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下的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2015-08-19 21:3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敏 李玫瑾 攀枝花学院

本论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立项课题:“创新驱动发展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下,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另外,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管理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战略  创新能力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优势主要来自发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中小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中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不容易模仿和高附加值的突出特点,因此建立长期的创新优势,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由转换的低成本优势的创新优势,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科技创新有一个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可以扩大渗透通过科学和技术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可以保证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下科技创新战略的特征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能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中国具有长期意义。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加快工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减少消费,减少污染,改变资源的过度消费,环境污染,发展模式,有力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由于企业机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受技术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创新人才缺乏,对企业创新工作缺乏关心和参与,创新潜力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加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设,建设科技创新型平台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已迫在眉睫。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路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使企业通过强有力的竞争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盈利。一个符合市场条件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模式是保障企业通过创新发展获得收益的重要条件。创新在中小企业企业活动中所提供的动力决定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程度。

创新驱动是一种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内生性特点;以创新为核心,因此具有创新性特点;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知识化为目标,因此具有可持续性。

内生性。创新驱动的内生性特征体现在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运行系统两个方面。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创新驱动是建立在自身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及制度和文化变迁等基础上的内生型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力的内生性是其区别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基本标志。投资驱动通过加大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带动经济增长,要素驱动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这种增长都是短期的、规模报酬递减的,而单纯的引进技术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函数中的规模报酬递减效应。只有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长期的、规模报酬递增的,因为知识、人力资本、制度及文化等内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是蕴藏在经济增长机制中的动力源;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强化、自我变革功能,以及强大的扩散和溢出作用,能够对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进行有效改造,实现经济增长机制由内而外的全面蜕变。例如,在知识的积累和强化过程中,不断产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需求,进而产生持续的科技创新活动,打破原有生产函数,促进经济发展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及资本的利用效率。从经济运行系统的角度看,创新驱动型经济系统呈现出一种自组织协同效应。各驱动要素问能够结合经济运行系统阶段性特点自发地进行优化重组,使系统沿着“均衡——创新——均衡”的轨迹演进。

创新性。创新驱动的创新特征体现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一系列的活动。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和来源,包括科学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提供一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管理、制度和文化创新的发展和电力科技创新和保障机制,并在合作与相互促进,形成了社会全面的创新体系。综合创新体系的影响下,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速度不断缩短,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比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投融资机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改善人才管理系统。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可持续性。创新驱动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其可持续性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即在三个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型产业提高比例在所有行业,知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教育和培训系统的进一步改善,而且,反过来,促进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共享,形成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产业结构的绿化,技术创新成果在生产系统中,改变了传统的应用程序破坏环境和消费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提出了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中小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战略的选择

1、分层级聚焦战略

分层级聚焦战略是根据不同的层次选择不同战略,来配置资源。把整个创新的资源链分为上、中、下三游,上游的创新聚焦主体是政府和科研院校,战略聚焦主体战略是基础研究领域领先战略和应用研究紧跟战略,资源聚焦的主体是资源是国家科技投入和国家创新平台与高层次创新人才;下游的创新聚焦主体是高校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战略聚焦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创新环境营造,资源聚焦的主体是资源是制度、文化和创新高科技人才;下游资源聚焦的主体是企业,战略聚焦主体是技术、产品、管理等创新,资源聚焦的主体是信息、技术和创新人才。上游创新聚焦围绕和会发展的需求市场进行创新引导,中游是创新成果转化实现转化的先决条件,下游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为效益和创新面向市场纵向延伸的的阶段。

分层级聚焦战略示意表

分层级聚焦战略强调创新链上不同层级之间创新主体的功效,明确各个层级上的主体、战略和资源的聚焦的重点以保障创新链上各个要素优势的发挥。

2、跨组织协同战略

创新的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组织目标壁垒森严,而跨组织协同战略的实质就是打破组织之间的壁垒,整合组织之间不同目标并合理分配组织利益的过程。

