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 助力央企国际化升级

2015-07-17 22: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邵颖妮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央企国际化征程的深入推进,外事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央企外事工作的自身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加快企业国际合作管理升级,激发外事的活力和能动性,推动央企国际化经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央企外事工作  国际化经营  机制建设

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事工作是实现央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障。在央企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外事管理全方位、多层次渗透,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一、央企外事工作的主要内容

外事工作是涉外工作的统称,涉及外交、经贸、金融、财税、海关、口岸管理等多个领域。外事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外事依据国家方针政策来指导、规范、处理涉外事务和问题。建国后30年里,我国外事管理高度集中,出访和邀请外国人来访等外事事项基本由中央统一管理。近年来,为使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经贸、科技等方面对外交流合作,中央授予中央企业和部分大中企事业单位一定的外事审批权。

就传统工作模式而言,国企外事部门不外乎“服务+管理”的双重职能,本着“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具体履行全公司因公出国(境)(包括因公临时出国(境)和境外项目(机构)长驻)和邀请外国人来华访问等各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本质是一种职能导向型的静态工作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很多中央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向国际化迈进,企业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战略转变赋予了外事工作新内涵,从因公出国(境)审批、团组管理、外事接待等传统业务范畴拓展到涉外信息收集、合作伙伴调查、沟通渠道建立、海外人才招募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并将外事部门推到了企业海外拓展和国际交流活动的最前沿。

二、新形势下央企外事工作的SWOT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错综复杂,中国与世界的关联日益紧密,中央企业国际化征程深入推进,外事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央企外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外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艰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内在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现有机会、化解潜在威胁是央企各级外事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SWOT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将企业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一)优势分析

一是着眼企业战略需求,涉外信息收集能力强。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早已实现了国际化与信息化,而信息的时效性则往往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机遇。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象国政治、经济、法律、地缘、宗教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实施与投资回报。外事部门身处企业国际交流的最前沿,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沟通渠道上的优势,可以从最前锐的传媒报道了解业界动态与有效市场信息;通过与国外潜在合作伙伴的接触与交往,有针对性地掌握其经营状况、合作意向、战略意图及双方利益矛盾所在,为项目优选及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供支持,为企业高层决策服务。

二是建设多层次交流渠道,海外公关力度大。企业跨国经营必然面临来自对象国政府、各职能部门、合作伙伴、社区关系、劳务市场等多种错综复杂公共关系的影响。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落地,有赖于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央企外事部门受益于企业的政府背景,与对象国的政府及大型企业、国际组织、驻外使领馆等大都建立有长期的交流渠道,海外交流渠道建设成为外事部门的强项和优势,经由外事部门打造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可实现从企业高层的战略性互访、经营层面与合作伙伴的互通有无,直至业务层面的考察与技术交流等多层次交流渠道的畅通及梯次配置,为主业务开展提供外联支持。

(二)劣势分析

一是体制机制较为薄弱。一方面,长期以来,外事部门只被看作有求必应的服务和办事机构,特别是基层外事部门,大多冠以“办公室”“综合部”的名义,职能和权限较弱,涉外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企业高层和员工往往忽视了外事与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以及计划、审计、财务等部门交互渗透、依存的关系,在海外业务和对外交流合作事务上,相关业务部门与外事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易发生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现象,从而导致决策执行不彻底、管理成本上升。

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敏感性、专业性和严谨度,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语言能力和专业素质。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投入,外事部门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干部晋升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处于弱势。随着外事工作日益繁重,外事任务日趋多元化,外事队伍在人员结构、能力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不适应和不相称之处日益凸显,复合型人才缺口加大,且地区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有些外事部门设置科学合理,人员和经费充足,干部学历和素质高、经验丰富,而有些外事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不仅没有设置专职的外事部门和配备专业外事人员,甚至连主力干部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

(三)机会分析

国家持续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入WTO以后,针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支持、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企业税收、信用保险、应急处置、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加大了与中国对外投资目的地国家之间税收协定的谈判和执行力度。同时,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境外利用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以及采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四)威胁分析

