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暴发期口罩价格管制研究
肖智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研究从市场机制能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冲击的视角探讨口罩价格管制问题。分析了疫情暴发后口罩市场的变动特点,指出疫情冲击使口罩需求暴增、口罩供给短缺、口罩价格上涨。讨论了疫情期政府对口罩市场实行不同价格管制措施的利弊,指出“严禁涨价”和“任其跳价”均导致不良的政策效应,“适度限价”是优选策略。 关键词:口罩;新冠肺炎病毒;价格管制;市场机制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能“人传人”、戴口罩有用后,国内随即出现口罩脱销和坐地涨价现象。个别商家的口罩价格一夜之间翻了几番。21日起,广东、湖北、上海、北京、四川等地迅速加强市场监管。广东省发布通报,要求零售药店明码标价,不跟风涨价。湖北省向经营者发布四条警示,严禁口罩坐地起价。淘宝等电商平台也发布声明,不允许商家涨价销售。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要求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口罩等防疫用品大幅度涨价行为。 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对疫情期的口罩价格进行管制,社会各界看法不一。大部分群众从主观感受上不愿面对口罩价格的飞速上涨,支持限制口罩涨价;但也有人指出,淘宝天猫平台禁止涨价后就没有口罩卖了。有些经济学家,例如张五常,认为完全不应该限价,因为限价会减少供应量,从而使灰色的市价升得更高。也有经济学者,例如李子旸,支持口罩限价,认为有利于广义的社会效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家涨价是发国难财,应该严厉打击。 本研究撇开道德伦理视角,也不从个体利益角度出发,拟从市场机制能否有效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的视角来探讨口罩的价格管制问题。笔者认为,口罩属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的商品。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果口罩市场的价格自行调节机制仍然可以有效运作,则政府无需进行价格管制;如果口罩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剧烈波动,并且难以自行调节恢复均衡,市场失灵甚至崩溃,则政府应该适度干预。据此,首先介绍平常时期口罩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价格调节机制,指出平常时期的口罩商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然后分析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口罩市场供需双方的变动情况以及价格调整的方向,指出疫情冲击使口罩需求大增、口罩出现短缺、口罩价格上涨。最后讨论疫情期对口罩市场实施不同价格管制措施所产生的政策效应,指出“严禁涨价”和“任其跳价”均弊多利少,“适度限价”总体利大于弊。 一、平常时期的口罩市场 医用口罩是具有特定用途的低值易耗品。从需求看,平时人们只在特定场合下需要口罩,长期佩戴既不舒适也不利于健康,需求量比较稳定;口罩价格便宜,购买便利,消费者一般是随用随买;口罩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比变化,价格弹性较小,遇上口罩降价,用户可能会买多几个,但不会大量囤积。据此,我们给出平常时期的口罩需求曲线D1(图1)。可见,平常时期口罩的社会总需求量是比较固定的。从供给看,口罩是中低端产品,生产门槛不高,国内生产厂家众多,零售商家遍布,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供应充足;口罩存在有效期,进货容易,商家一般不会大量囤货库存;口罩供给量与其价格同向变化,价格弹性较大,如果口罩行业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很快会有更多厂家和商家加入竞争,大量供货。据此,我们给出平常时期的口罩供给曲线S1(图1)。 从供需曲线看,平常时期的口罩市场是一个完全可以依靠价格自我调节实现均衡的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由于口罩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互作用,口罩的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p1(图1)。口罩的均衡价格是指由口罩市场上众多参与者在经过多重博弈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会出现超额供给,供给方会相互竞价,推动市场价格趋向下降;反之,超额需求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另外,各种因素造成的市场供需失衡,可经由价格调节重新回归均衡。如果需求增加,则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推动均衡价格上升,而上升的均衡价格会抑制需求并刺激供给;反之,如果供给增加,下降的均衡价格会抑制供给并刺激需求,最终供需双方会在新的均衡价格上达致平衡状态。总之,供求双方的自发相互竞争,会使市场自动达到均衡。此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厂家和商家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处于出清状态,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可见,平常时期的口罩价格完全可以由市场决定,政府无需也不应进行价格管制。 