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影响因素 应用 人力资源 管理会计 商业模式 发展路径 农产品 发展 新常态下 互联网金融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刍议供应链票据及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

2024-09-04 16:3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应婧

(福州市国有资产营运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一定的融资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动,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了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着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供应链金融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票据创新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重视。2020年4月,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了一套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基础的,具备较为完备功能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并于2021年发布了相关的供应链票据使用规则,对现有的供应链金融相关配套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供应链票据结构的创新,在市场中广泛推广。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票据平台,我国有效解决了普通的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进一步扩大了票据市场的规模,推动了供应链场景以及金融科技之间有效融合,实现了票据市场的现代化转型,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本文先是简单概括了供应链票据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票据存在的特点以及其能发挥的作用,对当前供应链票据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希望供应链票据能够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票据;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企业内部的应收账款总额增加,且增长速度较快,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周转率无法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信用环境,加剧了企业的经济运行风险。票据作为我国主要的商业信用表现形式,其在应用过程中受到我国票据法的保护,并具备一定的权责清晰、流通性强、融资便利等优势,其通过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管理,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的实体作用,进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发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型的基础设施,有效推动了供应链金融规范化发展,为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供应链票据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供应链票据主要包含供应链和票据两部分内容,充分发挥了两部分内容的优势,并通过将票据融入供应链场景,有效推动了应收账款票据化发展。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针对供应链票据平台使用的相关规定可知,供应链票据主要指由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各类电子商业汇票。因此,想要生成供应链票据,首先应当确保其是电子票据,且必须在指定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上进行签发。在供应链中各企业产生交易后,其可以在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相应的供应链票据,并能够在各企业间进行合理转让,并满足以标准化票据、贴现等方式为主的融资需求。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建立应当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基础,并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汇票线上服务,以便于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获得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融资,进而维持企业内部资金链稳定[1]

、供应链票据的特点和意义

据银发〔2020〕226号文件所述,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站在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角度通过应用先进的金融科技,积极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真实交易,确保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能够构建一套一体化的风险评估以及金融供给体系,根据现存的各项问题提出系统性的改善方案,以便于能够快速响应产业链企业的财务管理、融资、结算等需求。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各项产业链价值提升。其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发生,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目标。供应链金融具备普惠金融的各方面特点,能够对供应链内的各层级以及各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需求,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应用,对企业当前资金短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通过应用各项真实交易数据信用、交易标的物信用、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等风险评估技术,供应链金融能够对各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真实评价,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融资,有效解决当前的融资难题,规避资金链断裂风险,实现降本增效[2]

二是能够推动企业产融结合,实现我国各项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将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和稳定作为服务宗旨,根据各项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不断创新和修复重构,对国家的各项战略布局以及关键领域进行大力支持,进一步调整各项经济结构。

三是能够利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和转型。供应链金融通过对先进的数字科技进行应用,能够对供应链中各项产品以及金融交易信息进行累积,动态、全面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转情况,保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多元化资金保障工作高效开展,深度挖掘各项数据信息价值。

通过创新和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能够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要素和数据要素方面的价值,为各企业提供不同生产环节以及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有效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升级,提供多元化资金保障。

、当前在供应链票据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上对于供应链票据的认识存在不足

2020年4月供应链票据上线以来,其业务量在短期内尚未达到市场预期需求,相较于“类票据”业务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各参与人员未能对供应链票据形成统一认识,一些人员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容易存在某一机构规模占比较大的问题。且站在整体发展的角度,市场上仍未充分推动供应链票据推广工作开展,市场上现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虽然也在积极开拓市场,逐步获取到了一定数量的供应链票据客户,并将供应链票据进行了进一步推广,但相较于潜在的用户数量,仍然存在较多的企业当前尚未对供应链票据形成科学认识,了解甚少,供应链票据推广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3]

2.市场上的人员对应收账款票据化存在一定的顾虑

2019年“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概念提出至今,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并创设了完善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但当前,供应链票据的业务量与预期市场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刻意拖欠账款的行为,导致市场参与者对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仍然存在一定的顾虑,不愿意主动参与。这一方面表现在承兑人对于抗辩权存在顾虑。在日常的经济贸易中受一些因素影响,使得企业基础合同之间的关系被取消,但在应对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时,承兑人不能以此为由进行对抗。针对这类情况,我国虽然出具了相关法律规范进行补救,但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表现在应收账款票据化,在本质上依赖的仍然是承兑人的信用。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主要是为了推动各项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化,若企业底层资产仍然是商业汇票,则承兑人的信用水平能够直接影响持票人能否按期收到账款。

