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史文冲 东北农业大学 摘要: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正在全面快速的发展着。但是由于其尚处于发展初级的阶段,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资金来源不足、经营高风险、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等问题,面临一定的风险。本文针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详细的分析了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对策 1.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底,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各地逐步推进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止至2012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876家(其中,开业800家,筹建76家),比2011年底增加150家,中西部地区机构占61.2%。随着村镇银行不断地发展,在使其自身财务绩效不断改善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小企业和当地农户的信贷约束。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资金来源不足 资金头寸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由于经济落后,社会闲散资金少,致使村镇银行存款增长缓慢。村镇银行现在只是星星之火,采用的又是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尚无品牌价值可言,多年的“国本位”意识,使人们更愿意、更放心地把钱存入农村信用社、国有银行,这种意识往往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表现得愈发强烈。正源于此,新开办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十分困难,有资源枯竭的可能。 1.2经营面临高风险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二、农户的信用意识比较淡泊,有些农户认为没按时还款,自身也没什么损失,所以就产生了逆向选择,越是还不上贷款的越要借款;三、农村中小企业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银行贷款“敢借、敢用、敢不还”的思想普遍存在。以上表现势必会影响村镇银行对农村提供信贷的积极性。 1.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内部治理约束是与明晰的产权结构和较为严格的产权约束联系在一起的。在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成员一般是作为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和出资最多的私营企业的代表,其管理层则主要由发起行委派的高层管理人员构成,商业银行和私营企业具有较强的商业化趋向,而来自发起行的高管人员则仅熟悉城市业务,对农村金融业务则比较生疏。在这种状况下,村镇银行的管理者或者对农村金融业务产生天然的排斥,或者对农村金融业务虽感兴趣却缺乏足够的深入认知,导致他们在开展农村信贷服务方面顾虑重重。 1.4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 首先,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不足。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先后颁布了《财政部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等支农政策。该政策规定只有一户单笔贷款总额在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才可适用减免税政策。其次,相关金融政策扶持不到位。中国银联的准入门槛偏高,只有缴纳入会费300万元才可办理银行卡业务,且对村镇银行缺乏差别化的支持政策,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才只有几百万元,致使绝大部分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办,影响了其存款的来源渠道。 2.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2.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针对村镇银行认可度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媒体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及意义,向大家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着重增加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吸引力,让他们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 针对主要客户闲置资金少这一问题。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票据、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建立大中型金融机构向村镇银行批发资金的长效机制解决。在这种长效机制中,村镇银行可以利用掌握农村信息的优势,通过与大中型金融机构的信贷合作,把其零售资金贷给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村镇银行资金短缺、信贷成本高、风险难防控的问题,还可以发挥大中型金融机构资金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有效降低大中型金融机构开展三农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提高其商业化运作信贷资金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大中型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双赢。 2.2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在确保盈利的同时,把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使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首先,构建农村风险转嫁和补偿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即先通过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接着用户承担贷款、最后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一种贷款模式;“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即先通过企业与农户间签好协议、接着农户给企业签订单、最后企业为农户承担贷款风险的模式。其次,建立农户信用评级制度,开展信用村评级工作,建立信用档案。将农户的信用资料录入征信库系统同时与各大银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信用好的农户或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诚信水平,还可以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环境。最后,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关键是要避免不合理的贷款行为,这就需要信贷、管理人员提高其责任意识,强化合规、谨慎的理念。对违规贷款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教育、严惩,情节严重者开除。 2.3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可以采用“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解决股东类型较为复杂这一问题。“三会”即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是村镇银行的权利机构,对提交的事项进行表决;董事会是由股东按照所持股份选举出来的,其主要职能是对重大事项进行决议、重点制定对经营班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层”即经营管理层设立行长及行长助理等管理人员,其主要管理人员由董事会提名、选举产生。其次,银监部门应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实现村镇银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此来改变村镇银行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做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村镇银行。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虽然财政部对涉农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村镇银行给予了增量奖励和定向补贴,但是力度太小,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样就不能使村镇银行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补贴力度。其次,应允许村镇银行免费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批准村镇银行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同时放宽村镇银行发行银行卡的限制。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应该对村镇银行免征监管费用,并大力支持主发起银行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最后,政府应积极推进村镇银行相关配套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农村信用体系、保险体系的建设。通过引进农业保险,村镇银行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还可以可形成农业生产与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曙光.产权和治理结构约束、隐性担保与村镇银行信贷行为[J].经济体制改革,2009(03) . [2]石立岩.大力推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J].金融时报,2012-07-05( 10) . [3]曲小刚,佟连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与扶持政策[J].银行家,2012,(10) : 9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