二、疫情暴发期的口罩市场 由于合理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飞沫传播,因此,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口罩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陡然提升。首先,从非必需品变成必需品。从个别人需要的卫生用品变为人人必需的防疫用品。其次,从低频次使用变成高频次使用。从在特定场合下短时间佩戴变为只要出门在外就要一直佩戴。口罩商品性质在新冠病毒疫情突发后的显著变化,短时间内引起口罩在需求和供给上的极大变动,一下子对口罩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疫情引起口罩需求上的变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口罩的需求量暴增。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1月20日和21日两天时间,淘宝平台售出口罩达到8000万只;1月20日至23日,京东平台平均每天售出口罩3600万只,其中1月22日当天口罩销量是2019年12月日均销量的49倍!二是口罩的需求弹性变小。由于口罩产生了新的防疫效用,又急需使用,消费者普遍愿意为此提高支付价格,对口罩价格变动的敏感度降低。据此画出疫情暴发期的口罩需求曲线D2。其中,需求的暴增意味着D2在原需求曲线D1的右侧且距离较远,价格弹性变小意味着D2不是与D1平行,而是变得更为陡峭。 疫情暴发期的口罩供给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口罩的供给量相对固定,达到供给上限后价格弹性明显变小。首先,口罩产能不足。我国口罩日产量最高可达2000万只。疫情暴发在春节假日前期,开工率不足,日产量1000万只就是上限。其次,口罩生产周期较长。按照安全生产流程,新产出的口罩至少要半个月后才能上市。再次,口罩复工扩产受限。疫情期间,工人不足,原材料短缺,交通物流不畅,复工困难。据报道,2月11日口罩生产厂家的复工率才恢复到76%左右。大规模投资新建口罩生产线,扩大口罩产能规模,更是不容易,也需要时日。所以,在口罩库存消耗完后,无论口罩价格多高,合格口罩的市场供应量短时间内无法增加。二是口罩的供给成本有所上升。受春节假期和防疫工作影响,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运输配送成本均大幅度提升,疫情期口罩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攀升难以避免。据此画出疫情暴发期的口罩供给曲线S2。其中,后半段近乎垂直的供给曲线表征口罩供给达到饱和状态后缺乏弹性的情形,S2在原供给曲线S1的左上方表征口罩供给成本的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原本均衡的口罩市场带来了冲击。暴增的需求与受限的供给共同作用,口罩市场迅速演变为供需失衡格局,呈现出新的、类似“短缺必需品”的市场特征。短缺,意味着供不应求;必需品,意味着需求难以替代,必须买到;所以,短缺必需品意味着严重的供不应求,意味着抢购。事实上,到了1月24日,国内电商平台和零售药店的口罩就基本上被抢购一空了,市面上已经是“一罩难求”。在这样的卖方市场环境下,口罩商家处于主动有利地位,必然会把攀高的进货成本转嫁给买家,甚至借机牟利。广大消费者更在意能否抢到口罩,对口罩价格接受度高,甚至主动竞价购买。所以,口罩价格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从供求曲线(图2)看,疫情暴发后,口罩需求曲线由D1移到D2,口罩供给曲线由S1移至S2,如果口罩价格维持原均衡价格p1不变,则此时市场实际需求量为q2,远高于实际供给量q1,意味着市场供给会存在(q2-q1)的数量短缺。同时,由于口罩需求曲线D2在D1的右上方,供给曲线S2在S1的左上方,口罩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2的可能均衡价格p2必然远高于p1,意味着市场价格存在(p2-p1)的上行空间。 三、疫情期口罩市场的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实行干预管理。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价格管制具有较大的弊端,会扰乱价格信号,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破坏市场机制。但现实中价格管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法规中,都保留有允许政府在战争、通胀、突发重大事件等特殊情况下进行价格管制的权利和规定。根据我国《价格法》和《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等非常时期可以对原本放开由市场确定价格的重要商品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根据干预程度不同可分为价格紧急措施和价格干预措施两大类,具体包括冻结价格、规定限价、限定利润率、提价申报等。 针对疫情期口罩市场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三种价格管制意见:“严禁涨价”、“任其跳价”和“适度限价”。下面讨论这三种价格管制意见的政策效应,分析比较其利弊大小,探求最佳的价格管制策略。 (一)疫情期“严禁涨价”的政策效应 “严禁涨价”就是不允许疫情期的口罩售价比平常时期高。这个政策本意是为老百姓着想,保护消费者利益,不让发“国难财”。