,也必须进行金融行业角度的风险评估,并根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规范自己的金融业务开展。 蚂蚁集团声称自己是科技服务类公司,并拟在科创板上市,但蚂蚁集团所做的业务绝不仅仅是技术服务,蚂蚁集团还开设了贷款,理财(证券、基金等),保险等金融业务,金融领域的三大行业无非就是银行,证券,保险,而蚂蚁集团几乎全都涵盖了。蚂蚁集团是科技类公司,但一定不只是科技类公司,同时还是金融类公司,所以拟在科创板上市难免有所牵强。 另外,既然蚂蚁集团做了金融相关业务,就理应接受与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保险业同样的监管,资本金和杠杆率都应达到国家监管要求。这一方面涉及行业公平竞争问题,另一方面也涉及风险治理问题,只有控制一定的杠杆率,保证一定的资本金充足率,才能保持金融业务的安全开展,才能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凡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贷款部门,理财部门,应进行独立。发放贷款与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应分开来,否则,系统性风险容易发生。 在财务报表上,蚂蚁集团应将科技业务收入与金融业务收入区分开,保持独立性,这样更便于风险控制和研究,避免业务冗杂交叉,风险难以区分。问题难以明晰,帮助控制系统性风险。 蚂蚁集团若要上市,首先应找准自己公司的定位,其次要按照国家现有的体制和规则,规范自己公司的业务准则,不能把金融业务和科技业务一锅端,应进行明确的划分,分别管理。对于金融业务的财务状况信息,应在招股书中进行更详细,更具体,更全面的披露,明确各部分的收益是多少,收益是从哪里来的。集团自己参与了多少,应是具体的金额和比例,而不是当前的几句话就概括完毕。对于在理财产品(余额宝,余利宝)上的投资,蚂蚁集团应明确告知投资者,自己投资的金融衍生品是属于哪一个风险等级的,应进行公开披露。 五、对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建议 根据蚂蚁集团现下的业务及相关规模来看,金融业务的收入最高,基本可以将其定义为金融科技类公司。金融科技类公司,如蚂蚁集团,是金融界的新星,为金融行业增添活水,使金融行业更丰富,促进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当然其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首先,国家应尽快制定相适应的监管条规,保证像蚂蚁集团这类的金融科技类公司可以在体现其生机活力,为金融行业增添新力量的同时,又免于过度膨胀,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重大损失。中国的金融系统体系的确还不够完善,当系统体系还没有健全时,混乱就容易出现。当规则不够明晰时,错误就容易发生。蚂蚁集团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业务纷繁复杂,线路交叉。就是中国金融体系不健全,不成系统,规则不明晰的体现。中国金融业应积极尽快健全自己的金融系统。第二,要适应行业新兴的公司类别,即金融科技类公司,要制定一个适用于金融科技类公司的监管方案,不能局部的看待问题,要把金融科技类公司当做一个整体看,不能单纯的用西方金融行业的经验来套中国金融市场,因为中国现在的市场不完全是西方以前的市场,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说,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国金融行业不完全是沿着西方国家金融行业走过的老路在走,而是有自己的行业特色的,这是中国金融行业熠熠生辉的闪光点,也是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邓建平,张佳林,曾婧容.从网络小贷新规看金融科技监管对蚂蚁集团的影响[J].财会月刊,2020(23):156-160. [2]黄锦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商业创新模式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9,9(02):278-279. [3]楚晓光.我国微型贷款管理技术的应用模式、存在问题及改进[J].中国产经,2020(17):31-32. [4]蚂蚁集团.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