国际安全形势复杂,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国力与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其战略利益已经跨出国门的事实,冲击了西方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固有势利范围及市场垄断格局,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各种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纠纷与限制壁垒卷土重来。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资源利益纷争的加剧及国际政治的日趋复杂化,全球资源富集地区的安全形势每况愈下,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治安犯罪等均使海外项目运营的安全风险加剧。跨国企业在发展初期就立足于国际进行发展,出于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等有利因素,已占据了大部分地区政局稳定的优质海外资产,而中国的国有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能够分得一杯羹的海外项目多处于政局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国家和地区,且项目的开发及合作难度较大。

三、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

基于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央企外事工作自身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关系进行上述剖析,笔者认为,外事工作模式的转型是新时期央企发展战略的必然需要,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是助力央企国际化升级的有力保障。企业要实现向大外事格局的转型,就必须完成从传统外事工作模式向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新型动态化外事管理模式的转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五种机制的建设工作:

(一)在外事制度建设上引入弹性长效机制

一方面,不断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将现有外事管理领域的主要文件和规定加以梳理、分类和整合,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制订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文件规定和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和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和结构,扩大规章制度文件覆盖领域,确保外事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留空白和死角;按照内控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规范、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精简或删除不符合实际的管理环节,确保日常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另一方面,在严格坚持外事管理红线的前提下,在制度框架内给海外机构和基层涉外单位留出发挥的空间,在具体业务上适当放权,调动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海外项目管理的动态需求,实现外事管理效应最大化;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对政策规定的宣传和普及,适度提高文件规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强外事干部特别是基层外事干部对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力,增进企业员工对外事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在国际业务管理上引入协调联动机制

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立足本企业自身情况,不断创新外事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涉外工作协调与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外事一盘棋意识,通过对外事、外经等各种对外资源的科学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高效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平台,努力形成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大外事格局。

一方面,包括外事在内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围绕海外业务和对外合作建立横向的合作管理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在具体业务中密切配合,及时协调,确保企业的国际合作决策有效执行,促进管理提升和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国内外的各外事部门之间应形成纵向的稳定互动关系,拓宽沟通渠道,强化各外事部门、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推进企业国际合作进程,将跨国经营风险减至最低。

(三)在外事日常事务上引入动态服务机制

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不断提高外事部门服务本企业对外关系大局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将外事工作的“软”成绩转化成“硬”实力,通过“有为才有位”提高自身话语权,展示外事部门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涉外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

企业海外业务开拓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主导,外事部门为其提供支持与协助。外事部门应主动跟踪项目进度,了解业务需求,与专业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一方面,主动为主营业务提供语言和信息支持,于必要时参与项目的实质工作;另一方面,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换位思考,积极配合解决,实现动态灵活服务型管理。

(四)在外事档案信息化上引入全程管控机制

外事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产,是企业陆续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借鉴。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实施,电子护照推广,签证业务逐步网络化,为一站式外事全程管控平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要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电子平台优势提高公文报批效率、缩短资料准备时间,实现出国流程的全程电子化管控,推行电子化建档和数据库式分类管理,促进服务升级;另一方面,要对信息安全风险高度重视,严格按规范处理涉密档案和信息,加强外事档案和信息的日常管理维护,加强对出国团组保密教育,禁止携带涉密载体出国,确保信息安全风险可察、可控。

(五)在外事队伍建设上引入国际化培养机制

国际化外事人才应具备以下判定标准: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国际惯例和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独自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沟通和文字能力;在所从事的专业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具备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够自觉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国际化外事干部的培养要往复合型、外向型和专业型方向发展,要走“外语+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道路,加强对外事干部世情、国情、地情及涉外政策法规、领事、礼宾等全方位业务学习和培训。要坚持关键在人、成事在人的原则,系统性的加强企业外事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外事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外事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打造一支精锐的国际化外事队伍。

结语

央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小外事”思维,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创新外事管理思路,促进管理提升,完成向“大外事”工作格局的转型,实现国际合作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外事队伍才能当好保卫企业战略利益的先锋,在国际场合多样化地宣传企业实力和品牌形象,推动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对外合作纵深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春.外事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勇.构建央企战略导向型外事管理模式[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