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路经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金融供给侧新思路 张秀霞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课题号2016lslktzixxjc—04 摘要:“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长期阻碍着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推进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农村金融供给侧角度出发,针对农村金融现状,提出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建设,有效助力农村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村金融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供给侧 农村金融 发展路经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发展做出了纲领性的“定调”。“三农”是长期存在于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备受瞩目,我国农业领域的供给侧也急需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一、农村金融现状 (一)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着“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着“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直接融资渠道匮乏,农村信贷总量投放不足。农户筹集资金困难,保险、担保等金融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信用信息缺乏,因此,评级授信偏低,大多在十万以下,农业信贷资金缺乏,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难以落实,缺乏创新,信贷服务透明度有待提高。 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在农村使用不多,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农村的中老年人知识欠缺。 在县域,农村信用社定位“三农”和中小企业,具有面广、额小、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信贷力量相对不足,影响了业务拓展,金融行业在农村供给侧改革中亟待优化。 (二)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不平衡,形成了社会性和市场性的矛盾,造成商业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的变化,农户对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在金融领域,存在中小银行的发展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发展互联网金融,从供给端对农村金融进行改变 (一)改善金融供给、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回顾去年,我国玉米、棉花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未适应大环境需求变化,库存过高,质量不高;农产品大豆、白糖等依赖进口,结构性失衡突出。 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国内粮食成本过高,处于高库存的困境,政策托市矛盾凸现。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只涨不跌,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只涨不跌,进口粮食价格优势明显,促使进口数量增长,国内外粮价逐步倒挂。 过去,农民收入在产业补贴政策下,增产就可以增收。可是在目前状态下,随着高涨的粮食库存,农民虽然增产,但是收入并没有增长,使得连年丰收的背后存在待解的问题,农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 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改善金融供给,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支持降低农产品的积压库存,支持利用规模经营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支持补短板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 (二)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真正完成农业供给侧改革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传统农村金融转型的驱动因素,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发展,信息技术来推进农村金融的转型,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扩大农村金融的普惠。 农村地处偏远,网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会存在“数字排斥”,有必要线上与线下结合。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农村金融生产力、提升农村金融产品的竞争力,推出更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农村地区的金融消费者。 国务院及部委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农村电商的政策,农村电商也必将成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积累数据和信息,金融部门探讨“农村电商+信贷”服务模式,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态,助推农村金融迈进互联网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供给侧改革,发展农村金融,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种主要业态。它们是以村村乐、大北农、新希望等为代表的大型“三农”服务商,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综合平台,以宜信、开鑫贷、翼龙贷为代表的P2P平台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机构。 大型农业企业“三农”服务商,通过建立经营养殖信息系统和开拓网上农资商城,掌握大量农业企业和农户资源,在此基础上向其提供农资贷款。 电商平台、传统银行机构广泛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 P2P平台在农村通过线上平台整合资金和项目,通过线下开发客户,运用互联网将农村资金需求端与供给端有效对接。 农村互联网金融与农村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良性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可以改善金融领域有效供给短缺的窘境,进而改变农村市场供求关系不匹配的情况。 农村互联网金融帮助传统商户升级转型,助力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建设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增砖添瓦。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农业供给侧的增长,更多地依靠农业存量结构改革、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制度进步,以形成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可持续动态均衡。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农业产业诸多方面。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农村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效率。 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例如,据估算仅占农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转,就能为互联网金融创造每年2000亿以上的抵押贷款市场。农村互联网金融通过探索农村服务业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 、发展农业科技金融,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增长新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 对于我国传统金融业而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模式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加强监管是规避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手段,确保其规范性,防范风险。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稳打稳扎,创新监管体系,行业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能力。中国银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各自领域各负其责,实现协同监管,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农村互联网金融在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之前,认真统计数据,确保所有交易数据的准确,各个环节工作严格自律,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 通过改革创新,农村互联网金融衔接央行的征信系统,结合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构建中国农村的信用体系,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二)构建诚信安全的金融环境,预防风险 建设农村信用保障体系,通过诚信宣传,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加快建设和健全征信系统,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处罚机制,对违规企业惩罚。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农业保险业务;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农村保险发展,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农村保险体系。由财政、公司、个人等多级出资成立农村融资担保公司,为农村贷款防险增信。 选择和涉农机构合作,基于合作伙伴、电商平台等沉淀的大数据信息,了解农民的信用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 (三)激活存量资产,进一步缓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题 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是农村最大的存量资产,深化农地经营改革,将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相关立法变革,使其具有改抵押权,激活存量资产,进一步缓解农村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宏斌 何广文等.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金融创新.金融时报,2016年01月07日 [2]阙方平.“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银行家,2015年12月15日 [3]杜冰.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将有效助力供给侧改革.金融时报,2016 年03 月1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