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
张海利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摘要: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保险受益人的数量逐年上涨,老年人赡养比率随之升高,对养老保险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并给出应对影响的对策,优化养老保险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保障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影响与对策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生育率降低的影响下,社会总人口中年长人口呈上涨趋势,年轻人口呈下降趋势的状态,体现为老年人口比例增多。人口老龄化会引发劳动力减少、财政负担加重、减弱家庭养老功能、加大养老服务需求等现象,衍生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求,对养老保险影响较大。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亿,老年人口占比18.1%,和2018年相比,增长0.2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增速位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为突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挑战,社保工作者需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采取针对性应对对策,防患于未然。 (一)养老经济负担重 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体现了社会劳动人口的减少。就养老角度而言,我国平均3.6个劳动力赡养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养老经济压力会更大。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劳动人口迁移现象较普及,大量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青年劳动者到大城市就业,各地空巢老人数量增多。《联合早报》相关统计数据指出,在2000-2010年期间,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增长12%,农村地区的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将增至两亿。空巢老人的逐年上涨体现了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现象,引发了大量养老问题,老年人身心疾病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推行较长时间,但受政府宣传、待遇标准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认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标准较低,参保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不能为养老问题解决提供帮助。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养老保险覆盖面窄问题更为突出,加剧养老问题[1]。 (二)保险基金缺口大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口减少,使养老保险基金出现较大缺口,表现出收入降低、支出升高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收入包括保险费用缴纳收入、利息收入及政府财政补贴三部分。在三项收入中,政府财政补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收入主要来源。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可以用养老保险基金和缴纳费用、利息收入之和表示,在去掉政府财政收入后,养老保险的收入远低于支出,缺口较大。以黑龙江省为例,《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黑龙江的滚存结余出现负数,为-142.63亿元,且该数据逐年上涨,难以维持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加大了黑龙江省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 (三)可持续发展乏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人均寿命延长。大部分居民在养老保险缴纳方面,均是缴满15年便停止缴费,等待缴满年限后获得养老金。在该模式下企业及群众更为关注当期利益,缺乏多缴多得意识,部分企业为减少保费的缴纳,会要求职工提前退休,表现出欠缴、漏缴等行为,导致养老金的积存不足,可持续发展乏力,影响养老保险的后续发展,难以承担越来越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1]。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影响的应对对策 基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不均衡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将会对我国经济结构造成影响,文章借鉴国际养老保险管理经验,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基金积存及管理三方面入手,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管理措施,构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达成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发展目标。 (一)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政府部门可在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深化统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城乡居民所处的状况选择参保方式。例如,对于人户分离的外出务工人员,可延长其回户籍地办理新农社保的时间;对于在外地定居的农村居民,可允许其在所在地办理新农社保;对于居住农村的非农社保,可视实际状况就地参保。 为激发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可借鉴城镇职工传统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将所辖区域的农村人均年收入为较为基数,计算缴费标准,并制定不同缴费率,供农村居民选择,根据其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缴费档次,并在缴费满一年后,为农村居民发放一定数额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基层政府部门需加大宣传力度,以宣传车、宣讲会、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阐述新农社保的优势,结合农村居民的不同生活状况与经济水平,给出参与新农社保的方案,使农村居民切实感受新农社保带来的福利,提高参保率。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可使养老保险缴费机制更贴合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经济水平及社保需求,激发其参保积极性,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数额,提高养老金的支出能力,规避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为群众创造老有所依的社会环境[2]。 (二)多措并举筹养老金 针对养老金缺口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可结合缺口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积存更多养老基金,提升社会保障支付水平。就当前的养老金发展状况,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制定财政分担机制。对于人口赡养比较高的地区,单纯依靠区域内积存的养老金,难以保障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将不断加大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影响区域经济结构。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可制定财政分担机制,由所在省和市州共同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二者承担比例由实际缺口状况决定,在具体分担中,优先市州,再由省级政府调剂,确保市州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有效填充。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是指区域内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缺口及当年新增缺口,市州可通过向省级财政专户上解基金,进行省级调剂分担资金的抵扣,实现区域内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规划,确保各个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养老金。针对我国养老保险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仅陕、青、闽、藏及四个直辖市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其他地区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均集中于市级及县级。政府部门需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养老金,提高统筹层次,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结合区域特征,适当提高3%的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比例,使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负担更为均衡,为迎接进一步老龄化做好准备,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将国有资本收益社转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政府部门提出在2020年,国有企业的上缴财政比例达30%。在国有企业上缴的财政中,大都通过国企补贴等方式流转回国有企业,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占比较少,普遍低于10%,部分地区甚至低于1%。针对该现象,政府部门需加大国有资本收益转社保的比例,落实国有资本划转政策,将收益全部用于养老保险支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在2020年,全部国有企业资本划转工作完成后,将收集十万亿元收益;到2035年,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约15万亿元结余;到2050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将超50万亿元。可见,在国有企业资本收益转社保后,将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大量补充,保障养老保险的稳定运转。 (三)加强养老基金管理 针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乏力问题,社保部门需加强养老基金管理,采取延迟退休政策,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份额,并规范收缴机制,避免漏缴、欠缴行为的出现,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差,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在延迟退休政策制定方面,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7岁,且生活水平与质量有显著提升,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劳动者素养,均符合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要求。为提高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接受度,政府部门可按照每三年一岁的方式,逐步延迟退休,直到男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女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延长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缩小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同时,政府部门需加大二胎政策宣传力度,鼓励生育,提高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优化企业运营环境,引导企业将青年劳动者留在当地,提高区域税收收入,延缓区域老龄化进程,优化劳动者市场结构,使政府部门收支平衡,为养老保险体系运行创设良好宏观环境。 在规范收缴机制方面,社保部门需构建责任制度及周汇报制度,将养老保险基金缴纳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中,并要求社保工作人员每周汇报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状况,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的透明化、规范化及有效化。例如,黑龙江省某农村地区实施责任到人制,通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方式,层层落实养老保险基金费用收缴责任,并在每周五要求社保工作人员汇报各个村的养老保险收缴进度,确保收缴比例符合工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工作。同时,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工作的大力推进,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养老保险基金缴费规范,为社保工作人员依法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工作提供帮助,保障养老保险体系稳定运转[3]。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养老经济负担,使养老保险基金出现较大缺口,阻碍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可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通过财政分担、全国统筹及国有资本收益转社保方式,筹集养老金;通过提高退休年龄、规范收缴机制,加强养老基金管理,推动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飞.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危机——以东北三省为例[J].财政科学,2020(01):146-155. [2]朱磊.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公关,2020(02):35. [3]岳海燕.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6):245+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