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杨涛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近十年间,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传统金融业的发展以带来了空前的影响。本文以此为核心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涵意、特点及现状。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众筹、P2P借贷、网络贷款、分期平台等形式。这些平台具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放式的运营环境、多样化的运营片平台、简约的运营机制、高效管理、便捷服务等特点。通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地位和业务影响的探究,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银行改革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2013年之前,人们对支付宝的认知还仅存在于一种第三方支付工具,为了解决网购的信任问题而存在。2013 年夏,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逐渐熟悉。随后,互联网理财产品、P2P 网贷、分期平台、众筹、红包等产品,开始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逐渐深入并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014 年,互联网金融具有了更强的冲击力,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创新性的思维,颠覆了传统金融理念和运营模式。而2015的春晚红包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狂欢,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轮番上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金融的认知。互联网企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快速抢占支付市场,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也不再满足于在线支付,结合O2O的发展,纷纷发力布局线下支付业务,自身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瓦解着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营模式。当传统银行业面对各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满足客户新型需求、减少业务流失、增加竞争力,这些都应该是值得银行业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一,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人们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O2O、社交网络的发展,使互联网企业所积累的无数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深入、精准的了解不同用户的金融需求和偏好。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运营模式及其金融产品进行系统性研究,并且将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当下银行发展实际环境相结合,深入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们充分了解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良性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合理有效的应对互联网冲击、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有一定的理论补充作用。 第二,互联网金融促使了银行由传统物理渠道向电子渠道转型,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正在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影响,但商业银行不应该只视其为威胁,更应该将其视作改革的动力与发展的方向。作为传统银行业,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应该如何去把握改革方向,如何实施改革策略,快速抢占行现代金融业制高点,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与改革方向。对于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中,如何在巩固现有市场地位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市场环境,进行深层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 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含义与特点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金融业务中,发展出来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电子交易方式,使过去的金融业务信息更加对称,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并且能够大大降低运营成本等。 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一是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数据是信息的核心,大数据对分析高频率交易、分析社会变化、信用风险评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金融通过加入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加精准的分析不同客户需求,从而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差异化的产品开发,实现个性化用户体验。二是形成了金融服务的长尾理论。体现在占比两成的大客户,是银行业务重点服务对象,而剩余八成的零散客户,则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这些零散用户在银行很难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而互联网金融则扭转了这一局面,同时小微客户聚少成多,也成就了互联网金融业的辉煌。三是具有更低的服务成本。其一是降低中间成本,互联网金融科学利于大数据,信息范围广,数量大,减少交易环节、大幅度降低交易中间成本;其二是硬件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其运营模式为纯线上服务,因此仅需要少量人工及场地费用。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1.互联网金融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以前,国内市场上并没有出现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只是金融业的互联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银行将业务搬到网上比如网上汇款,网上转账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1。自2004年支付宝上线开始,截止到2011年,央行正式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了法律法规的监管,逐步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开始的,互联网与金融开始向多领域探索尝试。P2P网贷、众筹平台起步、网络保险出现、基金公司开淘宝店、各种互联网理财也开始出现。 2.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一是第三方支付。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着网购发展起来的,这种现在我们极其熟悉的网购支付方法,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除了基本功能之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具有储值、转账功能,而且完全免费,其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对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是众筹。众筹是由发起人、投资人、众筹平台三方构成,2011年我国出现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众筹投资起点低,从几元到几百上千不等,普通人都能玩得起,我国众筹平台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差距还很大。现阶段,由于国内法律及监管等因素,现阶段众筹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是P2P网贷平台。P2P ,即个人对个人的一种借贷形式,由于银行对微企、个人提供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P2P 借贷便应运而生。P2P以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融资方在平台上发放借款信息,与投资方在资金、年限和利率方面达成一致后,即可向融资方放款的信贷模式。我国2007年出现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截止今年3月份,P2P网贷平台将近4000家,然而出现问题的就超过1500家。从去年的大大集团,到最近的e租宝、中晋系等平台相继被查,一场场“庞氏骗局”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也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P2P市场行为。 