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马昕晨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企业营销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2018SJA148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激励理论对企业的作用,强调了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通过阅读激励的经典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分析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最终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决策,认为企业应当从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人力管理制度,以及营造富有激励气息的企业文化三方面入手,提高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效率。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现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激励作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首选方案,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激励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我国企业应用激励理论的情形来看,激励理论尚未被企业熟练而灵活地掌握。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进行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理论对企业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备的完善的激励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中,最常见的情形就是企业员工因其优秀的工作表现得到企业嘉奖,得到的嘉奖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这些激励行为能够推动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效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反,在一个激励机制相对不完善的企业中,员工无法获得较为公平的激励,这些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二)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激励理论,建立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吸引人才。成熟激励机制表明企业可以公平地衡量员工业绩,并对优秀员工进行嘉奖,其存在本身就成为了对外来人才的一种激励。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对优秀员工工作业绩和个人价值的肯定。激励机制的作用不仅在于物质层次的嘉奖,更是精神层次的满足。企业中激励机制的运行,更好地帮助员工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高速流转迫使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具备深刻的竞争意识。激励理论作为企业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企业员工寻求目标和实现价值,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员工在工作中体现出的主动性、进取心与积极性都是企业内部良性竞争的体现。因此,激励理论的运用,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内部良好竞争环境的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最终推动企业效益的增加。 二、激励理论研究现状 早期激励理论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德弗的三因素理论以及郝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为主。当代激励理论以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确定理论和强化理论为代表。 国内学者对激励理论进行了各项研究。李游(2014)对中西方激励理论分别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异同点的比较。薄也(2014)在分别阐述了西方激励理论后,针对我国国情总结了激励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各项启示。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方面,王国庆(2013)在对现代企业中存在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激励原则和有效激励的手段。贺福利(2013)研究了股票期权激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冯友松(2014)着重探讨了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的具体措施。杜秋静(2013)、汪磊(2013)、闫慧(2013)和李林蓉(2014)分别以物流企业、旅游产业、贝尔康公司、烟草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激励理论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三、我国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者对激励理论理解不透彻 我国企业领导者对激励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往往容易产生盲目激励,以及与员工沟通不善等问题。部分企业受山寨思想影响较大,在看到其他企业的激励机制获得成功后,将这些激励模式照搬到自己企业,忽视了企业以及员工的需求。激励机制是通过不断满足企业和员工需求的形式产生作用,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企业和员工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分析,避免盲目激励的发生,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这样才算是对激励理论的正确应用。 部分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忽视激励结果的反馈,造成了与员工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管理者观察分析开始,中间过程是激励行动,最终以激励行动的反馈结束。员工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下一次激励的调整。当员工的反馈得不到企业的回应,员工会产生倦怠,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样不仅激励的积极效果得不到发挥,还会产生反作用。 (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激励理论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激励机制,但其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依旧无法充分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 不完善的激励机制无法精准的把握激励行为的最佳时机。企业在非最佳时机进行的激励行为,可能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激励效果。而且,在不恰当的时刻进行不适合的激励,极有可能削弱企业员工对奖惩的感知与重视,进而影响到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最终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不适当的激励程度也是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的一个方面。激励的程度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程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无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对于企业来说过量的激励与不足的激励都会对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反作用。其中,过量的激励会削弱员工对激励行为的敏感程度,不足的激励则不利于企业内部竞争氛围的营造。因此,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需要制定一个适当的激励程度。 四、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完善的激励制度包括以人为本,以企业效益为核心的原则、科学的绩效衡量机制、公平的奖惩制度,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以人为本和以企业效益为核心的激励原则实际上体现的是员工和企业对满足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激励过程中,员工和企业有各种需求,只有对其最为迫切的需求进行满足,才会最大程度上发挥激励的正面作用。以人为本,针对的是员工的个人需求;以企业效益为核心,针对的是企业的整体需求。在激励过程中,员工是主体,根据员工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措施,方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潜能。 科学的绩效衡量机制和公平的奖惩制度是对激励行为的量化过程。 绩效衡量不仅指员工的个人绩效,也指企业的整体绩效。制定一个科学的衡量机制有助于企业以客观、理性的眼光评价绩效,个人绩效的科学衡量保证的是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公正性,而企业绩效的理性评价则确保了激励行为的最终目标不受干扰。 公平的奖惩制度是对员工公正性要求的满足,按章办事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不公正现象的发生,保护员工利益,也可以看成是对员工的潜在激励行为。从激励方式来看,公平的奖惩制度是正激励与负激励的结合,奖励是企业对优秀员工的正激励,惩罚则是对员工不利于企业发展行为的负激励。 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要求企业能够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生理需要为基础,认为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将会失去激励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物质需要体现的就是员工的生理需要,当生理需要被满足后,员工将会更加注重精神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物质需要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结合的方式将会更加有助于激励行为发挥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激励理论的运用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企业管理者的激励理论培训,员工的激励培训,以及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 管理者对激励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激励理论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的激励理论培训获得最新的激励理论前沿动态,从而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使企业具备动态的,并不断优化的激励机制,最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力。 员工的激励培训着重于培训员工了解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运行主体是员工,企业可以通过充分的上岗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机制。相反,由于缺乏对激励机制应有的认识,部分优秀的员工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会积极寻求解决方式,最终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可能带来离职潮。 推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企业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企业过于注重任务的传达与完成,而忽视了员工的反馈。员工的工作反馈直接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需求。领导者忽视员工反馈,一味发布任务与进行激励,很可能导致盲目激励的结果。因此,企业有必要采取推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定期的访谈会、员工的感想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上级管理者等等行动加强沟通。 (三)营造富有激励气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笼罩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氛围。富有激励气息的企业文化能够不断推动企业激励机制的与时俱进,能够帮助企业在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缺乏激励气息的企业文化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老员工日益倦怠的工作态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新员工,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营造富有激励气息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企业的文化特色,通过各种活动强化激励思想,关注激励理论前沿动态,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激励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游.浅析中西方激励思想的异同[J].商,2014(25). [2]薄也.西方企业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及启示[J].商,2013(15). [3]王国庆.企业管理中的激励[J].中外企业家,2013(26). [4]贺福利,张晗.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以股票期权激励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5]冯友松.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商,2014(22). [6]杜秋静.激励机制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3(30). [7]汪磊.论旅游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 [8]闫慧.贝儿康公司薪酬激励机制设计[J].职业技术,2013(12). [9]李林蓉.烟草行业薪酬问题研究——以云南烟叶S复烤厂为考察对象[J].财经界(学术版), 2014,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