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分析
姜华 国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进行分析,明确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优化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模式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理论也随之不断完善,对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下构建的,该形式是以西方股份制的企业形态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将其移植到西方私有制企业中是较为完美的,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却不能生搬硬套。如学术界提出的“内部人的治理问题”,以及“委托的代理问题”等,这些都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由此可见,忽视我国基本社会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发展逻辑,以照搬教科书中的理论的改革模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界定,要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不可脱离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内在逻辑性。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内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定。 (一)现代企业的制度设计 《资本论》第一卷对英国股份制企业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股份制企业可以使资本主义在已有的生产关系中进行自我调整,而且可以更好的突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约束和其他困境等。在不考虑意识形态的前提下,股份制企业制度同样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求。具体到制度设计,要把资本的逐利性更好的控制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道德的框架内,从而实现对股份制的扬弃。 (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标志着组织变革的开展,该形式能够有效的打破原有组织生态的平衡,同时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生产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调整原有生产关系,可以通过对物质利益关系的优化调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仅仅从形式上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很难转变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监管问题,甚至可能会使国有资产流失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因此,当前提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控制 在管理工作中,控制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对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控工作,是建立企业制度内涵的关键点。国有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纠错机制。纠错机制的内部驱动力是满足从业人员的利益诉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企业管理理论明确提出,企业必须植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涵与发展相结合的路径设计 (一)设计完善的国有企业改革制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能够开启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的路径。然而从实际情况分析,当时只是单纯的照搬西方的主流形式,忽略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造成了在一段时期内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开展工作,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同时要对混合所有制的模式进行强化,从而更好的优化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进而更好的引进民间资金融入其中。对于资产的监管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应在注重党建工作的前提下,杜绝内部职工出现腐败行为。 首先,应加强股份制改造的力度,转变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股份制想要更好更快发展,就不能脱离国有经济合理的结构化布局。在公有制的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更好的推动国有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更好的维持国有经济主体作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完善性,才能更好的将国有经济的优势发挥出来。 其次,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发展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应积极鼓励开展股权多元化。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应有股权多元化的属性,需要各个资本主体要参与到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同时,应制定完善、合理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体系;还要对经营管理干部的选拔形式和激励机制等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从激励和约束的角度来完善相应的规则和要求,优化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制定更为公平、公正的分配形式,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股份制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性。对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是为了更好的确保资本稳定运作,确保当前产权制度实现有效流转。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稳定,使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能够更加成熟。 (二)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制度 混合所有制模式是比较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可以防止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状,改变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监管缺位问题。对于制度建设领域,要更加重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该问题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会由于权力不平衡而发生较严重的权力集中问题,从而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要制定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更好的将法人财产责任落到实处。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当前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诸多局限性,且在国有企业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缺少较为成熟的决策机制。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要对国有企业制度进行有效的创新,更要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水平。 (三)优化国有企业的内控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有效、高效的纠错机制,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然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际情况,会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缺乏“接地气”具体政策。因此,要充分维护和增强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委组织的职能水平,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的内部监督水平,首先要将长期激励机制渗透到工作当中,探索多元结构的报酬和激励体系。通过对激励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年薪体系,尝试开展股票期权激励;在以年薪为主的基础上,与个人业绩挂钩,同时适当给予经营者以股份,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活跃国有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直都是促进改革的重点。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理顺国有企业整体产权关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合理推进国有资产运作,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必须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从而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更好发展。国有资产类型较多,不可能运用单一的管理形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时要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优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优化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形式,从而为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实证探究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国有企业要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体系是优化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其中深化国企改革工作是最为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当前的国企改革,仍然要面对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单一国有产权、“一股独大”等各种问题较为突出。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治理体制机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而对企业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带来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环节。因此,应注重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的发展,通过引进多种经济形式,以多元化股东的市场化治理,更好的转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使得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结束语: 国企改革的方向取决于顶层设计,学界和业界向上层建筑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要掌握环境的根植性,以符合国情的原则来制定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从国企改革的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等环节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祝秋萍.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2]邹宏宇.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结合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