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经济视角下的生态管理研究

2015-07-27 22:3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尚奥昆  徐琬月  唐坤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计划项目成果:2013年度河海大学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常州市生态资产管理现状及未来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10294046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生态资源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三重属性。生态资源包括各类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是生态资源的价值表现形式,生态资本是能够创造未来资金流的生态资产。只有在深入了解生态资源的资产化和生态资产的资本化,充分研究生态资源、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的一体化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生态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保护和评价生态资源。

 

关键词:生态资源  生态资产  生态资本  三位一体

一、引言

全球的环境、生态与资源挑战日益严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做了细致的学术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主流经济学中生产资产概念的内在局限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生态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应运而生。生态资产和生态资本能够为人类提供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海洋、土壤、大气和森林等几种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拓展跨越了传统经济学范畴,赋予生态系统以经济学属性,生态资源,生态资本和生态资产“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生态资源“三位一体”及其属性

生态资源这一概念很广泛。生活中的森林、草地和农田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属于生态资源的范畴;生态资源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提供生存的基本保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飞速且转型较快,消耗了大量的生态资源,致使生态资源消耗十分严重,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资源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资源、资产、资本是生态资源的三重属性。三者的区别在于:“资源”是是实物量,是自然属性,主要指资源储量;“资产”在实物量的基础上进行了货币化,是经济属性,主要指资源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生态资产的资本化,主要包括转让、出让、信托、抵押或股份合作等形式。资源、资产、资本三者层层递进。

生态资源“三位一体”就是指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三位一体,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源、资产、资本的三种属性的转化与一体化,促进对生态资源的管理与维护,实现生态资源的有序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生态资源的最终资本化,进行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三位一体”的一体化研究,就要先实现生态资源的资产化,再进一步进行生态资产的资本化。生态要素获得资本属性并逐步取得基础性、支配性地位是生态资本化;资本要素接受生态资本实质性改造和制约的过程也是生态资本化。人类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不断转型,与此同时,传统工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生态资本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生态资源与生态资产一体化

(一)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

生态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资源。具体到生态资源资本产化,就是以数据形式展现资源价值,是生态资源价值的一种衡量方式。自然生态资产与社会经济资产之间可相互转化,社会经济资产可用生产总值等进行表示,生态资源资本化即可相对直观的表示生态资产的价值。生态环境资源价值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再生产,以数据形式表示有关部门对生态资产进行管理,亦方便各类科学研究取证调研。

所以,要做好生态资产的管理与评价体制之前,首先要明确生态资产的经济属性,生态资产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量化的重要一步。生态资源资产化之后成为生态资产。生态资产谋求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应该有三个基本目标:

1)所有者权益得以明确。生态资产是生态资源的经济形态,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生态资源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不能体现其经济属性,所有权的混淆会导致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难以协调,作为生态资产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2)确保生态资产自我积累增值性。生态资产应该具有资产的基本属性,可以实现资产的自我积累与增值,这样讲生态资源资产化,才能更有效的利用与发展生态资源。

3)产权流转性得以确保。作为生态资产,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还要具有流畅的产权流转性,可以在各所有者与利益主体间实现产权的转移等,也有利于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

    总而言之,资源资本化是资源、资本、资产三位一体的核心,资源数字化为资源资本化的具体,相得益彰。

(二)生态资源转化的壁垒

    我国现有的生态资源管理体制尚未健全,不能完全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的有效转化,现有生态资源体制的最大不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生态资源的产权主体虚位与责任主体虚位;第二就是生态资源的所有权、行政权与经营权相混淆。

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产权明晰。我国生态资产的权属关系不够明确,有待完善。在我国,对生态资源实行公产权,国家作为生态资源的所有者,居民仅仅以经营权管理,这就造成产权虚化的现象。生态资源产权不明确使得各利益主体之间经常产生权益纠纷,容易使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使得生态资源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这种现象导致了生态资源不能正常更新资金来源,造成长期的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严重扭曲。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过程中,伴随着两大难题:一方面,生态资源富集的区域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生态资源诅咒”,生态资源浪费严重,当地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资源却极度稀缺,居民无法获取满足的生态服务。

