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

2019-09-20 19:5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冯春霞  包头市中心医院

摘要:国有资产是全民的公有资产,但传统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弊端比较突出,总体表现在认识方面、体制方面以及操作方面等问题,因此,要从明确职责和责任关系,建立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监督体制和管理制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国企单位混改的步伐,通过改革来寻找有效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企单位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是一个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由资源政策相对封闭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管理理念逐步开放融合的转变过程。 国企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快与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许多国企单位己经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力量,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许多中央企业,已成为国家名片、象征国家实力。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截止2017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54.5万亿,净资产总额18.4万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如何管理和使用好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的国有资产关系到我国建设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国企单位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防止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

根据目前流失的现状,国有资产按照流失形式可分为显性形式与隐性形式。前者表现为国有资产转换的直接经济后果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比如生产经营环节决策失误、违规向民营企业让利、与中介机构恶意串通高值低估等;而后者却是以间接经济后果形式体现为国有资产流失,比如过高福利支出、不恰当在职消费、劳动激励不足及出工不出力等。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往往隐藏于看似正常业务活动之中而具有很强迷惑性,比如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的中央企业通过做大成本的方式减少企业利润从而减少红利上缴,以使利润变相的存留在企业集体范畴之内,并供内部人员循环利用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所表现的显性形式和隐性形式在我国普遍存在。在显性流失表现下,我们可以看出国有资产的流失涉及的金额大,在隐性流失表现下,我们可以看出流失隐藏于企业正常的业务活动中。根据国资委巡视结果,可以发现在国企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利益输送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潜移默化的威胁。

国有资产全民所有,但是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产权的虚置,说起来是全民的财产,大家都有份,在实际运行中谁来出任国有资产的代表,谁来真正的负责,一直以来这个重大问题都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出了问题后造成了重大损失往往找不到承担责任的责任人。通常情况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好像与人民无关,即使亏损万元、亿元甚至数亿元也很少有人对于国资流失的关注,充其量就是关注对于管理者的处理,因为,国有资产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远,即使国资流失也有人非常关注,实际上关注也无可奈何不能解决问题。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方面的问题表现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对国有资产认识模糊,致使国企单位对于资产的管理、资产运行以及资产升值都不能建立在严格的资产管理约束机制之上,不规范和混乱的管理很可能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拨付,一些固定资产也由国家无偿调拨,这些资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来验证使用效率,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比较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国企单位的领导层在思想认识上的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比如国企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单位的保护主义,只要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框架下不出轨,国企单位的资产就可以由某一个人支配使用,即使有人想管、想说也管不着、管不了。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就当是交了学费;开支严重透支也是为了国企单位的发展;转移挪用资金和资产也是为了员工利益。国企单位的奢侈风常常吸引老百姓眼球,一个大厅的吊灯就用去几十万,加之国企单位你好我好的好人风盛行,严格管理国有资产、严肃执法国有资产的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增强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至关重要,只有提升了认识才能提高国企单位的运营效率,既有助于我国经济实力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又有利于我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地位的提升。

(二)体制方面的问题表现

国企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党和政府、专家学者都比较注重的问题,要想管理好国有资产,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就是基石。但是在实际运转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如何管、怎么管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尽管国企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管理体制的不顺畅也始终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在国企单位管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以及分工不明等等问题,这样就形成了目前国资的管理中谁都负责又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境地,在制定国资管理制度以及针对国资的监督管理方面都比较弱化。

咎其原因是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出现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内部激励不足,以及对管理层的监管和控制力度较弱,更容易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经营效率的降低。对管理层、员工的激励相对较弱,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国企单位往往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层级的组织架构导致企业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对市场反应滞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国企单位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而为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激发经济活力,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国企单位改革,激活国企单位和国有资产活力。

(三)操作方面的问题表现

由于我国现行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落后,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普遍存在。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国企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一个长期存在、众所周知、却一直未能真正地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克服的严重问题。资产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严重,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流失现象存在于整个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存在于各个管理环节。

其存在的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在实践层面会遇到诸多难题。有前苏联经济改革及政治改革的失败前车之鉴,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过程中的诸多关键问题都需要妥善的处理。例如,国有资产的定价问题、改革后的股权结构问题、企业融合问题、人员安置问题等。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国有资产周转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过程中,由于战略投资人的引进,国有资产必然会被稀释而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国企单位控制权的转移和增加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所以,在实践层面具体应该如何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和宝贵的经验。

三、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路径

(一)明确职责和责任关系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采用的授权和委派制,也就是说,授权给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代为管理,监督资产的运行状况。发展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使其代替政府承担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有利于避免国资管理部门对国企单位的直接干预,形成国资管理部门与国企单位之间的隔离带,缓解双方关系。这样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建立机构,明确职责,明确其与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承担的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和权限,给予其一定的压力,使其努力改革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规避的规范化,有效规避腐败现象,保护国有资产。

(二)建立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监督体制

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分成这样三个步骤:第一,进行全面资产清查,摸清国企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档入库,建立制度;第二,利用信息系统加强用于经营的国有资产监管,加强经营收益的监管;第三,从整体角度把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根据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制定一系列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逐步推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逐渐标准化、规范化。

(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从国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国企单位疏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因此,应根据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固定国有资产拥有情况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到使用、维护、检修、维修、保养、报废等,全面跟踪固定资产的管理,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监督,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现状,真实反映国企单位的资产现状。

(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企单位只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保护国有资产,推动国企单位的健康发展。但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缺乏协作、未真正实现过程控制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保值增值能力是国企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梳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解读,细化相应条款,明确部门与员工的职责。建立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第二,重视财务监管,将财务管理与员工的考核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的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使国有资产管理活动有章可循;第三,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规范日常管理,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

(五)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国企单位混改

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国企单位混改对国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如果坚持国有资产控股,尽管在形式上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是由于国有资本的产权等问题上的模糊性导致激励不足,引发企业营销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实际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并未能很好的实现。对于很多连年亏损的国企单位,不仅在税收和收入上不能对财政做出贡献,反而还需要财政补贴维持生存,严重影响经济中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国企单位在经济中的中坚力量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坚持国有资本控股,实际上也是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比较优势。在有些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民营资本更强的自我激励会促使其在经营上不断地改进技术,控制成本以获得生存的能力和竞争的优势。但是国有资本自身激励不足,对成本和收益不如民营资本敏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企单位没有很大的动力进行精细化的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所以也难以获得竞争优势。所以更理想的情况是国有资本从这些行业中退出控股地位,集中力量到国有资本才能发挥优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领域中,才能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为此,国有资产管理,应该进一步转变思路,分清主次。在重点领域,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依然要发挥国有资本的力量和作用,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但是根据情况允许民营资本参股,利用民营资本的优势和力量改进治理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国企单位作用。在其他领域,国有资本没有必要控股,可以根据行业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参股,互惠互利,分享民营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洁筠.基于国企分类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

[2]文宗瑜.国有经济改革40年:从做大国企单位到做强做优国有资本[J].中国财政,201811.

[3]许为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11.

[4]何碧萍,齐守印.公务性国有资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与深化改革方向[J].中国财政,201810.

[5]庄冰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对策之我见[J].科技经济导刊,2018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