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研究
----以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为例 刘颖艳 刘宏鹏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TJGL15-045);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基金资助项目(52WT1406)。 摘要:本文在了解我国83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绩效评价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采用德尔菲法规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探究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 一、引言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最为普遍的界定是:限制其净利润分配给任何监督管理经营的成员、董事或经理的组织。Hansmxm(1980)在先前的研究中提到,“不分配盈余”是非营利组织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我国,公募基金会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捐资旨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组织,其在教育、医疗、科学研发、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给与政府支持。2004年2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基金会管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规范了基金会的组织活动,维护了基金会、捐赠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会议提出对公募基金会的管理工作应格外重视公众募捐的政府监管力度和强制性的定期信息披露制度。 二、理论基础 本文是在收集83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披露信息的基础上,了解了现有的绩效评价方式,找出了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探究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一)现有绩效评价方式 在我国,由于非营利组织兴起较晚,其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局限在外聘专家、内部自我评价、国际组织专业评价这三大类。 1. 聘任外部专家对公募基金会的组织绩效进行评价 利用外部专家进行评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内部员工自评出现的徇私舞弊或者贪污腐败等现象,虽然存在评估费用成本相对较高的弊端,但该类评估方式深受公众认可。 2. 组织内部的自我评价 公募基金会组织自身进行自我绩效评价的优势在于评价人员对组织的基本情况十分了解,并且评价费用成本相对较低,但仅仅通过访谈对组织进行绩效评价往往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其评价结果很难有说服力,缺乏客观公允性,容易滋生组织内部高管的贪腐。 3. 国际组织专业评价 此类绩效评价方式往往适用于评价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扶贫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国际科技研发组织等,其对各国的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进行绩效评价虽然是国际上较为认可和权威的方式,但存在文化背景差异、双方了解不深入、货币兑换不便等缺陷。 (二)当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缺陷 在全面了解我国公募基金会现有的绩效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积极吸取国外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并受我国国情的限制,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一整套成体系的法律制度是造成其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除了经过正规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事业单位内部登记许可之外,还有相当高比例的组织尚未进行正规的备案。 2. 绩效评价活动流于形式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外部聘任专家进行组织绩效评估的成本又相对较高,且诸多公募基金组织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其组织性质和内部管理模式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组织绩效评价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的结果,浪费评价成本和组织进步的机会。 3. 绩效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方式只停留在每年的定期年审,评价的方式也局限于财务经济方面的审核评估,缺少对组织的社会影响和公众信誉度等软实力的评估。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评价方式尚未与科技接轨,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评价模式可以帮助组织广泛的征集公众的意见,其反馈和扩散能力远远优于现有传统的专家评价的效率。 三、基于德尔菲法规范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为保证咨询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拟遴选30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其中公募基金会负责人2人,公募基金会管理人员12人,理事会成员5人,公募基金会基层员工11人。采用Liker 五分等级量表对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量表进行打分,并针对问卷调查的评分结果,采用“界值法”对两轮指标的专家咨询得分进行筛选,从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专家基本情况与积极系数分析 1.专家基本情况分析 针对本次研究进行的两轮问卷调查所涉及的专家的基本情况从年龄层分布来看,两轮问卷咨询的专家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均达到 65%以上;学历方面超过 85%的专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职称方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 50%以上。由此本文所咨询的专家符合该研究的基本要求。 2.专家的积极系数情况分析 本文基于两轮“德尔菲”的专家调查。每轮共发放问卷30份,第一轮问卷回收26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7%;第二轮问卷回收了23份,回收率77%。两轮回收的全部问卷均属于有效问卷。由于两轮调查的回收率均较高,反映出专家积极系数较高。 (二)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一轮的专家调查中,通过分发问卷使每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算术均数、满分频数以及变异系数。根据前述的指标筛选原则以及上述的统计数据,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和修订: 表 1 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筛选界值表
在两个一级指标中,其算数均数、满分频数以及变异系数都符合要求,在调查问卷中没有专家填写剔除或者修订意见。统计结果表明专家对这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意见一致性较高。 在11个二级指标中,原“政府支持”指标,不符合算数均数与满分频数的筛选原则。部分专家的意见是“此指标表述不准确”,对此,经过研究讨论将该指标修改为“政府扶持”。原“客户绩效”指标不符合三项判断标准的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将其修改为“捐助人绩效”。对于该定义解释为“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中捐助人贡献及对其组织的满意度”。 在82个三级指标中,原“理事会成员任期”、“组织知名度”指标三项均不符合三项判断标准的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决定将其删掉。原“受助人对员工、组织的满意度”指标的三项评判标准均不符合要求,结合专家的意见,决定将其修改为“员工的工作质量”指标。该指标解释为“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成员对受助人的服务质量的好坏程度”,并将原来二级指标“社会服务”中的“受助人对员工、组织的满意度”指标调整到“员工工作质量,隶属于二级指标“人力资源”下。 根据以上筛选和修改意见,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为2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 80个三级指标构成。 (三)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针对第一轮专家调查的意见,对初始量表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指标修订后发放了第二轮问卷,进行专家咨询。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釆用前述界值法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筛选指标的界值表如下表所示: 表 2 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筛选界值表
在第二轮的专家评分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均满足界值要求,表明两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基本一致。对于二级指标,原“人力资源”指标三个界值要求均不满足,部分专家意见为“该指标表述不准确”。在结合专家意见进行讨论之后,决定将其修改为“人力情况”,其指标的内容不变。三级指标中,只有个别指标不满足三个界值条件中的某一项,为避免剔除重要指标,以谨慎性科学性为原则,经过专家的讨论决定保留原指标,不做修改。 (四)指标体系的确定 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专家积极系数方面:两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87%和77%。(2)在专家权威程度方面,两轮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712,,0725均高于0.7。(3)在专家协调程度方面,肯德尔和谐系数两轮的计算结果分别是0.82116和0.8486均高于 0.8,且第二轮的和谐系数高于第一轮,由此说明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该和谐系数也通过了卡方检验。综上,得出了修订后的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2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80个三级指标,具体如下: 表3-1 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指标C1
表3-2 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非财务指标C2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讨论了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通过大量整理文献初步设计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订,最终确定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深入探究我国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克高,陈晓春.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理论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2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