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互动机理研究
何芹 李华 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LX2014025)、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XGS13006) 摘要:显著的科研成果是“双一流”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一流”建设支撑体系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运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作用机理。得出结论:科研激励、科研信息化与科研质量管理都是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产出显著科研成果的措施,间接性推动了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双一流;科研项目管理;互动机理 引言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突破当今大学发展的机制障碍,使更多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入世界行列。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学科,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双一流”建设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要求。 本文通过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资源以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第一,“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善于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体系,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等障碍,整体推进“双一流”建设。第二,高效科研项目管理主要研究科研信息化体系,科研激励机制以及科研质量管理等三个模块,目的是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第三,“双一流”建设要完善师资队伍体系,实施分类考核和激励,提升其创新意识及科研成果。 “双一流”建设包含显著的科研成果、优化配置的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科研成果不仅是评判“双一流”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还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双一流”建设和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却很少。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双一流”建设和科研项目管理之间的互动机理,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一、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相互关系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家层面战略,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必然会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产出高效的科研成果。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动力机制。不断加强与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为“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系统结构 (一) “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体系 从系统理论的整体性来看,“双一流”建设是由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层面战略的系统性工程,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为核心,以优质的师资队伍为保障,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高效的科研成果为动力,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不可分割。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发展,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A、B、C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O代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处于三角形的重心位置。AB代表师资队伍,AC代表人才培养,BC代表科研成果。AB、AC、BC三个子系统构成了“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体系和系统结构。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是由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管理信息化与科研质量管理共同构成的统一体。科学、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有利于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显著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的核心。如图2所示,A1、B1、C1三点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O1代表显著科研成果,处于核心位置。A1B1代表科研激励机制,A1C1代表科研管理信息化,B1C1代表科研质量管理。A1B1、A1C1、B1C1三部分构成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 图1 “双一流”建设支撑体系 图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所得 三、“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互动机理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体系构成的等边三角形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就在于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科研成果(BC)与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科研质量管理(B1C1)的作用机理 科研成果(BC)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一些学科才能挤进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从而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与科研质量管理(B1C1)共同构成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是产出高效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和保障。科研成果(BC)包含了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与科研质量管理(B1C1)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科研激励机制(A1B1)以各种激励理论为依据,通过物质或精神激励的方式,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以管理过程信息化为前提,通过建立科研管理系统网站,归档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管理信息人才,为产出科研成果作铺垫。科研质量管理(B1C1)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在科研项目中贯彻质量管理原则,保证科研成果产出的质量。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与科研质量管理(B1C1)都是科研成果(BC)的系统的一部分,三者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都是为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作保障,是产出显著科研成果的内生动力。 (二)师资队伍(AB)、人才培养(AC)与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科研质量管理(B1C1)的作用机理 师资队伍(AB)是“双一流”建设牢固的根基,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挥建设一流学科的功能。而衡量师资队伍的优劣体现在其科研成果的产出,要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对科研管理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与科研质量管理(B1C1)都属于科研成果产出的内生动力,而显著的科研成果又促进了师资队伍(AB)的发展。这三者间接性的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发展。 高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又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AC)。科研激励机制(A1B1)、科研管理信息化(A1C1)与科研质量管理(B1C1)都间接推动了师资队伍(AB)、人才培养(AC)的发展,是师资队伍(AB)、人才培养(AC)的间接推动力。 (三)一流大学与学科(O)与显著科研成果(O1)的作用机理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O),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显著的科研成果(O1)。实现“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良性互动和优化发展,就必须把一流大学与学科(O)与显著科研成果(O1) 结合起来,显著的科研成果是“双一流”建设的过程,建设一流大学与学科是最终的目标。一方面,要实现一流大学与学科(O)的目标,必须要有显著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间接性加强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显著科研成果(O1)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产出显著的科研成果,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进程。 (四)“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作用机理 综上分析,“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 图3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互动机理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所得 四、结论与不足 实施科研激励机制,制定科研质量管理原则,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都是不断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体系,产出高效科研成果的途径。显著的科研成果又会间接性的推动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进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是“双一流”建设支撑体系,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第一,制定合理的青年教师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构建本土与国际的师资队伍,引进学科领军人才。第二,重视人才培养,既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又要培养学术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团队意识与创新思维,挖掘教师潜力。第三,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构建科研创新团队管理机制,通过内外激励和绩效评价,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积极性。 影响“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选取了部分重要因素,分析还不够全面。另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互动机理分析不够深入透彻。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6(04):4-14+122. [2]徐长春,郑戈,熊炜,林友华.ISO质量管理原则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1):32-35. [3]谷静.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与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2):42-44. [4]刘建平,汤兆博.“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资源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3):75-81. [5]赵艳云.“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研究[A].辽宁高等教育协会,2016:8. [6]刘建平,汤兆博.“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资源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3):7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