 图3.1 跨组织协同战略示意图

图3.1 跨组织协同战略示意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跨组织协同发展战略可看成是一个创新资源的投入产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企业中各个组织间的目标和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规划,在企业中一些组织部门之间并没有指直属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个相互协作的非强制性关系,创新驱动发展在整个企业中实施,企业是一个有机结合并协调的整体,其中有一个组织运行不正常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创新驱动驱动发展的实施必须使得跨组织部门之间达到目标协同。对创新目标和创新过程进行协同整合,在创新目标方面通过对创新文化和利益进行协同整合,建立一体化的创新文化和创新价值观;在创新过程方面对创新流程和机制进行整合,建立创新的组织机制和制度。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果转化)这一目标进行,建立包含了知识、技术、信息、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资源协同一体化共享平台,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果转化)目标的指导下,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通过创新目标、过程协同以保障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小企业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发展战略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要积极探索能够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的途径。

1、实施创新要素驱动

创新要素驱动模即前端驱动,它式依赖于外部环境属于外部环境推动(以企业自身而言),它是在政府为主导和社会(市场)的共同参与下,以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等为核心,科技和经济部门的相互作用,最后作用于企业而形成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图:创新要素驱动模式

 

图:创新要素驱动模式

创新要素驱动包括原有的技术投入到创新和技术成果最终驱动模式的创新元素。在日本,日本运用国家创新系统吸收外来技术,再转化为本国的创新能力,最后提升自己国家的创新能力,其实质是要高度重视创新和唤醒战略规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然后部署这一战略的部署,国家在这一战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它的技术创新并快速发展与带动作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间是密不可分的。这一创新驱动模型是创新的引擎,这反映领域内科教发达程度,并注意在这方面的人力资本培育领域的发展,那么这个区域将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此模式的关键在于加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建立良好的制度,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是的企业能够在制度上、人才上获得良好的创新机制的平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便是最好的例证,国家在“北斗”研究取得初步成功后,从军用授权使用逐渐专项民用,涵盖了水利水电、气象预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国家一项创新要素推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创新水平的提升。

国家主导的创新要素驱动模式,创新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研发、等部门以及龙头企业对此模式的持续性密集性投入。此模式具有基础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原始性创新和战略性研究的特点,这些特点注定其在中小企业中,中小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这些方面进行投入。

2、实施聚集创新驱动

聚集创新驱动模式即创新中端驱动,其实施途径是将创新投入转化为产出,它强调研发成果的产业化,用创新成果的产出投入比来衡量。此模式是通过引进然后进行转化,即整个行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的过程。 

图:聚集创新驱动模式

图:聚集创新驱动模式

聚集创新模式的特点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聚集创新创新的元素来源于创新前端的创新要素,服务于国家战略性目标,所以突破创新技术是这一环节的关键。聚集创新驱动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利用技术外溢、共享劳动力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等外部经济体以确定产业区域。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辐射全球,并反映一国竞争实力。(聚集创新驱动模式是在要素创新驱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为国家战略性目标服务。主要是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所以突破技术是聚集创新的关键,聚集创新模式以对外输出技术、共享资源和降低成本这些外部经济规模来确定经营产业区域。最后将这些产业向外扩散,来反映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主导的聚集创新驱动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并与科研机构互动协作,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同时把科研成果商业化。这种驱动模式生产和研究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它强调企业与科研机构两者兼得协同关系。较创新要素驱动模式而言,它对基础设施、科教文化等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但是在中小企业中受资金、人才等方面限制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远远未达到聚集创新驱动模式的水平。

3、实施市场需求驱动

市场需求驱动模式与创新驱动的后端(属于企业内部环境驱动),旨在科技产业化并促进企业发展。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通过自身转化能力将国家资源和技术优势转化为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将企业自身资源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图:市场需求驱动模式

图:市场需求驱动模式

市场需求驱动模式相较聚集创新驱动模式而言则更少的依赖基础设施、科教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更多是依赖市场的需求和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企业引进技术并加以吸收和消化,并进行在创新,这样一来企业在与创新方面的投入则要小得多,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其在引进技术方面的投资则较多,同样受企业自身转换能力的限制再创新的可能又是一个资金和时间的问题,所以提高企业转化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实现创新驱动模式的途径应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资源配置和不同的行业特点来选择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总之,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依靠市场、国家等外部环境的支持,结合中小企业创新特点构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模式,刺激创新的内部环境,提高创新的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

[2]张炜等.创新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3]吴金希.科技创新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涵义[J].中国软科学,20115

[4]易显飞 李兆友 张扬.论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5]柯丽敏.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9

[6]吕玉辉.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型与演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