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互联网金融 发展路径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跨境电商 营销策略 构建 信息化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基于不同角色关系的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构建

2024-09-18 17: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刘静

(汕尾开放大学,广东 汕尾 516600)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间传统的竞争方式,呈现出平台行业间竞争态势。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管理环境,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关注研究从主导企业和依附型企业两种角色关系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建立生态系统内不同角色关系转化及竞争优势转化,根据利益相关者角色提出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构建基本原则、核心理念、阶段任务、行动方向四方面,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角色关系;主导企业; 依附型企业;生态系统

一、引言

在当前“UACC”(不确定性Uncertainty、模糊性Ambiguity、复杂性Complexity以及快变性Changeability)的管理环境下,平台型企业迅速崛起并通过整合多个提供互补性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价值创造主体(互补方)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打破传统形式上的公司和行业边界,形成以主导企业为核心,依附型企业共存共同发展的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

二、平台型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概述

1.平台及平台型企业定义

1平台

魏江和刘洋(2020)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认为平台是通过技术而形成的模块化架构,由技术、产品和设备多因素组成以实现“技术创新和范围经济”为目标建立的系统框架;刘洋等(2020)从竞争战略角度认定平台是一种商业模式;部分学者也从双边理论视角,认为平台是连接产品、服务或者信息的交互双方或多方,为交易降低门槛,从而提高交易的效率。Dougherty 和Dunne(2011)将平台视为一种组织,可以促进进行经济交易以及多方信息交互,可以为用户和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重点关注价格和网络效应。

2平台型企业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平台经济和双边市场理论的成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平台型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形态,带动的平台经济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从现有研究来看, Cennamo(2013)从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和价值链角度提出平台型企业作为管理者和运营者,是平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平台生态系统负有管理责任。肖红军和阳镇(2020)认为平台型企业是通过网络平台链接双边用户,在平台价值主张下实现聚合,进而发挥网络效应的积极方面,并提出平台企业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产品平台到独立平台再到平台商业生态圈三个发展阶段。

平台型企业指的是着眼于双边或多边经济,通过连接两个或多个特定群体来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继而进行多方供需侧的信息匹配和商业交易的公司。

3平台型企业核心要素

平台型企业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平台为基础,以生态为保障,以价值为竞争力的企业形态。其核心要素包括用户、平台、生态和价值等四个方面,平台型企业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吸引和留住用户。平台不仅提供了用户使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还通过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实现了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以此构建起一个生态圈,包括供应商、渠道商、开发者、用户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生态系统。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过程中,增强平台型企业的竞争力。这些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平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平台型企业的分类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在2021年组织起草的《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平台进行分类需要考虑平台的连接属性和主要功能。平台的连接属性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把人和商品、服务、信息、娱乐、资金以及算力等连接起来,由此使得平台具有交易、社交、娱乐、资讯、融资、计算等各种功能。

结合我国平台发展现状,依据平台的连接对象和主要功能,将平台分为以下六大类(见表1)。

1  平台分类

表1  平台分类

2.创新生态系统概念与研究层次

在网络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生产要素改变了产品竞争、企业竞争、供应链竞争等以往的市场竞争方式,目前市场竞争集中在平台竞争。在全球价值网络与创新生态驱动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组织间共生依存以及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因此,生态学者对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石,也是揭示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前提。

1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从生态位角度由各种创新单元构成,并受到经济、政治、组织、制度以及技术等环境要素制约,在长期动态的调整与演化过程中,通过资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互通与耦合,形成竞争、共生和协同的有机整体[1],以满足用户和公众需求[2] [3],从而具备影响行业技术标准的能力[4]

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界定

Moore(1993)将生态系统理念引入工商管理领域,企业生态系统被定义为是一种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者群体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该系统随着时间发生演变并影响其成员合作、竞争和创新等。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企业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应用于创新研究领域形成。综上,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指围绕某个企业形成的多主体随时间变化协同演化互动创新的创新结构或体系。

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的主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促进系统的形成和运行。[5]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内的核心企业,主要从核心企业的位置(中心节点)、资源能力(关键资源)两个维度保证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继续吸引其它组织或机构加入其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随着核心企业运用其引领力、控制力、影响力实现动态更新系统内的创新参与者,实现系统的不断升级,保持了创新生态系统活力。

