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究
陈丽如 王妍 刘雯 云南财经大学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引起国内各商业银行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剖析出我国中间业务存在着诸如经营观念陈旧、品种少、结构单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并从理论与实际出发提出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业务研发与创新、健全中间业务的管理机制和风险监控体系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等几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数量和品种明显增多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国中间业务数量日益增多,收入多元化趋势逐步显现。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到500余种,包含结算、银行卡、代理、咨询、担保、托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根据各商业银行网站上公布的数据统计,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种类已基本覆盖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所划分的类别。 (二)各类业务发展迅速且范围突出 自2003年以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十余个年头。2003年,信用卡的发行量仅为300万张。而2012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新增发卡量达3200万张,其中农行、中行、建行、平安银行和工行位列前五,占全部发卡量的65.5%。据201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91亿张,环比增长3.87%,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3.11张,其中,信用卡人均持有0.29张。 (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稳中求进 当今,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带来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的变化,使得中间业务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本身“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分析四大行年报不难看出,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四大银行经营收入构成的绝大部分。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季度增速较二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至25%;但较2012年同期同比增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77亿,同比增速较2012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至20%;中小银行该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较2012年回升22个百分点至57%。从占营业收入比重看,四大行都有所提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覆盖范围相对狭窄 我国银行业目前经营的业务大多集中于票据承兑、汇兑结算等方面上,不仅有关咨询类、承诺类等新兴、高附加值的业务品种较少,而且利用金融资讯、技术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也比较欠缺。即便在1990年初,我国尝试了金融衍生类业务,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发展仍很缓慢。 (二)同质化严重且发展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此环境下,产品若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而目前我国开展的中间业务同质化严重、所获的市场占有率是靠其自身垄断优势,且在营销方面也处于被动局面。如一些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是靠“搭售”来完成的,客户若去银行贷款,须接受该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此非长久之计。相关中间业务在管理及制度上存在缺陷,且不少业务品种层次不高,以致不少银行都能开办。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且风险管理能力偏低 当前我国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部门之间相对分散,各项业务的营销和拓展自成一体,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相互分割,未形成整体合力,不利于整个中间业务的发展。 六、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经营理念并确立发展中间业务战略观念 对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不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也是现代市场对银行业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而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中间业务的竞争上面,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下足功夫,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在提高档次的基础上做大营销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开发的大量中间业务基本上是照搬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利润非常有限的品种,甚至有的根本无人问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我国自身经济特点的业务品种,要根据中间业务的特点及行情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同时要根据客户需求多样性、层次性等特点加强市场调查,善于发现、分析和评估市场,强化对市场、客户及其需求的反映能力,适时把握目标市场并寻找客户需求的特殊性以确保市场份额的扩大、盈利水平的提高;要根据中间业务成本低、盈利高、风险小的特点,按照市场、效益、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操作,做好研究、开发和营销。同时树立关系营销方面的经营理念,在关系营销上加强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合作的关系以防止客户及其业务流失。 (三)明确市场定位,走差异化道路 银行在市场定位上要针对主要明确与自身资金规模和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市场定位,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目标客户定位上,中小银行切忌盲目地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拼抢大客户,而应当坚持将服务于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及广大城乡居民作为目标的客户定位,逐步形成在地方金融市场上的独特优势。 在竞争地域定位上,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强化并扩大自身在国内的区位竞争优势,实力较强的还可以逐步发展成全国性商业银行,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则应利用资源和地域优势,把主要竞争地区定位于“服务城市社区、服务农村地区、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乡镇地区”。 在金融产品定位上,商业银行应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利用,打造能满足本地区客户所需求的产品,这将会是它们更加理性的选择。 (四)建立良好的营销管理机制和风险监管体系 确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概念,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并以此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这就需要银行改变以前的营销管理方式,确立新的营销管理方法。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业务风险监管体制。实施“分类指导”原则,依照审慎性原则,在风险监测与控制上要有所加强,以市场、产品特色为出发点,积极调整风险相关系数,做到改进监管方式,动态监管风险,提高监管水平。再者,建立高效的监控预警体系,利用先进的电子化技术,建立安全高效的预警制度,以及时预测并化解风险。 (五)奠定业务创新基石,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应倡导“科技兴行”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技术,推动高科技金融产品的研发、推广和运用,将金融技术与业务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科技投入和对专业金融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银行业务范围广、操作性强的特点,加大电子计算机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信息在市场上的普及度,同时也应建立全国银行间通用的信息资讯共享平台,形成横向与纵向贯通的信息网络。此外,还要加强对银行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让银行业务的操作者从实务中思考和创新业务和产品。当然也要保证银行内部拥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银行业务的创新提供相应的人力与智力保证。 与此同时,还要转变银行人员的认知模式,确立新的招考模式。针对银行业务的专业性,在对银行人员的招考时应具体到实务,让应聘人员从实务中了解到具体的经济知识;并且对新员工确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从银行人员自身的岗位出发,各部门分别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另外,对员工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根据银行员工所在银行工作岗位和入行时间的不同,分层次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从计算机到金融监管知识到服务再到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 参考文献 [1]元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8):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