实际上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需求暴增、效用增大、成本增加、供给饱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口罩价格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口罩价格上行,可以向市场参与者传递真实的供需失衡信息,有助于市场自我调适,是价格调节机制正常运转的表现。此时“严禁涨价”,在供给端,会严重打击供应商的积极性,不利于当期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和后期生产厂家增产扩产;在需求端,意识到“赚了便宜”的消费者会早买多买。结果是恶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加剧市场的短缺局面。同时,“严禁涨价”相当于实行“冻结价格”紧急措施,停止价格调节,破坏健康市场机制,刺激黑市交易,中长期负面社会影响不可低估。可见,“严禁涨价”政策弊多利少,不宜实施。 (二)疫情期“任由跳价”的政策效应 “任由跳价”是市场绝对化派的观点,主张无论口罩价格涨得多高多快,都不应该进行管制。这个政策的好处是不干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的自我运行,避免价格管制所产生的负作用。但是无法解决疫情期口罩市场出现的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口罩价格跳涨会导致口罩市场失灵、崩溃。疫情暴发后,口罩价格出现上涨是正常合理的,然而短时间内过快过猛的跳价会引发市场恶性连锁反应。口罩跳价,导致消费者和供应商形成涨价预期,带动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快速增加,买家群体非理性抢购和商家集体惜售现象同时出现,推动口罩价格进一步攀升。这又确认了消费者和供应商的上涨预期,引发更大范围与规模的需求增加和供给萎缩,抢购和惜售愈演愈烈,口罩价格螺旋式跳跃式上涨。口罩的价格上涨与供求矛盾由此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口罩价格越上涨,口罩需求不减反而大副增加,口罩供给不增反而略微下降,口罩供需矛盾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进一步刺激口罩价格上涨。口罩的需求和供给难以自行调节达到新的均衡,而是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口罩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完全失灵。二是口罩的正外部性。疫情期,口罩是防疫必需品。无论贫富老幼,人人需要。天价口罩会使高收入家庭购得过多的口罩,而使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买不起、买不到口罩,非常不利于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见,疫情期任由口罩价格跳涨而不干预的话,市场会出现恐慌抢购、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乱象,同时很多急需口罩的人群会得不到口罩,不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控疫情蔓延和维护社会安定。“任由跳价”政策风险巨大,不宜采信。 (三)疫情期“适度限价”的政策效应 “适度限价”是指政府在疫情期根据实际情况对口罩商品规定一个最高售价,商家在最高限价内自主定价。我们已经知道,疫情期间,严禁口罩价格的上涨,会限制市场供给,并影响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但是价格的过度上涨,短期内无助于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却会刺激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导致市场失灵直至崩溃。所以,政府应该允许口罩的适度涨价,待价格上升到一定水平时,以政府指导价方式规定最高限价,并对明显超过最高限价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最高限价把口罩价格的上涨幅度和上涨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价格上涨预期,避免出现市场恐慌,防止市场失控。最高限价既保障商家的合理利益,又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普通百姓买得起口罩,平衡兼顾多数人利益。作为一种价格干预措施,该政策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部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减少社会总福利,并干扰市场价格信号机制;但是有利于维护口罩市场机制健康运行,有利于防控疫情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疫情期的社会和谐稳定。总体而言,“适度限价”政策利大于弊,适宜施行。 综合上述分析,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口罩市场出现的坐地涨价现象,依法适时适度干预是上策,完全不干预是中策,直接冻结价格是下策。 参考文献: [1]陈杰,张兴瑞.价格管制所引致的双重福利损失:价格管制理论的最新进展综述及其启示[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2007年. [2]刘荷露,谢薇,顾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口罩政府限价研究[J].决策咨询,2020(01). [3]刘勇.如何平抑非常时期飞涨的物价[J].经济师,2005(10). [4]曾国安.论市场经济中价格管制的含义、类型及必要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