四是互联网理财。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地位的影响 1.商业银行中介作用被弱化。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许多用户开始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业务往来,降低了交易的时间成本与中间成本,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开始受到冲击。以支付宝为例,据统计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占整体支付的65%,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是49.3%。2013年,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以门槛低、风险收益稳定、赎回效率高等优势向传统的商业银行发起了巨大挑战。 2.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在传统融资交易模式中,由于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撮合难以进行,使得交易效率大大降低。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开始向网络集中,使得信息快速处理成为而可能,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不仅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条件,也进一步的削弱了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中介服务地位。 3.商业银行管理方式遭到挑战。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采取的是非常固定且复杂的内部操作方式,因为受到物理网点的制约,阻碍了信贷模式的变革与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则具有特别的优势,其大规模运用网络信息,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而且也不会因为业务的增长而增加运营成本。 4. 改变了商业银行竞争模式。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发展受资金的约束较大,而一经成立,就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的情况。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质,掌握了大量资金的银行在逐利的同时,也会有资金安全的考虑,这直接导致了银行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向大企业、大客户倾斜,而中小企业、普通客户则难以从中获得有效支持。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效的改善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 1.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入来源 。我国的金融行业一直呈高度垄断状况,金融市场并未完全放开,由于获得政策上的保护,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一直以来都是粗放型的。所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之间的利息差。 2.影响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对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和信贷模式来说,客户是其业务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受到二八法则的支配,为20%的大客户提供80%服务;剩下 80%的客户只能享受20%的服务。地位与服务的不对等来源于银行业固有的弊端,也给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创造了市场条件。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个人们提供平等的地位与服务,而且针对快捷化的生活方式,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特点,推出低门槛、个性化、网络化的金融服务,结合自身的优势,向银行的短板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向被银行忽略的大多数客户发起了精准的营销,打造了自己的客户基础。 3.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多维度的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信用审查时,可以利用其发达的网络系统,发布搜索此信息。不仅精准度更高,而且提高了效率,大幅节约了成本,同时,依托于网络,又能增加客户的违约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银行由于其信息搜集、处理都处于封闭状态,效率低、成本高。在信息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业务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四、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改革策略 (一)改变运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源自其方便快捷的用户体验,以及普遍服务大众的运营模式。因此,银行应当以满足用户体验为基本理念,进行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改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用户体验,应将其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常规性的物理网点交易,应当逐渐往网络端转化,提高交易效率。其次,各大银行应当在银联框架之下进行协作,形成多维度的银行业支付系统。最后,充分运用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对新媒体的利用,迎合新兴消费者的社交需求,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企业宣传工具。 (二)提升科技水平,制定大数据战略 现阶段,互联网产业最核心信息化技术就是大数据与云计算,而我国最善于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当属蚂蚁金服(支付宝的母公司)。其推出的产品,从信用支付,到借贷服务,根据以往的信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具体针对每位有需求的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额度,个人额度与信用正相关。首先,对以往人工搜集的封闭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作为大数据的基础,而不仅仅当做客户资料存档。其次,通过对用户信用信息的搜集,与其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信息合作与共享,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大数据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产品,才能将银行和消费者进行“捆绑”。 (三)主动融入互联网,完善银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的运营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但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应当将过去的风险控制与互联网相结合,不断完善风险控制的同时,也能降低成本。首先,一定要确保所属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网络信息系统的平稳性。其次,简化流程并不代表放松客户的征信体系,力争在源头上降低信用风险。最后,加强对员工的规范管理,防范操作风险,提高自控与内控的能力,防范商业风险。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从电子商务到现在的O2O产业,互联网企业一路走来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为互联网金融打下来技术基础与数据基础,通过其多年以来积累的用户数据,结合独特的发展模式,高效率,低成本,逐渐发展成为金融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方便人们生活,改变人们认知的同时,与对传统金融业霸主银行的地位发起了挑战,但银行业不应将其视作单纯的威胁,而一路围追堵截,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竞争,也催生了新的合作。所以传统银行业应当直面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完成互联网转型的同时,也是自己有个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澜飚.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15,(8):23-31. [2]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参考,2014,(7):28-36. [3]刘响.互联网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之路[J].当代经济,2014,(2):23-24. [4]邹传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5,(12):11-22. [5]乔亮.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J].中国证券报, [6]唐鸿基.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思考[J].商情,2015,(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