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中国企业如何实现跨国化经营

2016-07-28 21:4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雷萌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中国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维护和扩大中国的贸易利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01510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立,但是中国却被排除在外,我国跨国企业面临着全方位挑战。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势;问题;对策

一、    背景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从经济全球化的三个方面来看,无论是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还是生产一体化,无一不是跨国公司在起作用。跨国公司对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国际经济关系格局。

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2012年虽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比上年下降17%,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创下了流量878 亿美元的历史新记录,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了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投资流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态。中国跨国公司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维护和扩大中国的贸易利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战后经济贸易的背景下,分析我国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解读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动因和发展现状,从而为我国跨国公司的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提出全面的思路和建议。

二、    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初期Hymer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可以获得较大的利益并且能够节省交易成本,他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1977年Willes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为经济落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理论依据。2002年Markusen提出了“知识资产模型”,其中包含三类公司:国内公司、水平型跨国公司、垂直型跨国公司。2002年Grossman和Helpman从最终产品生产商与中间产品生产商的匹配问题出发,研究公司对一体化策略和外包策略的选择,提出了“厚市场效应”理论。2003年Antras使用利用产权方法研究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提出当产品生产需要的总部服务比重较高时,一体化策略能使公司获得更多利润;反之,外包则更有利。2004年Antras和Helpman将公司生产率差异的假设运用于不完全合同模型中,研究公司的国际生产组织结构,发现生产率差异决定了该企业是否从事海外操作;而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是由最终产品的生产商和中间投入品的供应商在产品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决定。

在我国国内,学术界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做出了很多研究。1984年,上海“发展海外投资可行性研讨会”召开。1989年,叶刚在《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中提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发展本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2004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召开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论坛。国家商务部国际经济研究院同年也发表《中国企业对欧美直接投资研究报告》,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三、    理论基础

跨国公司是以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依靠资金和快速的信息传递为优势以全球为战略目标,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实行企业内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金融、劳务等各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理的市场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和销售,以牟取最大利润,从而最终形成国际性的经营体系。

对外直接投资FDI是衡量跨国公司投资活动的主要指标,也是国际交易中的主导力量。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的核心活动,它是知识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是一种带有优越性的软件体制和硬件体制的综合。国内业务是国际业务的一个基础,国际业务是国内业务的一个延伸;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    迅速发展的中国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  对世界的影响

1、      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量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近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较快,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南北”格局,促使全球经济重心东向移动,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加速了全球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球分工深化,提高了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

2、为世界提供了巨量的产品

中国发展形成的巨大廉价商品、服务供给和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从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2014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152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是1.6万亿美元,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大国。中国农业产品、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优质、价廉的产品。

3、 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和全球分工的深化

中国跨国企业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和全球分工的深化。不仅在总量上推动了全球贸易的扩张,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在供应链上促进了全球的发展,加深了全球分工的复杂程度,促进了全球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影响

首先,中国跨国公司加速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第二, 中国跨国公司为第三世界国家带去了进步的科技,为他们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可能。第三, 中国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所需资金。除此之外,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带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流程再造, 出现管理创新并推动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 为其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中国的影响

1、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带动一国经济国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国际贸易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2、提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说明中国企业主动整合国际资源的动力正在增强,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将增强中国企业主动配置全球生产要素的能力,有力改善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主要由外国跨国公司主导的局面。另外,跨国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追赶的进程,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五、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由最开始的“引进来”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到现在的“走出去”主动去进行跨国经营和重组国际经济资源,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分析我国跨国公司兴起的原因,可以从优势和机会两大方面去看。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机会

1、全球化提供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全球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使得我国在人才、科技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世界先进管理理念,为跨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便利条件;全球化让我国企业学习到国外先进的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制度创新和变革;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扩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有利于我国跨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去发展。

2、国际分工的深化

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愈发技术化和专业化,这就导致国际分工由最终产品分工进一步向价值链中不同活动之间的分工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意味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这为中国企业深入参与世界经济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

3、全球价值链的重组

目前西方各大公司纷纷将业务重心转移至利润较高的核心市场,避免涉足低利润的产品业务,这对于希望通过收购来壮大自己的中国企业无疑是千载难逢好机遇,可以通过接手其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放弃的价值链环节来弥补自身资源和品牌价值的不足,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为将来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工作。

4、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资金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企业期予厚望;另一方面,中国与这些国家具有经济、技术上的位差,它们是中国企业难得的投资市场。像东盟、南亚、中亚、拉美地区国家的工业水平大都低于我国,我国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在这些市场就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一些优势产业,如家电、小规模制造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之后,向海外转移就成为了必然。

