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的特征及作用研究
袁雅欣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摘要: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成为国家政策的关注点。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企业家精神的涵义,在充分剖析张瑞敏和任正非两位企业家案例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企业家精神的特征,即成就导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并论述其对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带动更多人学习企业家精神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特征;任正非;作用 一、企业家精神的涵义 企业家精神,顾名思义,是体现在企业家这一社会群体身上的精神。一般而言,“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通常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如创新、冒险、创业、宽容、责任感。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提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也提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的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通过剖析典型企业家案例,分析企业家精神的特征及其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国代表企业家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主要创始人、总裁,他有一段较为辉煌的入伍经历,退伍后的他于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世界财富500强中的一员。一个如此优秀的民营企业必然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的引领,通过回顾华为的重要历史节点和事件能够很好地帮助分析任正非所具有的优秀特质。 1.创新精神 在企业战略方面,华为从代理到自主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通讯设备到手机,凭借不断的创新与变革实现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华为基本法到任职资格管理,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全员持股,华为无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内部管控方面都开创了先河,也走在同行的前列。 2.冒险精神 1992年当华为营业额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时候,创业合伙人建议把利润分了,但是任正非顶住外界压力,坚持把赚来的全部利润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中去,这种举措在当时来看风险极大,最坏的结果便是企业破产,血本无归。但高风险也可能带来高回报,如此慷慨的研发投入使华为的产品水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3.分享精神 任正非把“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话作为自己经营企业的理念和准则,从华为的全员持股计划就可见一斑。作为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持股比例从未超过2%,华为是国内第一家全员持股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员工薪酬与欧美企业并齐的企业。任正非的利润分享机制不仅让华为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与管理人才,也让华为人成为最早富裕起来的一群知识分子。 4.坚持精神 任正非的坚持让华为超越竞争。1998年华为投入巨资拜IBM为师,进行了伤筋动骨的变革,变革需要牺牲,变革也可能失败,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员工的“消极抵抗”,任正非没有丝毫动摇,十年如一日,正是任正非的坚持华为变革取得极大的成功,如今的华为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特点和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 (二)案例二:海尔集团张瑞敏 张瑞敏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1984年于青岛接手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如今,海尔在全球拥有员工超过7.3万人,产品享誉海内外,并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 “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已经为大众所熟知,1985年当张瑞敏发现工厂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时,他义无反顾地抡起大锤砸掉了不合格冰箱,之后发动和主持了多个质量提升会议以改进海尔的产品质量,终于三年后的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有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人单合一”的双赢模式。人单合一,首先指打破领导权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人人可以自我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企业家的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家对权利的让渡,让每位员工都拥有企业家精神,通过让渡权利激发企业中每个人成为创客,并培养出一批新的企业家,实现“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的转变。 综合上述两个案例,任正非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将企业发展的成果与员工共享,张瑞敏践行人单合一模式,让每位员工自我领导、拥有企业家精神,这两种方式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最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另外,两位企业家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紧跟时代趋势改革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企业家们之所以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其具有的某些特质和闪光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企业家精神的特征 (一)成就导向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企业家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驱动他们开拓创新的源动力。同时,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中提到的成就需要,指争取成功、将事情做到完美以获取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但这批人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这和我国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品格是极度吻合的。任正非白手起家创立华为,却仅持有少量股份,张瑞敏鼓励员工做自己的企业家以鼓励创新创业,都反映出企业家是高成就需求导向者,拥有独立自主、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并且往往在取得成功之后,会更加乐于和他人分享成果,并不甘于现状追求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精神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能够成功“创新”的人才能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否则便会被市场淘汰。对于企业家而言,要带领一个企业从初创、成长、成熟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细数我国知名企业的企业家,如微软的柳传志,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们的骨子里都流淌着创新的基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理念以击败竞争对手,不但使企业取得较高的财务回报和良好的商业名誉,更因其创新的产品和服务造福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冒险精神 综合任正非和张瑞敏的案例可以发现,二者都曾经在企业的“安逸”阶段选择壮士断腕式的变革方式,任正非把企业利润悉数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张瑞敏亲手砸掉了不合格的冰箱,这些决定现在看来是十分明智并且有重要意义,但在当时却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冒险精神对企业家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投资学中尚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入回报理论,在实业界同样适用。万科集团的主席王石先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陷入双目失明的困境,一个在生活中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同样可以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 企业家精神的特征实质上是非常多元化的,正所谓成功的因素不可复制,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共通的特征外,还有一些企业家独有的特质,如严于律己、有爱心有担当、坚持不懈等。 四、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分析 (一)激励作用 企业家精神通常被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更是因为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由于任正非的军人背景,加之其在企业中变革中凌厉的手段,华为的狼性文化得以建立,并无形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为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万科集团主席王石先生,曾两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万科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因为优秀的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所以企业家精神能使员工的内在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发挥,建立和提升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凝聚作用 企业家精神是具有凝聚作用的一种群体意识,能以微妙的方式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动机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建立和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提高,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当今时代,由于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困难度较高,团队合作的作用愈发重要,此时便需要企业文化作为连接人和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信仰的方向,工作效率和社会学习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创造财富 正如文件中提到的,企业家在“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单位,其通过整合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便利人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袖,在战略决策层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引方向,在精神文化层面,激励和鼓舞企业员工聚力奋进,不仅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积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创新能力将会成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较量的重要武器,而企业家精神势必会为企业创新引导方向、增添力量。企业家精神并非不可捉摸、昙花一现,而是由许多共同的特质组合而成,企业家所具有的冒险和勇于探索的品质也激励着数以亿计的国人奋勇拼搏、不断前行,顺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潮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姜忠辉,徐玉蓉.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5(01). [2]朱乾,杨勇,陶天龙,达庆利.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2.07. [3]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