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016-06-15 21: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亦民  陈曦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与农业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有着重大指导作用,本文试基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根据现有的浅谈其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引言: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当下研究的热门问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作为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地区货币与资金的流通手段,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活动发展的强劲助推器,农户与乡镇企业融资的基本渠道,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金融生态这一理念是由周小川行长生于“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的演讲上首次提出的,意在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金融。作为我国金融生态体系中主要的分支——农村区域的金融生态,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将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在农村经济金融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与其内外部环境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作用、互相选择,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特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主要作用于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外部,与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优质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使农村金融主体更有活力,体现在使市场资源配置最大化的效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地区金融活动的发展上,相反,一个有缺陷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定会使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有序、健康的运行成长,影响农村地区资金供给和增加风险,优质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完善、探讨和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支持下和国家不断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出台,随着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加深以及新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果,以2012年为例,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7917/人,比2008年增加3156元,年均增加789元。农村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0.7%,较08年增速的8.0%多出2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量较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达到3447/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84元,增长16.3%。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财政的增长,优化了农村地区就业和产业架构。城镇建设进程显著,我国城镇化水平2012年达到52.57%,比2008年的45.68%增加6.89个百分点。尽管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呈现出积极向上状态,不过依然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问题。由于人口、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差异性;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还很低,金融服务供应不足的现象在我国农村区域依然存在,根据人民银行最新向社会发行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表明:截至2014年底,我国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81 397个,相关金融服务已覆盖52万个行政村,各类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据不完全统计将近9012多万户农村居民获得相关贷款支持。但农村地区平均贷款额度和城市地区比较尚有距离。此外,全国仍然有很多乡镇无银行网点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部分金融服务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金融服务优化进程缓慢,解决我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问题处于迫在眉睫之势。

二、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大量外流

        牢固的农村经济基础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保障,农村经济受困于自然环境等因素,尚属于高风险的弱质经济领域,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呈现发展出速度缓慢的状况,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依靠第一产业。由近几年农村地区金融的成长规律来看,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导致借贷难,支农资金不足,也影响了金融服务机构对农村地区市场的信贷投放,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为: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偏低、现代化程度偏低,农业回报率远达不到预期,农村金融交易成本比较高。鉴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在农村地区资金利润率远低于城市的条件下,同时政府对其补贴措施不够合理,再加上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挤出效应,农村经济和农民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抑制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无法健康成长,根据资金流动性的和有外流的渠道,直接而明显的就是资金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上述农村经济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农村地区金融体系运行的环境遭到破坏,市场活动受到限制,农业地区金融效率不容乐观,在某种意义上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备,信用环境较差。

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决定着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是市场活动信用保证和基础,农村地区信用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用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与诚信意识的淡薄,农村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构不完备,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这些现状与当今农村经济真实发展水平不相当,这也归根于我国征信制度研究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农户信用度的评判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缺乏征信数据,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依赖农村信用社进行信用评级工作,由于信用信息采集相关专业人员匮乏,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人员参差不齐对国家制定的征信信息收集指标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导致信用资料的收集不够及时,采集信用的方式依然是按照日常调查方式进行收集,采集效率十分低,信用数据更新速度较慢,缺乏时效性,无法第一时间反映农户和企业的最新信用状况。加之复杂的人情关系和农户的不配合,信息采集可靠性低。信用环境则与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诚信理念息息相关,诚信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这种诚信观念一般无法短时间内形成,导致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较差的局面,另一方面农村个人和企业诚信意识还很淡薄,认为“贷款就是利润”的农户和企业还有很多,在借款之前就产生了就不去归还的想法,或者将已经到期的贷款进行再投资等等,绞尽脑汁的去逃避农村金融债务,拒还贷款。这些行为对我国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和诚信文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定程度增加了金融部门的授信风险。

3、我国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而良好的市场秩序又以法律法规规来维护,因此又称为法制经济。各种市场活动正常运行都需要在法律提供秩序,一个健全的农村法律体系能够保障各类金融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法律环境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目前我国农村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的建设和严重滞后,针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法律法规严重缺失,例如在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退出的相关法律制度、信用农业保险等领域都存在法律要素的不完备,造成了农村地区法律环境建设的停滞。由于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农村地区法律环境和城市地区相比十分特殊,种种关系交织复杂,这就使法律的制约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常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活动过程中。农村地区司法、执法成本较高,与之配套的部门规章制度、政府行政行为、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够规范,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执法行政主导和行政干预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案件既使得到依法清收,但维权成本居高不下、执法效果低,司法执行不顺利、执行周期长的问题也尤其突出,导致在农村地区经济案件发生时,正当的经济权益无法有效、迅速获得相关法律庇护。农村借款人法制意识淡薄,逃债和拖欠贷款时有发生,形成较高的违约风险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逃债欠债的债务人威慑手段不强,导致金融债权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于损害,从而出现农村相关金融机构不敢放贷状况。

4、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备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生态主题是由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构成的“二元金融结构(Financial Dualism)”。而农村地区金融主体依然存在大量缺失,达不到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的目标,金融种群薄弱,金融物种数量稀少,在农村,基本上只有货币市场比较活跃,而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总体而言发展较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总量不平衡。首先,在全国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余额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的占比依然呈下降趋势,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结构不合理。其次,短期贷款占农村贷款比重较大,生产性贷款居多,而中长期贷款和消费性贷款的数量却很缺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备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而导致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者遇到自然灾害那么农村居民就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风险就由农民转向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位一个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很好的预警并将农村地区金融风险降到最低,增强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运转质量。如今我国金融监管方面虽然通过积极探索略取得了成效,监管机构相对独立,但监管体系还是不够完备。农村金融监管主要是外部监管,而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较大,农村金融监管目标不精准,外部监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的监管理念与立法体系落后,没有形成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型金融监管模式,监管的内容不健全。在监管的过程中,监管的标准和方式方法单一,不同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而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金融时报[N]2004127

[2]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金融研究200511

[3]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华夏出版社,2006

[4]刘玲玲,杨思群.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金融研究20051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