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欧亚国家投资的意义与研究视角
朱红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的壮大发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随着快速增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资本国际化视角、开放的宏观经济视角、产业视角、企业视角、货币选择视角、战略视角及政策视角进行研究。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必经要道,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国家投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资本国际化;欧亚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中国经济潜能得到了发挥,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以逐步深化的渐进模式,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在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并行发展,与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纪元;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加入WTO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更为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程也已随之开启。对外投资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与对外援助等基本方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业升级、获取市场的要求和战略性安排,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必由之路。从国际收支、开放的宏观经济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中国对外投资还存在诸多意义,例如国际收支平衡、开放型宏观经济稳定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安排、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涉及外汇储备与管理政策、外汇资源如何进行对外投资问题、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问题、资本市场国际化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问题、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等诸多方面。 一、中国企业对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投资的经济价值与战略价值 (一)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企业对俄罗斯东欧中亚的投资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俄欧亚地区集中了是世界上的主要的转轨经济体,这些国家的转轨路径、发展模式与发展现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存在区别,经济转型与改革取得的成就也存在差别。俄欧亚国家虽然经济基础较好,但在转轨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资本短缺等问题,制约了这些国家的资本形成。资本的短缺制约了经济活动的开展,发展中国家的“缺口”特征在转轨国家普遍存在。从中国与转轨经济体的宏观经济中的若干重要变量进行考察,中国经济中的储蓄率偏高而欧亚转轨经济体的储蓄率偏低,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储蓄可以在欧亚国家转化为当地的投资,相对于提高了欧亚地区的储蓄率,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欧亚国家的资本形成;储蓄率的上升,也有助于提升欧亚国家的人均收入。欧盟东扩后,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通过大量引进外资的方式,弥补了资金的缺口,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外资的大量引进又孕育着金融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资从欧亚转轨经济体撤离,冲击了欧亚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在负有大量外币债务的东欧国家,本币的贬值使加剧了外币债务的显著上升,呈现出金融不稳定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资本进入欧亚国家,有助于缓解欧亚国家的经济困难。因此,对中国和欧亚经济体而言,中国企业对欧亚地区的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二)战略价值 中国企业对俄罗斯东欧中亚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种战略意义来自于俄欧亚地区对中国能源、地区安全、友好外交方面的战略价值,这也体现了对中国资本进入俄欧亚地区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已形成明确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走出去”的对外经济战略,并在近年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而外交战略与对外经济战略应该相互支持配合,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以经贸合作作为发展双边、多边关系的基础,并以良好的外交关系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实现共赢互利,共同发展。对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对外战略方向;欧亚地区是世界上的重要地区和中国的邻国,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标志着中国欧亚战略的初步形成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在制订方向明确的欧亚战略,以经贸合作为基础,促进与欧亚国家的双边与多边外交关系,在俄欧亚这一重要地区赢得战略利益。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俄欧亚地区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必经要道,是横贯欧亚大路的丝绸之路,具有尤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上合组织等机制发展运行良好,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支点地区。因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国家投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地区投资的视角 (一)资本国际化视角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问题,可以在中国资本国际化的问题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大环境下加以探讨。中国的外汇资本和货币资本参与国际投资的方式,不仅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而且通过信贷、股权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以主要国际货币为形态的外汇资金面临对外投资的要求。国际货币资本作为一种资本,仍具有增值保值、追求盈利的本质属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产生了国际化的要求,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可以在中国资本国际化的视角下进行审视。 (二)开放的宏观经济视角 对外投资问题可以从宏观经济视角进行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引进来”的战略适逢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了国内的生产能力的迅速构建,摆脱了短缺型的经济形态,一些行业已出现相对过剩局面。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出口补贴和引进外资使对外部门获得了快速发展,出口的连年顺差和大量的外资的大量引进形成了“双顺差”的局面,同时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部门出现不平衡,“双顺差”一方面使外汇储备飙升,过多的外汇加剧了外汇占款和流动性被动扩张的问题,构成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隐患。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新情况,同时也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说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宏观经济进行考察研究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进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深刻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资本项目中,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对外投资的快速上升。对外投资的重要变化对于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投资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因素与效应的研究,是对外投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宏观意义上看,对外投资有助于消除“双顺差”,充分利用外汇资源的潜在价值,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减少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扩大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外汇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应该加以有效的运用,才能使国际收支均衡。从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式看,尚存在某些不尽合理之处,外汇资源需要不仅需要保值,还需要通过有效率、有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方式加以运用。由此可见,一方面,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另一方面,“引进来”只能作为经济发展初期的对外经济战略,如果仅仅鼓励出口和实施“引进来”政策,则会引起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外汇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隐患,并扩大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操作的空间。 (三)产业视角与微观视角 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微观主体角度方面,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产业意义上,对外投资活动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也是新时期中国产业的国际化问题。