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问题和关注点研究
袁琳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科技强国是国家战略,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文章从产业投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初创科技型企业特点以及国有企业投资规制要求,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技术产品的先进性、创新技术市场化空间和研发团队持续研发能力和归属等投资关注点,最后提出灵活采用投资模式、做好顶层设计等投资建议。 关键词:初创科技型企业;国有企业;投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潜能与动力。我国重视科技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各项改革前列,对创新链条各环节、各创新主体不断进行政策优化[1],针对不同所有制、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出台相应政策和支持措施。我国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概念,创业创新队伍持续壮大,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双创”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既要做好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和调节器,又要发挥服务社会的担当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决定力量。目前世界各国对新一代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基本处于探索阶段,机遇与风险并存,对国有企业加快创新和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除自主研发外,企业一般还通过资本运作等市场化手段,寻找并投资符合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公司,较快获取创新技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创新型企业也获取了持续研发的动力和资金支持。本文结合工作经验,主要对国有企业开展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行为的问题和关注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有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意义 初创科技型企业涉及到两个关键词,一是初创,二是科技。初创,通常指由创始人创立不久且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往往存在资金短缺、人员稀少、业务开拓吃力等问题。科技,是指公司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且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这一类企业一般分为二类:一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二是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公司。 对于此类企业的投资目的或意义,一般不会因为投资主体所有制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会因为投资主体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财务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一般会有很大差异,财务投资人的投资更多是为了一定时间内的溢价退出。本文主要在产业投资的角度分析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相应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投资该类型企业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为: (一)获取产品或者技术等核心资源。初创科技型企业一般拥有一项或少数几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或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成熟企业来说能填补市场空白,迅速形成市场规模,或者替代现有产品以实现更新换代。这些核心资源是投资的主要目的。 (二)获取研发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该类公司创始人员一般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和手握知识产权的科研人员,创始人及团队实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技术成果是该类企业的主要资产,团队和研发能力是该类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升级源泉。 (三)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科研是为了拥有技术成果,技术成果需要产业化,产业化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通过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加快创新驱动步伐,较短时间内占领产业高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国有企业投资流程和要求 尽管有国家战略和规划的支持导向,但是国有企业开展并购投资行为需按照严格的国资管控体系要求开展。本文的投资特指通过收购或参股等方式投资已成立的存量企业。对于国有企业的收并购或股权投资行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主要政策要求,各中央企业也结合本企业集团产业和授权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股权投资相关管理制度。主要流程和要求一般为: (一)符合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投资目标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本企业战略规划和主业,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并应确保投资回报,创造价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客观独立的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除投资主体内部调查外应由符合要求的第三方开展专项审计和财务、法律等专业尽职调查工作,出具独立客观的尽职调查意见,并且由符合要求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收购标的的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和备案,作为收购价格的依据。 (三)严格的内部流转和决策程序。投资行为应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并按照立项、论证和投资审批等要求开展相应程序,各环节和程序均有相应的方案,每个环节的审批为下一阶段的前提,方案经过最终论证和批准后方可实施投资行为。 (四)完善经营考核与评价。将投资项目执行、经营和效益等情况纳入考核追责体系,使整个投资行为形成计划、发起、审批、实施、评价和考核闭环链条,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行为的风险可控、合规经营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初创科技型企业特点 初创科技型企业类型一般有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普遍存在如下特点: 1.成立时间较短。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不超过5年。 2.规模小,收入少。公司人数较少,产品未上市或产品收入较少,流动资金和研发资金需求较高,经营所得资金较难满足研发和运行需求。 3.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较高质量的人员结构、较高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人均研发产出较高。 (二)国有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估值预期与短时间难以取得市场收益。出于产业发展和战略布局考量,国有企业试图通过投资创新型企业以取得颠覆性创新战略回报[2],与内生发展和自我研发相比,收购自然会一定程度上解决研发支出约束问题和创新方向不明朗问题。但该类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流入以满足其研发目标。优质企业控制权的出售具有较高的心里预期,同时,该类企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短期内无法产生可观的现金流入和利润。对于国有企业投资管理闭环体系来说,给收购者投资决策和经营考核均带来压力和阻力。 2.价值和技术较难评估。由于该类型企业一般处于创业初期,只有研发费用没有形成收入或者收入并未大规模放量,导致通过国有资产评估准则下的收益法很难进行预测和评估,同时,由于产品、企业经营能力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验证,技术、工艺及产品可对标的企业较少,市场预期较难量化,预测缺少力支撑,给评估技术和备案都带来难度。 3.具有较大的投资失败风险。标的企业经营时间较短,研发的技术较新,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且缺乏历史经营业绩参考,或者没有可靠的未来收入支撑。因此,由于技术和市场因素,存在较大的投资决策风险和投资失败风险。 四、关注点和建议 (一)投资关注点 1.技术产品的先进性。技术产品先进性是初创科技型企业具备跟踪条件的核心,是初创型科技企业具备跟踪价值的重要因素。需组织企业内相关专业力量,从知识产权、研发团队及投入、国内外可比产品和技术工艺、相关政策规划及市场预期等多维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2.创新技术市场化空间。技术创新是否可以产业化应用,应用场景和空间几何是产业战略投资回报的依据,是判断初创型科技型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通过投资该类型企业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存在问题或产业化应用空间有限,则较难量化、判断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投资可行性。 3.研发团队持续研发能力和归属。研发团队的持续研发能力决定企业技术的可更新和可升级,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科技型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可以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建设等手段,激励团队的研发动力,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 4.关联业务投资。标的企业与投资方业务关联和协同是成功投资的关键。国有产业投资方一般较少开展非相关多元投资,尤其是初创创新企业处于成长初期的特点,抗风险能力较差。关联性和协同性则更有利于对标的企业产品技术的快速理解和判断,从而做好风险防范预案,更快取得投资与协同带来的收益增量和业绩增量。 (二)投资建议 1.结合标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投资模式。可采用控股、参股、设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通过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实践。不同投资模式优劣势不同,需要结合投资方和投资标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具体看来,控股投资可以较快速获取新技术,但多溢价较高;参股投资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但无法主导企业日常经营发展;与目标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可以发挥双方优势,但无法分享目标公司成长收益;合作研发,流程相对较简单,但知识产权、设备等成果落地时间较长或存在不确定;通过基金间接收购,效率高较为灵活,但可能涉及到回购义务。 2.做好顶层布局,相关多元发展。初创科技型企业未来收入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存在企业价值较难量化与出让方的较高预期的矛盾。因此,需要在产业战略布局基础上借助符合产业方向的创新因素,选择业务关联和协同性较强的标的企业,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相关多元的投资目标有助于对标的企业技术、产品的快速理解,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发展经营规划、整合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化解上述矛盾,实现收购目标。 3.技术与产品评估论证先行,理清与投资方现有战略的相关性。在业务关联性因素基础上,技术层面上做好提前调研与论证。要对标的企业的技术、产品进行论证,研究其技术产品价值,分析和判断标的企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并要理清标的企业与本公司现有战略、规划的相关性。 五、结束语 在我国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下,国有企业通过外延布局,投资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有助于实现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但需要结合国有企业投资行为规制要求和初创科技型企业基本特点,寻找符合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公司,以实现本企业战略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凯.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走向何方?[J].华东科技,2019(05):16-21. [2]孙竹,张媛媛,钱颖.风险投资促进大型国企技术创新:原因、作用和路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9(04):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