2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层次

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分为宏观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观区域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微观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根据研究需要,将微观层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基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指由相互连接组织构成的网络,并围绕核心企业或平台构建,由企业所在组织、用户,相关主体构成,受到诸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进而通过创新实现价值创造[6]。基于此,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竞争优势的获取呈现一种全过程紧密互依、阶段化并行上升的关系。平台所有者和自己挑选的符合自身经营情况的优质平台互补者就形成一个商业整体,从而从尖端技术的相互借鉴到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等各个方面实现合作共赢互补。

3.平台主导企业与依附型企业

1概念界定

平台主导企业 (或称核心企业)是指处于集群网络关键节点的异质性大企业,具有网络构建与扩展功能和向心力[7] [8],对相关企业及整个集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9] [10]

平台依附型企业是指在平台生态系统中以嵌入的形式借助依附式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并能更有效聚集资源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会受到平台主导企业锁定效应影响,承受复制企业核心产品以及平台主导企业利益分配不均、权利不平衡等风险。

2平台主导企业与依附型企业在生态系统中角色关系

主导企业是集群系统形成与演化的核心,其成长阶段和系统演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刘友金和罗发友,2005)。[11]从影响力、控制力和引领力来说,主导企业网络影响力呈网状结构扩散,并根据创新进程不断调整网络行动参与者,实现网络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李春发等,2014[12]和郑胜华等,2017[13])。平台主导企业以搭建生态系统网络基础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借助信息和控制优势,整合网络节点资源,控制和鼓励其他成员,协同各方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14] [15]

平台依附型企业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平台主导企业制定的愿景、目标及结构框架,并受其影响。与主导企业相比,权利、信息的不对称,价值创造和价值占有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依附型企业不断面临着角色冲突,对生态系统构建产生影响。

三、基于不同角色关系构建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

11.基本原则

价值共创是平台型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在生态系统内涉及到的从事增值活动的持续交易的利益相关方,用不同的交易结构进行交易的时候,交易成本有所不同。在围绕主导企业设计平台型生态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增量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投入资源能力的机会成本。

2.核心理念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平台利益相关者联系与互动。传统企业竞争是以企业边界角度分析自身竞争优势,平台经济的发展促使利益相关方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关注平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根据现有研究和实际需要,将企业竞争优势和生态系统竞争优势作为横纵坐标,依据竞争优势的强弱分成四个象限,通过合作、连接、开放、共享的理念,实现企业和平台系统内的共同发展。

图1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内角色关系

1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内角色关系

主导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企业竞争优势,以自身为核心形成生态系统,但应避免过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利益持续损害,因此,主导企业应平衡好自身与生态系统的利益。平台依附型企业由于具有某些优势成为生态系统内的成员,应在分享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收益基础上积极发展企业自身,增强企业实力,从而争取更多话语权。

总之,整个生态群所有的、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方和将要出现的、新的利益相关方,彼此建立连接,共享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

3.阶段任务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路径设计角度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最小生态系统概念,平台型商业模式及战略,能独自实现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完整循环。第二,路径转换思想。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平台依附型企业在考虑平台内角色转换时所付出的成本高低,将有利于系统内成员稳定性。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根据成长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应当重视的工作也有所不同,如表2。

2 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态构建者的主要战略挑战和任务

表2 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态构建者的主要战略挑战和任务

1初生阶段

系统构建初期,需要尽快建立平台系统基础,系统基础的构建涉及系统未来的发展及稳定性,不仅重要,还要求快速,因此,应选择企业擅长且具有特色的一项平台业务,并对其着重进行培养。作为平台系统基础的业务,应具有如下两方面特征:一方面,业务本身的网络外部性较强,以便于在一定补贴的输入之下能够快速成长,即使补贴停止仍然可以实现自我成长,从而担负起塑造环境、进一步支撑其他业务。在客户突破一定的临界值时,凭借用户数量本身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实现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平均成本快速降低,并迅速建立其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可以支撑其他业务的成长。

2扩张阶段

在巩固基础业务后,生态系统逐渐向多业务扩展,面对生态系统中逐渐复杂的利益相关者,一是要考虑选择哪些新的业务;二是如何控制新增业务。

对于新业务的选择,主要注重以下三点:业务本身是否和已有的业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战略能力足以支撑相应的业务扩展;选择好开展新业务的节奏。

关于新业务的控制。作为生态构建者的企业需要决定业务的分配问题。对掌控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的业务有主导企业负责,对其他业务,则根据其营收和成本状况分配给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3领导阶段