中国产业的国际化一方面有助于中国产业的梯度外移,另一方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有助于中国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从企业角度考察,中国民族企业是参与对外投资活动的主体。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助于促进中国资本在国际化配置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促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升级,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并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关于对外投资主体的考察,是研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外投资中国民族资本的国际化的方式,中国投资主体的对外投资行为,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孕育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并在世界范围内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此外,随着中国经贸的发展,贸易摩擦也频繁出现。低成本出口导向型外向型经济遭遇的困难,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而得到部分解决。从市场角度看,中国国内某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如家电、纺织等行业。这部分过剩的产能也可以转移到落后国家,使这些在国内相对落后的产能设备发挥新的用途。 (四)货币选择视角 从对外投资的货币选择看,中国民族资本对外投资的主要货币是以美元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主要部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是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大宗商品的标价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并在全球范围内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易媒介和储备货币的职能。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不仅享有国际铸币税的好处,而且使美国的货币政策直接对全球宏观经济形成巨大影响。然而,美国货币政策的制订缺乏国际约束力,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仅无法约束美国的货币政策,而且无法准确预测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牙买加体系取而代之,又使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成为一种完全的信用货币。美元的长期真实价值取决于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国家信用,其短期价值会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波动而出现波动,这将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对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威胁。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是以美元、欧元等发达国家为主要币种进行的,而人民币却尚未成为完全自由兑换流通的国际货币,这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相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支持对外投资的客观要求。以外汇储备进行对外投资,显然能够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但如果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中国民族资本对外投资的币种,则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五)战略视角 从价值链视角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中端,由此引发了对能源资源和外部市场的强烈需求。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的属性与竞争性产品有本质区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的生产国也不排除对外资实施国有化的可能性。大国对于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存在竞争关系,对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中的失败案例屡见不鲜。然而,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能源和资源供给水平已无法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如果要维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的供给保障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资本的国际化和企业对外投资,在加强中国的对外关系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发展外交关系,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而加强经济交往,扩大中国企业的投资,能够促进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对外投资能够加强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而新时期的中国外交需要形成明确的对外战略,而对外战略的制订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应该使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发展双边关系相结合,以国际经济合作为基础促进外交关系的发展,同时通过外交关系的提升,为双边、多边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对外经济关系与外交关系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的格局。 (六)对外投资的政策视角 由于对外投资的重要意义,国家开始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政策法规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安排,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外投资项目审批和外汇管理的控制,并制订了对外投资的鼓励措施,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了QDII制度,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签署双边避税协定。中国与欧盟实现了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同,与俄罗斯也签署了会计合作备忘录。中国对外投资的管理规制体系日益完善,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政策研究研究能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的对外经贸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地区投资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竞争力的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引进来”,而且需要民族企业“走出去”,使中国企业更为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竞争合作中实现进一步发展壮大。无论是从资本的角度还是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主体的构建角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及资本的国际化问题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够促进宏观经济中的内在矛盾的缓解,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进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能够促进中国对外经济战略完善。因此,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地区投资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资本进入欧亚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横贯欧亚地区,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必经要道,是横贯欧亚大路的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国家投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总量看,中国对欧亚地区的投资占全球的份额较少。俄罗斯加入WTO并建立欧亚联盟,俄白哈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进展,乌克兰加入WTO并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积极与欧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白俄罗斯考虑进行经济改革,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合作日趋密切。上述这些发展情况均为中国资本进入欧亚地区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情况,世界经济进入长期调整状态,中国相对较好的经济表现和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使欧亚各国关注中国经济,力图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许多国家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欢迎和积极参与态度。在以上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对俄欧亚地区的投资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多视角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汉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6(07):3-8. [2]陈佳贵总主编,汪同三主编.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M].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陈佳贵总主编,裴长洪主编.中国对外开放与流通体制改革30年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朱红根.新冠疫情下中国和乌克兰经贸合作与商机分析——基于乌克兰宏观经济、产业特征及改革重点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26):49-50. [5]朱红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会计国际趋同战略[J].商场现代化,2016(2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