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论高等学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4-03-13 22:57 来源:xdsyzzs.com 发布:韩志华 阅读:

韩志华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摘要: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建立激励机制的根本依据,这是现代绩效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通过阐述高校现行的激励机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寻求在高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在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高校所具有的组织特色,在绩效管理中落实人本原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等学校、激励机制、人本原理

一、绩效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意义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别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果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将会极大地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激励优秀者、鞭策后进者,就需要一个评价激励机制,以达到整体提高。其次,有效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有利于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效果全面了解和认识。最后,能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对教师的聘任制和薪酬管理的实行提供依据。

二、高等学校激励机制现状

㈠我国高等学校现行的激励机制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优秀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建立了激励机制,对教师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高校激励机制主要有:第一,工作稳定性激励。学校几乎不能辞退高校教师, 除非高校教师主动辞职,教师通过招聘被高校录用,很难有出口机制。第二,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相结合,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结合年终考核,在岗位定薪制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数量、不同职务标准和质量发放工资。第三,推行聘任制。高校开始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这一制度的推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选拔人才,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实现效益的最优化和教师结构的合理化,调动了广大高校教师科研教学的积极性。第四,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教学科研情况,分为学术大师级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5岁以下的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5个层次。

㈡现行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1、薪酬设置不合理。

高校教师的薪酬主要有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相关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对其收入表示很不满意的有20%,,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约占67.7% ,表示基本满意、满意的占30.8%其中表示很满意的人只有0.5%。可见,尽管教师工资收入普遍提高,但总体上仍然不太满意其收入,教师的期望与收入水平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

2、人才流动性差。主要表现在:缺乏淘汰机制,高校教师能进不能出;缺乏上下流通的渠道,能上而不能下;缺乏交流机制,教师不能自由流动。这样既不利于师资队伍优化,又不利于教师队伍更新。

三、人本原理指导下的高校绩效管理

() 理论思路

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

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 启发意义

以人为本是人本原理的核心精神,终极追求是发展人和完善人,组织的员工是它的出点发和归宿点,同时它又强调人的创新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绩效管理既是对组织员工前景和潜力的引导,又是对组织员工行为和结果的审察。意义在于:

1.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否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发展作为高校绩效管理的起点和依据切合时代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

2. 符合促成教育公平观的需要。教育公平观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本原理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符合促成教育公平观的需要。

3. 促进民主观念的深入发展。人本原理指导下的绩效管理将极大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民主观念。

() 实践措施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人本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就是要求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贯彻人本理念: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充分发挥和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充分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可以享受组织的发展成果。贯彻人本原理需要从以下几项工作做起:

1. 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制订绩效计划。在人本原理指导下,管理层的职能在于告知、沟通、协调,而教师和学生应该作为高效绩效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因为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 更是管理的主体。

2.自下而上的绩效实施。人本原理充分展现了高校管理活动的人性化特征,在尊重学生和老师的前提下,系级直抓、院级主管、校级统筹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绩效实施。

3. 实行具有人文关怀和高校特色的绩效考核。人本原理的精髓在于它的人文关怀精神, 在高校的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着眼于现状的评估,另一方面更要关注知识产品的影响周期而注重于未来。

4. 充分合理利用面谈与绩效反馈。人本原理强调组织员工之间的互动,重视组织成员的作用,由于知识分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因此要更多地利用面谈和绩效反馈来改进工作。

5. 绩效改进和导入要着眼于师生能力的提高。发展人、完善人是人本原理的一大特点, 不断的进行培训,一方面着眼于对师生的奖惩和晋升,另一方面着眼于对师生能力的提高,这是在开展绩效改进和导入需要考虑的。

6.在学校总体规划中广泛应用绩效结果。人本原理指导下的高校管理,最高宗旨既要为高校本身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又为公正的教育观形成做出贡献,在学校规划的各个层面广泛应用绩效结果。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44.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8135.

[3]杨东平.“公平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J].江苏高教,2007,⑴.

[4]陈晶瑛.员工绩效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5-47.

[5]刘平,杨玉武,高映红.传统的绩效考评与系统的绩效管理[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6):45-4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