5、区域贸易一体化

当今区域一体化已经是全球性浪潮,这充分反映了国际分工在当代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91年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开始了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中国处于东亚区域经济圈内,并且逐渐形成了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的“10+1”合作机制、东亚区域的“10+6RCEP,并且还与东盟成立了双边自由贸易区;2003年东北亚《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诞生,中日韩建立起自由贸易区。这一系列的贸易区都是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平台。

(二)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优势

1、劳动力价格优势短期依然存在

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大约是英国的1/27、日本的1/22、美国的1/2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明显。从而我国跨国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

2、农业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一,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够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在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第二,中国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的多样性需求。

3、中国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但是衡量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更看重的是对劳动力进行投入后的产出比率。中国有着多年的制造业经验、产业集群效应和吸收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快速提升,可以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负担。

4、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近年来我国建筑服务进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增大,对外工程承包已经扩展到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飞速发展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六、中国企业所处的现状

201510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统一规范。规模占全球四成的巨大经济圈形成,但是中国被排除在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着很多劣势和威胁。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劣势

1、      整体上的软环境

跨国公司的发展依赖于本国的整体软环境,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一般来说,优惠政策越多,政策透明度越高越稳定,就越有利于本国跨国公司的对外发展。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金融体制不够完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整体上的软环境在国际上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

2、      跨国经营能力不强

跨国企业最终能否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也取决于其国际化经营的成败。当前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稍显不足。部分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搜集和投资环境考察不到位,投资决策不科学和不规范;企业组织僵化,缺乏灵活性,对全球产业变革无法及时反应和调整;不重视跨文化整合和当地化经营,不清楚或未合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疏于风险管理和应对;缺乏科学有效的国际化经营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等。这些都造成了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强。

3、      投入研发不足

目前我国跨国企业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属于发明专利的数量很少,只占世界的不到3%,一些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还依赖进口,投入研发远远不足。

4、      国际化水平低

目前中国跨国企业在技术、品牌和管理上缺乏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中国跨国公司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品牌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尚未开发出突破性的原创技术;拥有世界一流品牌的中国跨国企业仍然不多;无论是生产管理、研发管理还是营销管理,中国跨国公司均存在不小差距。

(二)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威胁

1、政治风险

中国跨国企业在国外常遭到立法限制、行业禁止和国家安全审查,主要是因为国外政府的违约与该国法律的非正常运行。

2、非传统的安全风险

中国跨国企业在国外会面临的另一大风险是非传统安全风险,包括恐怖袭击、骚乱、暴乱、民族分裂冲突等。

3、技术体系、规范规则和标准风险

技术体系、规范规则和标准风险源于西方各国对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在全球化时代,竞争逐步演进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机,各国政府有时会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会造成中国企业在技术体系、规范规则和标准方面受到威胁。

4、环境壁垒

中国企业在国外常会面临环境壁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风险。

5、劳工风险

中国跨国企业在国外还有一大风险就是劳工风险。由于当地的法律对用工比例有要求,还有外籍员工的社保、假期待遇、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与中国国内不同,企业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七、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

1、坚持中国精神和国际观念相结合

企业应该坚持中国精神,同时从理念、观念、方法、手段、行为上融入国际市场,形成包含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本土意识、合约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在内的国际主流意识。

2、 战略

1)兼并与收购。

一般来说,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建立跨国企业间战略联盟。

目前,国际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产品有技术含量高和资金密集等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明显增加。因此我国的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国企业间的策略性技术联盟,加强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各企业全球战略的顺利开展。

3)在海外建立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

我国跨国企业通过设立海外R&D机构与母公司形成海外产教研联合体,或者与其他跨国公司结成R&D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式,重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技术要素,让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二)国家政策支持

1、财政的支持是引导跨国公司发展的手段

通过财政、信贷或税收等经济杠杆,国家可以保护和刺激本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在税收方面,实行税收减免和税收抵免。在信贷支持方面,通过开发资源贷款,用于开发某个国家的资源;或是对跨国公司给予投资贷款,帮助它们扩展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引导跨国公司发展强有力的手段。

2、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促进跨国公司发展的保障

通过立法对本国跨国公司进行保护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制订有关法律,不断扩大对本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保护和支持。

3、注重对外经贸人才的培养

加强理论研究,力使发展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注重对外经贸人才的培养工作。

3、 强化RCEP合作,应对TPP挑战

2015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基本协议,规模占全球四成的巨大经济圈形成,但是中国被排除在这个经济圈以外。在这种新环境下,中国必须要强化与RCEP各成员国的经贸合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销掉TPP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大企业跨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培育中国跨国公司”专题会议纪要.中国经贸导刊,20133

[2]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

[3]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

[4]宝胜.论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中国市场,20081

[5]刘增科.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前景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423

[6]吴盛汉,陈永志.当代国际分工的变化及其对国际价值的影响与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131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