3.应收账款票据化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较于应收账款,票据具备很多方面的优势,但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应收账款的票据化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现金流与营业收入之间存在更大的偏差。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是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而成,站在报表记录的角度,若某一时间段内存在大量的票据方式支付结算,则企业的现金流也会不断变化,但这也会导致企业的营业收入与现金流之间差异变大。

其次,容易存在一定的利润虚增问题。当新金融工具准则逐步实施以后,企业开始将应收票据纳入坏账计提准备范畴,而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更多依赖于主观预测,存在一定的可操控空间。相较于应收账款,票据对于债务人的约束力更强,若未能形成明确的证据证明坏账损失即将发生,则企业可以通过少计提或不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促进自身当期利润增加[4]

最后,会导致信用风险蔓延。供应链票据提出的最初目的是实现各项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但随着票据额度逐渐增加,在整个供应链内信用风险发生概率都会不断提升,并随着供应链逐步传递至各参与企业,一旦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则极有可能引发经营危机。

4.商业银行的覆盖率以及参与率都较低

供应链票据能够实现线上报价和贴现,对目标企业的供应链资源进行及时获取,这一手段能够帮助一些营销资源不高的银行获取更多客户,因此现阶段已经存在很多中小银行积极参与供应链票据业务。但从整体发展层面来看,商业银行受到自身在产品设计等方面原因影响,相较于电子票据,供应链票据需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进行签发,而商业银行仅仅为其提供质押、存托以及贴现服务,其主导权力被削弱,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并不愿意积极参与供应链票据业务,缺乏主动性。

5.受到“类票据”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等类票据产品逐渐出现并活跃在金融市场,其与供应链票据一样具有拆分、转让、支付、融资等方面的功能,在出现后迅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随着类票据产品逐渐推广和应用,其帮助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自身融资难的问题,但若在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未能对各类问题加强管控,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新风险发生。从整体角度来看,类票据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供应链票据产生了替代作用,对于供应链票据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金融背景下供应链票据发展的案例分析——以简单汇供应链票据业务为例

1.供应链金融背景下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1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

在当前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各金融机构、互联网、物流企业等各大供应链金融参与者都积极推进了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转型,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提升,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以及库存质押融资三种业务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在三者中占据首要地位,《2019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中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中,开展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企业占据了调查企业总量的83.1%,可以看出我国的供应链市场对于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较大。通过对我国规模以上的各企业调查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各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了10.3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68%,其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16.83%,相较于2019年,同比增加了1.19%。

图1  2016—2020年工业应收账款余额

1  2016—2020年工业应收账款余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应收账款是在交易的过程中,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而形成的债券性质的资产,若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数量较高,极有可能会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性,甚至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企业逐渐加强了对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视。

2应收账款凭证融资存在一定的痛点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出现,有效盘活了企业内部的各项应收账款,但受到应收账款自身不透明、缺乏刚性约束、流动性差等方面的特点,应收账款类的融资活动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民法典》仅在原则上规范了应收账款凭证,对于企业之间应收账款未按期交付等问题未能明确安排,且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提供应收账款凭证服务时大都是以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为中心,凭证的使用范围较小,使得跨供应链融资的难度较高。

2.票据市场的商票业务存在一定的痛点

1商票业务发展不够充分

作为一项重要的支付工具,票据已经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但随着现阶段国内外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对金融市场监管的越发严格,我国的票据业务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而商业票据在整体的票据市场中虽然业务需求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其占比较小,电子商票的发展仍然不够充分。

图2  2015—2020年电子商票业务状况

2  2015—2020年电子商票业务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在市场上的信用较低,在签发时银行对于签发企业的背景资料不会审核,全部由企业自行负责,这就导致虚开商票的现象频繁发生,存在一定的空转套利、兰开多开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其次,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往期的商票市场仅在线下存在,在流转时极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商票的流转存在较大的阻碍。站在持票人的角度,当商票流转次数较多时,受到空间、技术、信息壁垒等的影响,持票人很难追溯商票的初始信息,贴现较为困难。站在签发企业的角度,受到信息壁垒的限制,其对于商票的背书层级、是否贴现等问题无法实时追溯,导致商票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间接受和使用商票融资的意愿较低。