(三)解决途径

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建立一种完善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价值实现机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自然界的生态资产均可以给人类带来持续的稳定的价值,带动经济发展。生态资源在进行资产化之后需要以资产的角度进行管理。生态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确保生态资产的积累增值性、明确所有者权益、确保产权流转性。

主要解决途径包括:

1)建立生态资源规划制度、核算制度、监督制度和补偿制度。

2)生态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事业型产业转变为经营型,对加入人工劳动的生态资源。

3)从生态资源自然规律和生产实际出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值和积累等过程均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4)针对天然生态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有偿开发利用。使开发利用权市场化,将上期收入不断投入下期的再生产过程中去。

四、生态资产与生态资本一体化

(一)生态资产转化为生态资本

生态资源的资本化主要通过生态资产在生态市场的资本化来实现。和其他资产不同的是,生态资产具有市场成分和非市场成分,二者的的评估体系还不健全,因此,在生态资产的资本化中,认为当生态资产被投入生态市场,使其为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产生增值,生态资源所有权的转换、出租或自己投入使用,都是生态资产转换为生态资本的过程。生态资本经营的前提是生态资产。生态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生态资本。

生态资源资产化之后,便能够进行资本化。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重要属性有以下三个特点:增值性、流动性和有偿性。想要完成生态资产到生态资本的转变,使生态资源所有者获得收益实现生态资源的上述属性,必须要建立生态市场。

(二)发展生态市场的局限

我国的生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态资源产权的公有属性和服务的多功能性与外部性,目前只能通过建立类生态市场机制的方式来实现生态资产资本化。

类生态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在法律时限内,生态资产所有者持有生态资产的物品所有权,享有生态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在不逾越生态资产规定的用途范围的前提下,生态资产所有者持有生态资产的经营权和使用权,从而获取利益。

(三)生态资产资本化途径

在中国,针对保障生态资产的所有权,激发资产所有者的意识,杜绝经营权虚位等建立规范的体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体制,促进生态资产更快地转化为生产的有偿资本,才能够培育和创建更完善的类生态市场。生态资产资本化的途径如下所述:

1)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建立完善的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市场,加快林权制度、山权制度、土地承包制和草权制度等改革,鼓励生态资产所有者交易生态资产的使用权,甚至鼓励所有者自愿放弃生态资产所有者身份。

2)生态资本证券化经营:使生态资产转化为可以抵押的资产,促进生态资本规模化经营,扩大资产所有者的资金来源途径。

3)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在生态资本产业化过程中,生态资产是某一产业的支柱性投入与增加收入的来源。绝大多数生态资产都有可能转化为生态资本。很多成功的例子证明,市场是保护生态资产和所有者利益的最佳途径,主要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育、休闲生态旅游一体化等。

五、总结

从经济视角研究生态的经济形态,完善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三位一体”体制,对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让人们更加清楚、直观的感受到生态资源的价值,认识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促进经济和生态的统一发展,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政策与行为。无论是在不同时期同一区域的发展策略,还是反映空间组合的区域性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国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者相结合的道路是发展的首要选择。因此,生态资源“三位一体”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贺国英. 土地资源, 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 5: 66-67.

[2]严立冬,谭波,刘加林.生态资本化: 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2: 3-8.

[3]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 2001, 11.

[4]沈振宇, 何旭东. 矿产资源资本化[J].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1999 (2): 2-5.

[5]李林. 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 2005, 7: 61-64.

[6]胡聃. 从生产资产到生态资产: 资产-资本完备性[J].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2): 289-295.

[7]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 2001, 23(6): 5-9.

[8]史培军, 张淑英, 潘耀忠, .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 131-137.

[9]李双成, 郑度, 杨勤业.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若干问题[J].环境科学, 2001, 22(6): 103-107.

[10]高吉喜, 范小杉. 生态资产概念, 特点与研究趋向[J].环境科学研究, 2007, 20(5): 137-143.

[11]陈志良, 吴志峰, 夏念和等.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 2007, 16(2): 680-68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