对于生态构建者来说,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领导整个系统,明确整个系统的架构方式,保持自身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控制力。

由于模块化的架构一方面能够确保平台构建者对于整个平台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整个生态中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因此适用于系统的构架设计。

在采用模块化架构时,生态构建者确定各自模块需要遵守的固定标准,根据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独立性进行划分,将各模块内部的规则设计权利交给模块内部,给各个模块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它们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新形式的挑战,即使某一模块的业务不再适应环境,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也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过多的冲击。生态构建者通过对固定标准的掌控,实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领导。

除此之外,生态构建者还需要对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既可以通过一体化方式进行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财务投资、合同等方式进行间接的控制,或者通过掌握生态系统中的某些重要基础设施来保证对业务的控制。

4自我更新阶段

平台生态系统是随着技术、制度、宏观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态的影响有所不同。平台构建者需要考虑如何在新旧系统之间寻求平衡,尽可能减少转型成本来应对环境改变带来的影响。

根据上述对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成长阶段,结合系统利益相关者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阶段性任务。

利益相关者分析

平台要为特定利益相关者创造特定价值,尤其需要与依托平台的共生关键群体或生态系统主导企业共同创造特定价值。因此,需要明确平台用户价值主张,即明确共生关键群体的痛点所在和价值共创模式,并据此分类与绘制利益相关者图,厘清不同利益相关者诉求并制定相应满足方案。

利益相关者联系

平台建立后,应集中迅速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尤其是共生关键群体应彼此关注并建立联系。

利益相关者互动

关注共生关键群体的互动,形成平台网络效应,并吸引更多的共生群体参与互动,一旦互动群体达到临界数量,多类利益相关者将涌入平台并互动,由此构成良性循环与强劲发展的平台生态系统;反之,平台生态系统不仅难以成长,而且还会使平台快速消亡。

5平台吸引力与资源集结力共同发挥作用

完善的平台设计能吸引相关群体自发参与,但平台生态系统发展更需要强大的资源集结力。且表现方式多样。为便于平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应重视重要利益相关者,过滤及清除有损于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使资源集结力与平台吸引力相互强化,共同发挥作用。

4.确定行动方向

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行动方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赋能,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协同用户资源为平台内成员提供增值服务,帮助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方壮大成长,从而提升合作伙伴管理能力,并加强质量监督控制能力,提升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加主体互动与主体能力,最终实现平台生态价值共进的过程。

赋能作为一种组织机制,在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促进了平台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2重构,重构利益相关方交易结构,让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在系统内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包括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通过对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自身和外部资源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资源整合策略,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使能,每个企业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其他利益相关方生态系统当中的一员,应如何融入并成为其他生态系统当中的关键角色。而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路径。选择能够与其业务和战略相匹配的合作伙伴,并进行有效的合作管理,从而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平台型企业模式发展与成熟的自然结果,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依赖于利益相关者共创价值和共同演化,也需要平台对依附型企业的吸引力和主导企业对资源的集结力和掌控力的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向武,周文泳.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分类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8,36(3):541-549.

[2]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3):113-116.

[3]吴菲菲,童奕铭,黄鲁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创新四螺旋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23(10):1-10.

[4]ESTY D C,PORTER M E. Industrial Ecology and Competitiveness: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he Firm[J].Jour⁃ -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10,2(1):35-43.

[5]蒋石梅,吕平,陈劲.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基于核心企业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5,34(7):20-25+93.

[6]DODGSON M,GANN D,PHILLIPS 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7]TEECE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13): 1319-1350.

[8]丁玲,吴金希.核心企业与商业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互利共生与捕食共生战略[J].管理评论,2017(7):244-257.

[9] SOLVELL O,ZANDER I.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knowledge: isolating mechanism and the role of the MNE[J]. The Dynamic Firm, 1999(16):402-416.

[10]朱嘉红,邬爱其.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与模仿失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2):33-37.

[11]刘友金,罗发友.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研究——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J].管理世界,2005(10):159-161.

[12]李春发,王雪红,杨琪琪.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与网络绩效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4(9):69-73.

[13]郑胜华,池仁勇.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创新网络与产业协同演化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7(6):28-42.

[14]李维安,林润辉,范建红.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J].南开管理评论.2014(5):42-53.

[15]高钰莉.大企业主导型创业生态系统共生过程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6.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成果(SWSKYZ-202304)

栏目设置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