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论公平与效率下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

2015-07-14 21: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立宇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摘要:国有企业的改革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当前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在现代社会提倡公平与效率的视角下,国企改革应以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要求为导向,兼顾公平与效率,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公平;效率;国有企业改革

当前,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目标下,国企改革体现出重要的作用。同时,国企改革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国企改革具有经济性与政治性两方面的特征,使其改革也呈现出一定的难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制为组织形式的趋势,然而国企在改革中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中兼顾公平与效率就是其改革中极具重要性与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促使国企更好发展并适应新时期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在改革中实现公平与效率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国企改革的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曲折又漫长的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第一,从1978年至1984年的扩权让利阶段,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及企业受益,国家推出了减税让利(后改为拨改贷)等方式促进国企成为市场主体的改革进程;第二,从1985年至1993年的两权分离阶段,通过引入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以及允许民营企业存在等措施促使国企改革与发展,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在所有权与财产权分离的形势下实现了政企分离。第三,从1994年至1999年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阶段,国有企业在此时期的改革体现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变经营机制,以实现国企脱困和快速发展作为改革目标。第四,从1999年至今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开始向关键领域与重要行业集中,对国企的经济控制能力进行提高并使其发挥出主导作用,对企业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二、公平与效率下国企改革情况分析

资源配置与效率利用是国企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其改革过程中还应抓住市场经济机制带来的公平竞争的机会。效率优先的改革政策是我国国有企业在长久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然而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公平与效率兼顾成为了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提高国企经营效率的过程中先后采取了改革股份所有制、优化职工队伍及债权转为股权等措施,使得国企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后在国企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单方面强调效率提升无法全面满足改革需求,一些潜在的问题在改革中体现出决定性与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包括公平与效率之前的矛盾。当前公平的重要性已经在改革中逐渐突显出来,并作为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国企改革必须加强对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处理,这对改革的成败与否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经营效率对改革的影响

配置效率可以简称为效率。长期以来,西方的经济学流派大多将资源配置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研究对其研究对象一般指的是国家、社会、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分配,而这其中又涵盖了以下两点:一是投入组合的策略,指的是对于如何生产的策略选择;二是产出组合的策略,指的是生产的具体目标与生产数量。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了“效率”这一经济学概念,因此,效率一般指的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状态。目前,针对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代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中主流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指己不能使用任何手段去重新组织生产与分配以加强每个个体的满足状态;二是指使用任何手段都没有办法可以将一个个体的状况变得更好而不将他人的状况变得更坏的一种状态。

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地存在生产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为解决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等等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因素一般有如下两点:首先,我国国有企业负担着过重的财政赋税、社会责任。其次,相较于自由的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在战略决策、运营手段、人事管理等方面都较为刻板,不够灵活。

(二)公平原则对改革的影响

公平作为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时与平等具有相同的意思,主要指机会、结果平等。机会平等在经济制度中的体现即机遇平等,结果平等即收入、财富的分配平等。市场制度的效率高低并不能直接决定公平的程度,因此政府应发挥出导向作用将公平原则体现在收入与财富分配中。在国企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出现国家与人民步伐不一致的问题,导致诸多负面问题产生,主要体现在:其一,国有资产不合理变卖;其二,企业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其三,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甚至出现改制后新的企业控股人采取非法手段套现;四是改制后上台的控制人经营手段不当等问题导致国企经营无法继续维持,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首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实现公平原则的物质基础与强大动力,是建立和维持公平形式及支撑企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公众在社会与经济双重地位上的收益都会在国企改革中效率提升下得到提高,并为公平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持。

其次,公平的顺利实现被国企改革的效率提高而决定。公平的发展和实现受到改革效率的影响并最终在效率提升后才能得到解决。效率的不断提高与国企改革的发展进程及公平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反过来也能促进公平的不断提高。

最后,国企改革后的长期稳定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序的市场秩序等,这些对提高企业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实现公平并与效率进行配合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促进国企改革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对策

(一)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链

利用国有资产的集中优势在国企改革中打造产业链,并对其进行升级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国家应该发挥出调控地位的作用,在改革中提高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这对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成本以及增强国企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在实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采取了产权清晰与产权改革的措施,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证管理效率的提高。国企改革应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委托代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并以公开的形式对企业管理层进行选拔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对管理者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水平,因此,在改革中应对管理者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其管理能力、经验、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要求以保证国企改革效率的提升。

(三)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政策性负担是影响国企改革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积极落实与推进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剥离政策性负担,以达到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四)合理科学地对国企收入进行分配

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常常会出现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国有企业企一线职工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国企不同岗位间的职工收入分配极度不平衡且严重不公,这一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需要一步步地解决此类问题,避免不同岗位的职工的工资待遇不会因为各种权力干扰、潜规则等不良因素而丧失了公正、公平。国有企业分红注入社保:目前,我国的社保系统有着严重的资金漏洞,而根据国有企业为全民所有的基础理论,应当合理的利用国有企业每年巨大的收益。可将部分国有企业的收益转入社保系统资金当中去,才能将国有企业发展的效益惠及全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平与效率兼顾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应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保持一致,在坚持效率先导的原则下将社会公平体现出来。提高传统经济制度下被约束的生产力、劳动力不仅是国企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途径。国企改革为了实现鼓励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市场竞争下发挥自己的作用,应对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进行明晰,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改革中对员工下岗分流与劳动关系的解除应以相应的补偿办法进行配合。企业职工重新进入市场进行公平竞争不仅将公平原则体现出来,同时对国企提高经营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国企改革与管理创新内在逻辑[J].商业研究,2012,(12)

[2]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J].理论探讨,2011,(2)

[3]孙连才,程接力.破解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企改革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难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4)

[4]杨卫东.国企改革与“再国有化”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