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蒋抒博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王秋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建黑龙江省金融产业风险评估监测体系对策研究(编号F201133)资助。 摘要:操作风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风险之一。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问题,从理念、制度、员工素质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研究产生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银行安全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风险之一。我国针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降低银行业安全风险,提高银行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一、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 目前国内外关于操作风险的概念尚未统一,按照我国银监会的规定,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由于内部程序问题、员工欺诈或违规、信息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外部风险是由外部欺诈、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操作风险有其自身的特征:它属于银行可控的范围内的内生风险;几乎覆盖银行静音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涉及银行内部的大部分部门;风险分布与收益并不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常常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共同发生。 二、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问题 1.风险管理不全面,管理效果低下 我国是在2007年后对操作风险才逐步重视的,黑龙江省地处边疆,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更是落后于发达省份。目前黑龙江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发生风险后如何制定积极有效的举措,而对于风险的识别、风险衡量以及风险记录分析的关注较少。这样造成了风险管理不够全面,防范措施不够高效。黑龙江省各分行定期会对各级机构的操作风险进行排查,但由于检查不够深入,方法不够先进,对问题的发现不多,分析不够深入。同时整改流程不够规范,对发现的问题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明显。 2.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相对突出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分为总行—分行—支行三个层次,各省的分行在管理上具有较大自主权。在黑龙江省分行一级,风险管理力度较大,但是到了市县一级的支行,监管力度逐步减弱。而基层支行是办理日常业务最主要的机构,由于基层领导拥有较大的权力,一些基层银行过度重视业务扩展,忽视了风险控制,同时基层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风险观念淡漠,也导致了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3.业务流程混乱增加银行操作风险 业务流程是商业银行运营的基础,业务流程的混乱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目前黑龙江省业务流程设计不够合理,为了占领市场,一些产品投放匆忙,流程设计不够全面存在风险隐患。同时,业务流程修订存在不及时的现象,一些制度不能与时俱进,无法适应新时期银行的经营需要,制约了银行的经营发展。此外还存在流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由于黑龙江省的业务培训不够及时有效,加上部分基层领导重视营销任务忽略管理制度,导致风险管理执行大打折扣。 4.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操作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管理操作风险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等外部服务渠道的快速增长,内部应用系统数量和用户群也不断增加,由于数据高度集中,对信息系统过于依赖,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就会提高操作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三、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成因分析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黑龙江省各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防范意识观念不强。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忽视了操作风险具有较高的突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在处理风险事件的时候重后期处理,轻前期预防,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容易导致案件同类案件重复发生。其次,黑龙江省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培训时重视高管风险意识培训,忽略基层员工;而在具体管理时对基层管理较严格,而对高管的管理相对较弱。 2.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内控制度存在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确保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效果的保障。由于黑龙江省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较晚,许多银行存在内控管理环节无章可循的状态,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空白地带与部门职责重合的状况。而且许多旧有的内控制度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产品,亟需进一步修订。其次,制度执行不到位。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然而许多基层管理者经常不负责任违章操作,一些制度被任意变通,这增加了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目前我国发生多起操作风险案件都是由于管理者没有严格遵守制度所导致。第三,操作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一方面体现在我省商业银行多缺乏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难以有效的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体现在基层支行缺少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岗位,一些操作风险岗位由其他部门兼任,导致业务操作权限不明晰,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3.员工专业技能素养不足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开放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新业务,然而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与断档的问题。首先,黑龙江省基层银行员工专业技能不足。基层员工整体学历偏低,金融知识陈旧,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这样基层银行在面对操作风险时,难以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分析。其次,银行从业人员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黑龙江省各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些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进行违规操作,忽略了风险意识和责任文化,使得风险管理环节出现了疏漏,造成了整个管理体系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失效。 4.操作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首先,操作风险管理工具落后,许多银行没有完善的电子预警监督系统,各银行监管数据没有实现共享,难以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操作风险数据。其次,操作风险识别手段落后。由于技术人才不足,黑龙江省银行操作风险技术识别水平低下,只能依靠传统的识别手段识别风险,而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主观评价,难以全面系统地评估操作风险。第三,操作风险应急处置方案落后。操作风险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需要有快速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方案,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应急方案可执行性不强,加上平时缺乏训练,发生操作风险时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黑龙江省商业银行完善操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银行内部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目前,防范操作风险效果最好的方法是严格执行业务规范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相关规定。就现阶段黑龙江省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情况来看,健全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流程是首要任务。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坚持标准化严格管理,有效的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流程。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操作风险的含义及分类,明确各种业务的程序步骤,界定产品业务流程中的责任,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从而确保银行在完善内部控制流程的管理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健全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高级管理层及风险控制管理机构要熟悉业务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同时赋予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力,同时还要重视各机构制度的落实情况,切忌纸上谈兵,将制度落实到位。 2.加快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银行操作风险多为人为因素导致,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对于防范操作风险十分重要。首先,培养员工风险意识与能力。银行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帮助员工全面认识操作风险,了解风险的不同的分类,提高员工风险防范能力。风险计量工作人员,需要熟练运用常见的基本度量模型,并通过交叉对比衡量银行应该准确计提的风险资本。其次,多渠道招收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能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通改革薪酬体制、优化企业文化等措施,引进发达省份的高端金融人才,同时从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形成自己的人才储备。 3.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在金融业务日益复杂的今天,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使用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工具势在必行。首先,应建立良好的硬件平台确保稳定的后台支持。这需要更新落后的软硬件设备,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减少业务流程环节,简化柜面业务,减少业务流程中人的干预,降低操作风险隐患。同时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参与计算机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并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软件开发、操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流程管理的责权归属,避免员工利用信息系统造成操作风险。再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具,不断完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对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提早判断并预防。 4.积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文化为先导。银行应通过宣传、培训和研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明确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让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培育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更新员工的观念和认识,为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开展警示教育,构筑道德防线,树立员工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提高防腐抗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雪金.控制操作风险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建设的关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1). [2]钟鼎礼.西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