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讨论
任伟 对外经贸大学 摘要: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将产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和恰当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企业对供应商关系实施有效管理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关键词:供应链;关系管理 随着在中国经济迅速的改革和创新,工业4.0概念的提出及制造服务业的转型,企业越来越强调和重视供应链管理,而采购供应已逐渐从当初的购买职能演变成为一种战略型的管理流程。这种供应链导向的战略采购不仅要求企业内部的流程整合和系统管理,而且对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互信的伙伴关系,如何更有效的管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关键[1]。 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能使供应链更具有柔性,缩短生产前置期,降低库存水平,从而使浪费最小化。然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供应商关系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效率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果普遍不佳,主要表现为,产品交货期较长,使得合同交货周期延迟15-30天,有些甚至延迟60天左右;产品交货及时率较低,多处于60%左右;产品合格率较低,60%-80%,有些企业产品交货及时率甚至更低;企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ERP没有充分利用或利用率低,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含量偏低。 2. 供应链关系管理不当 从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转变过程来看,供应链开发大致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传统做法,企业与供应商是敌对关系,采购过程中价格是决定因素。双方的关系是短期的,极易发生供应商转换,供应商是可以牺牲掉的。阶段二:供应链管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长久关系,质量是采购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注重减少供应商数目,以获得规模效应。与供应商协同改进质量、成本和交货期。阶段三:生产联盟。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紧密,时间是采购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关注关键工艺能力,尝试协同开发项目。部分生产开始在供应商处进行。阶段四:战略联盟。企业与供应商的业务及流程一体化,双方有一致的战略与政策,普遍采取电子商务,共享电子信息流。形成业务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五:世界级水平。起点到终点链接精益企业,电子化精益实践成为标准操作。在整个价值链上不断完善[2]。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合适的伙伴关系,而多数企业对供应商认识不足,盲目跟风与供应商发展战略联盟,反而导致采购风险加大。 3.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外包风险 目前许多企业选择外包将供应商关系管理,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但却使企业增加了很多风险。企业与供应商管理关系外包,降低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增加协调难度。若保密工作不当,则会引起私有信息、知识产权的泄漏和供应商的产品价格透明化,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而处于困境时,承包商会将风险推诿转嫁给企业。同时,外包会减少企业的学习机会和核心竞争力培养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策略。 1. 定位供应商 按照供应商经典的分“四分法”,即根据采购金额与供应风险的大小,将供应商分为四类:一般型、杠杆型、战略型与瓶颈性。根据供应商的类型,分而治之,并运用ABC分类法区分供应商。对一般型与杠杆型供应商应减少供应商数目;对杠杆型供应商也应积极开发有潜力的新供应商,降低风险;对所有类型的优秀的供应商均应扶持,重点是针对战略型供应商。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态管理供应商关系。供应商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求市场在变化,产品市场在变化,采购材料的种类与用量也相应变化,因此,至少每一年应该对供应商的分类重新评估一次,有需要就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地做出调整。 2、建立共同的绩效审核机制 建立共同的绩效审核机制,对提升企业与供应商的运行绩效,制造能力,如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内部整合及客户整合,财务绩效,对客户服务绩效和企业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共同的绩效审核机制包括: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应商数量,使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供应商进行生产计划、库存等信息的充分交流,使供应商交货能够更加准时,同时缩短交货期;与供应商进行工作流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共同协作提高,帮助供应商更快速的改进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新产品,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与供应商建立一致的客户评价系统,帮助企业按照客户的需求改进产品,同时,准时交货及时率的提高和交货提前期的缩短大大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共同的绩效审核机制实际上是开展企业与供应的战略整合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够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等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而且能够降低供应商的生产成本[4]。 3、加强逆向供应链的管理 在环保压力、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驱动下,客观上要求企业尽快完善逆向供应链。同时,逆向供应链的经济价值日益体现,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始把有效管理顾客退货和废旧产品回收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逆向供应链是相对于供应链正向运行而言的一种逆向形态。它是一条由用户、回收商、集中退货与回收中心、原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等构成的链状结构。通过对没有达到最初销售目的或已到使用年限的售出产品进行回收、分类、检测、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等活动,以获得产品的回收价值。逆向供应链的主要内容涉及参与逆向供应链的相关实体之间的逆向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协调问题[5]。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研究二级逆向供应链的协调机制问题,表明逆向供应链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同时零售商的订货数量同一次订货时相比趋于减少。通过研究二级逆向供应链下的产品库存控制问题,解决了大批量多项目的随机运输延迟、制造时间、修复时间等难点。通过分析组件恢复比率和回收产品平均滞后期对产品最大收益的影响,解决了制造与再制造共存环境下生产计划的制定问题。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影响逆向供应链投资的因素,验证了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名义丰裕性、动态性以及敌意性与异质性四个因素对逆向供应链与正向供应链投资存在影响。 4. 通过大数据手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信息化与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以其庞大的数量(Volume)、不断更新增长的速度(Velocity)及其包含数据结构多样化(Variety)的3V特征,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Value) [6]。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与供应商间共享信息平台,由统一的信息平台分析处理来自市场、客户及供应链系统内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跟踪、清洗、分机、计算,最终将决策传达至整条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大数据应用的管理将是企业与供应商管理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客户需求与上下游供应信息的共享,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缩短订单周期,提高资金回流速度,更加减少了物流运输成本,及对信息流的简单处理成本。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与企业应用软件完美对接,使供应链一体化更加深入。供应链信息高度共享使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间的契约关系更加紧密。 当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有效的关系管理对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利用适合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并规避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供应商关系的弊端,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供应链运营环境下,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入手,合理地评估与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并加强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更要注意的是,优化供应链不能只考虑局部优化,企业要强调整体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注重整体的协同运作速度,以速度来对付变化,从而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Ellram LM. Carr AS.Stategic purchasing: A history and review 0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94,30(2):10-18. [2]周云.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赵丽、孙林岩、李刚、杨洪焦.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1(3) [4]王媛、申云鹏.逆向供应链研究与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5]张东翔、成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分析.物流技术,20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