最后,票据中介套利的现象频有发生,造成了融资成本的增加。很多大型企业由于其供应商较多,且分布在各地,商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跨省流转,但金融机构在商票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全国的统筹管理,导致商票贴现和对价的流程较为繁琐,中介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商票试产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太高了上票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商票市场的发展。

3.简单汇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顺应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满足平台规范化发展的诉求,简单汇利用自身在供应链票据发展过程中的平台优势以及创新优势,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参与主体稳步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优化了商票市场的信用体系

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商业电子承兑汇票的市场信用较低,导致企业间对于商票的使用和接受能力不高,相较于传统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供应链票据在应用过程中要求详细调查开票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实现源头上的风险把控,具备更高的信用度,能够进一步优化和补充票据市场的信用体系。

2帮助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一方面,能够帮助核心企业提高商业信用。在过去,出于对信息传导不畅导致变现失败的风险的担忧,企业在签发票据时更加倾向于银票,但其存在一定的承兑费用高、额度受限等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供应链票据的承兑费率较低,且无需保证金,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以及资金占用,实现灵活的运转,有效改善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供应商票据融资需求以及信贷资源供给需求不对称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商业信用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推动核心企业的降本增效。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在与不同的供应商开展贸易对接时,通过加大对供应链票据的应用,企业能够简化日常的结算流程,加大了对供应链票据签发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帮助财务人员更为便捷地掌握了供应链票据的相关信息,降低了操作负担,同时还能够更为便捷地向各级供应商传递优质信贷资源,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高效开展。

、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的有效建议

1.加强对供应链票据的推广

在当前市场上,供应链票据仍然属于一项新兴产品,很多潜在客户对于供应链票据的作用仍然未能详细了解,因此相关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对供应链票据的推广,引导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积极签发供应链票据,进而推动其上下游企业也加强对供应链票据的使用,实现供应链票据应用群体增加。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各用户的优势,加大对供应链票据的推广和宣传。上海票据交易所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供应链票据相关的业务研讨会方式,全面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供应链票据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情况以及对交易所自身造成的得失,积极总结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应用经验,并体现在供应链平台中。

2.完善信用建设工作,获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票据最为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信用功能,因此,想要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就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积极监督信息披露工作,并通过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加大奖惩力度,督促各企业按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相关信息披露功能,确保各参与企业都能够及时查阅相关数据信息,保障数据信息公开透明。此外,在信用建设工作中还应当确保能够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如:央行应当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票据的再贴现功能;各级担保基金应当积极为各供应链票据的承兑人提供完善的担保机制,提高供应链票据的信用等级;税务部门应当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使用供应链票据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5]

3.加强对供应链票据的风险管控

首先,应当明确供应链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中的一项业务种类,其与一般的授信业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供应链票据风险管控工作时也应当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其次,各供应链票据的参与企业之间应当营造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降低供应链票据风险发生概率。最后,各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应当加大对供应链票据各项信息的实时监测力度,及时处理和改善其中存在的异常信息。

4.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属性

一方面,供应链票据融资主要是指对供应链中各企业各项应收账款的融资,其主要的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能够帮助商业银行积极拓展各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客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提供一定的供应链票据的保贴服务,并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推动“供应链票据+担保”业务顺利开展,使供应链票据能够更快地被市场接受。

5.“类票据”业务纳入监管范围

当前,监管问题是“类票据”业务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类票据”业务的开展通常是由各企业自发进行,能够有效盘活供应链上下游的各项应收账款。站在整体发展的角度,我国应当尽快将“类票据”业务纳入监管范围,站在系统开放的角度推动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类票据”业务,以便于各供应商能够自主选择融资机构。此外,还可以直接将“类票据”视作票据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虽然供应链票据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对这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供应链票据将会实现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普通票据、订单融资等模式共同发展,并不断创新和实践,扩大自身整体服务规模以及市场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当前的票据生态环境,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春蕾.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研究——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为例[J].投资与合作,2023(1):4-6.

[2]彭景. 票据创新产品支持供应链金融的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3]董杰,张政国,郭映江.供应链票据性质分析及风险防范[J].交通财会,2022(5):57-61.

[4]肖小和,木之渔.供应链票据: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理想之选[J].现代商业银行,2021(19):42-46.

[5]刘志新.供应链票据及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航空财会,2021,3(5):16-20.

[6]刘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创新应用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0(29):93-9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