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账托管”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官高定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审计局 摘要:农村税改后,随着农村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制度的一一实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村账托管”制度在广大农村普遍推广,在近几年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程,较好地控制了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势头,普遍降低了农村干部经济犯罪率,稳定了农村经济秩序,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为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健词:村账托管;财务管理;审计监督 一、村级财务托管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管理难 实行“村帐托管”后,许多村干部对该做法有疑惑、不赞成、抵触情绪大。有的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组织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实行“村账托管”,完全是政府一箱情愿,还多了位“婆婆”管,是基层某些职能部门在抓权;有的认为村集体的钱、村集体的账还要他人管,既耗时又耗力、劳民伤财,完全是画蛇添足;还有的认为村集体钱就是村干部使用的,不按规定程序操作,报账员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结账、报账,借故拖延报账时间,个别村甚至长期不报账。 (二)组织收入难 一是部份村将集体资金隐匿不报或少报,未纳入代管的那部分资金管理混乱,各项开支缺乏约束和监督,形成“小金库”。二是当前村民小组管理的那部份集体资金,尚未纳入乡镇托管,且对村民小组的财务指导和监管又缺位,导致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混乱,极易引起群众信访。三是村组合同抓落实不彻底。如村组山水田林湖草的承包合同,只在村里存档,负责记账的镇上会计弄不懂合同具体条款,少数村干部徇私舞弊,存在任意增减承包款的现象;还有的承包户贪小便宜、损公肥私,故意不交或拖欠,使得承包款未能及时足额收取入账。四是收入不能及时解缴“专户”。“村账托管”后,村集体取销银行户头,镇上在银行开立统一的“村级资金集中专户”,资金按“收支两条线”管理,有的村嫌麻烦,收取的款项不缴“专户”,报账时直接用支出单据冲抵收入,坐收坐支问题严重。 (三)预算执行难 镇上虽组织各村制订了年度收支预算,有的名不副实,操作起来有待加强。如:个别村从“专户” 中按规定拨领款项后,没按预算开支,自己说了算;少数收入高的村,私设“小金库”,存在资金失去监管、弄虚作假、乱发实物、滥发补贴的情况,预算管理形同“稻草人”。 (四)票据真伪辨识难 虚开发票或开假发票,中心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技术手段进行甄别,特别是村、组取消接待费后,在报账时仍“改头换面”,虚列成能报销的票据入账。 (五)资产管理难 有的村对资产管理不设台账,对其增加与减少不做记录。“村账托管”后,总账在镇上、资产明细账往往在村里,天各一方,平时账实不核对,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死账呆账等情况,对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没有与镇上及时地对接,账务处理随意,甚至不做账,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二、村帐托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群众及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强 1.村务监督小组作用不大。有的村根本没有成立村务监督小组,或不按规定成立,形同虚设,有名无实。以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务监督,在其公开的方方面面上都与上级规定的样板有不少距离,监督工作滞后,走过场,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出现假公开。 2.内部审计监督缺位。因基层政府许多工作要落实到村组,镇、村干部抬头不见低头见,审计干部往往怕得罪人,内部审计往往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对村级资金是否被截留、挪用、甚至贪污等的审查都缺位,进而发展成部分村干部利用职权套取资金,承包款不入账、少入账,贪污、挪用集体资金,私分集体资产,随意践卖集体资源等行为屡屡得不到制止、纠正,其违法犯罪行为长期得不到查处。 (二)乡镇会计服务中心自身缺陷 1.中心人员少。中心人员既有会计核算工作,又有政府工作,还要联系村、组,造成中心人员专职不专责且变动随意,不能及时掌握村级经济运行状况,有效监管资金使用情况。 2.经费无保证。中心人员主要是临聘,无编制、经费自收自支,中心运转主要靠收取村级代理记账服务费来维持。入账审核严了,有的村拖着、欠着不愿交服务费,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开展,使得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工作只是将收支凭证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为记账而记账,监管职能严重弱化。 3.部份人员业务参差不齐、素质不高。如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而上岗的情况仍然存在,不懂财务知识,多借多贷、科目混用。有些人员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存在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规与否等现象。 三、加强村账托管的对策 (一)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1.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以村为单位建立年度项目收支预算、控制、决算制度,年初由村级编制本年预算,期中由镇上与村里共同监督和控制开支,年末由镇上与村里共同负责决算,并实施奖惩措施,推动预决算制度的执行。 2.规范村级组织收入的档案管理。依法签订集体资源发包等各项收入合同,建立台账,报镇上备案,接受中心的监督检查。保障合同依法依规履行到位,防止欠缴拖缴、缴不入账、坐收坐支、私设“账外账”等现象的发生。 3.严格支出审批程序。村集体的财务审批权限要由镇政府提出指导性的限额规定后,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一经确定的审批权限,在任期内不得随意调整。另外,每笔支出凭证一律实行“五字一章”制,即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审批人、村务监督小组长及乡镇包村干部签字,盖村务监督小组章,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把关,防范化解廉政风险。 (二)加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1.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通过开展新时代党性修养教育、财经法规、农村实用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财会人员为人民理好财的信念,提升业务素质和对法纪的敬畏,使广大农村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需要。 2.形成制度,确保农村财会队伍不乱不散。农村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务必要求广大农村财会队伍稳定。村级财会人员的聘任,由镇上统一进行考核选拔,坚决杜绝“任人唯亲”,要把有财会知识,热爱财务工作、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选拔充实到村级财会队伍上来,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素质,为新农村服务。 (三)加强群众监督,构建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1.依法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小组,强化培训 一是小组成员应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一定的业务知识,能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威望,由村民代表会议直接推选产生。二是强化培训,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村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当前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具体要求;第三要熟悉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2.村务监督小组必须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村务监督小组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监督活动,做到尽职尽责,不敷衍了事,不滥用监督权。一是监督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是否公开。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村民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做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以一定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做好监督工作记录。三是严格落实民主理财制度。每月初,小组成员对村集体上月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的取得必须严格执行“五字一章”制度。 (四)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1.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有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一要按规定对征地补偿费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批准,事后将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二要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农村税改之后,兴办公益事业要求农民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专项筹集,实行专款专用,使用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 2.优化村集体财务支出管理举措。一是建立财务审批约束机制,改随意开支为有计划的预决算管理,防止寅吃卯粮;二是严控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三公经费”实行限额管理,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加强现金管理,强化备用金限额领用举措,防范化解各类廉政风险。 3.细化“村级资金集中专户”款项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一是依据现代技术手段,“专户”管理建立内网审批平台,人员按规定权限设密进入,健全审批程序,做到环环相扣,全程流痕;二是资金和账目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互相监督;三是审批和支出分离,执行“管钱的不批钱,批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付钱”模式,加强对“一把手”经手使用资金的制约;四是不定期组织对“专户”款项进行稽核盘点,并对相关账务进行内部审计,对稽核盘点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政府领导要集中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防范于未然。 4.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中心人员每年不少于一定学时的理论业务学习,加强职业操守教育,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理顺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矛盾,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五)抓好村财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杜绝违纪违法行为 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看村干部手中权力是否寻租、看村干部是否正确履职,如惠农政策的落地、涉农资金的分配、改革举措的深化、集体资产的租赁转让、集体企业的改制等。村级审计的重点是: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和群众来信来访急盼解决的问题。通过审计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达到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