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区块链信任机制对银行对公业务营销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2020-06-12 17:5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林溥杰 上海财经大学

摘要: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银行对公业务主要风险来源。区块链应用场景下,信任机制突破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旧有格局,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而也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银行对公业务营销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区块链信任机制;银行对公业务;营销

    习近平今年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突显了区块链技术应用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是落实区块链战略的必由之路。相对于保险等非银行金融和零售银行业务,银行对公业务的市场份额是最大、产业链最长,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部份。银行传统对公业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区块链应用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表现。

    区块链技术是对一组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和编码(“区块”)进行加密后,并按照预定的少数服从多数建立起的信任机制,对新增数据和编码进行全网确认,并在全网预定的节点进行相应的数据与编码更新。由于数据与编码通过公匙加密的“链”传递,没有相应私匙无法对信息解密和修改。建立在加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全网信任机制,就是区块链上运行价值网络的基础,并籍此成为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说到底,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与传统技术相比,区块链具有防止篡改、易于审计、透明度高、可靠性强、智能合约(与数据一起被传送的编码)可自动执行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FMI)的技术雏形。

    一、区块链网络上的共识机制与金融信任机制的映射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将交易以区块的形式进行排序和验证,并施以保护以防篡改。电脑网络通过加密的审计线索来保存和验证交易的共识记录。分布式账本意味着不存在单一的中央机构(如结算所)来验证和执行交易,而银行、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型技术平台公司(BigTec)等参与者的电脑则被用作网络内的节点。

    这些节点的部分或全部将按区块链参与者预先商定的算法(即共识机制)来验证,并在合适的情况下,执行拟定交易。这些交易随后被加密并储存于节点的关联区块中,形成审计线索。由于该技术在参与者的节点上运行,能提供所需保密度,因此交易各方之间无需设置中间人,点与点之间亦无需进行信任验证。在有效执行的情况下,区块链具有快速、保密、可靠和低成本的优势。区块链的核心是参与者之间的共识。共识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在没有中央机构的情况下,参与者必须就规则及其应用方法达成一致;并同意使用这些规则来接受及记录拟定交易。

图为应用区块链时,电脑网络以加密的审计线索来保存及验证交易的共识记录。

图

    区块链交易一经创建和发布,即署有交易发起人的签名,签署表示获得授权以支付金钱、订立合同或传递与交易相关的数据指标。交易在签署后即可生效并包含执行需要的所有信息。一旦交易被验证并纳入区块,该交易便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在整个网络达成共识和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接受新区块后,该区块就并入区块链中。一经区块链的记录和足够多的节点确认,该交易将成为公共账本的永久组成部分,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亦会视之为有效。银行在已经上链的区块链网络中,对这些有效的区块链交易也必然“信任”,区块链的信息也成为银行KYC等合规过程的关键数据。使用监管科技RegTec的监管机构,也通过链接上相应的区块链独立取得对银行合规过程的监管数据。银行、企业、监管机构在链的应用,就是这样对应着链下现实世界的银企、银行与监管之间的信任机制。

    二、银行对公业务营销在区块链信任机制下的机遇与挑战

    跟现有的互联网架构类似,银行或者企业可以拥有各自的区块链(即“私有链”),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平台一起组成“联盟链”,甚至加入政府部门牵头的“公有链”。面对区块链群起的时代,银行对公业务营销将面对如下机遇和挑战:

    (一)通过公有链、联盟链,银行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营销支持数据

    随着政府部门对区块链的重视,公有链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将处于社会上比较高的位置,把政府行政、服务和监管职能链接到企业和银行。按照各地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工商行政、财税、交通管理和水电等公共事业部门都有参与或者建立行政公有链的期望和计划。如此一来,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动态数据将成为银行未来可以获得的信用评价依据。譬如,企业在工商行政部门更新企业架构、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信息,银行通过公有链与工商管理部门同一时间获悉。在没有公有链的当下,大型企业一般会及时跟一两家主办银行沟通工商行政变更等重要信息,但其他银行就很难及时了解企业的这些重大变化,从而对银行内部的信用评价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银企之间就信息不对称开展的博弈,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成本,并削弱了银行向企业提供进一步营销的意愿。中小企跟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银企博弈也更为复杂。银行要花费更多的监控成本才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才能向企业提供与银行内部信用评价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银行可以通过公有链提供的企业财政补贴、缴税进度、车辆登记和报废、水电消耗等信息,获得比企业财务报表更真实、更及时的生产经营的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能更有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进行营销。

    (二)通过公有链、联盟链,进行跨链营销

    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公有链获得向企业进行营销的动态信息,还可以通过联盟链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平台以及其他第三方企业联合为目标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事实上,相比作为主办银行向现有企业客户提供增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作为非主办银行向银企关系较弱的企业、甚至没有银企关系的企业提供增量的产品和服务,显得更有吸引力。根据“结构洞”理论,桥接结构洞和通过弱关系发展的收益将会更为显著。例如,银行可以在公有链上竞聘政府PPP项目的融资方,如果项目企业跟银行原来不存在银企关系,通过这次机会,银行和企业各自的私有链就链接在一起了。银行可以逐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果企业本来就在银行的私有链上,银行也可以就PPP项目融资进一步进行“事件营销”。通过公有链建立起来的银企关系,就像当前通过政府投标项目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以更高效地取得客户KYC的资料并通过相关审核以消除法律法规要求的信息不对称。可见,公有链营销的成本更低。

    由于公有链的资源相对有限,对于通过联盟链上的企业,可以进一步争取新客户和非主办银行客户。首要目标是将企业连上银行的私有链,尽量成为或者逐步成为企业的关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即主办银行)。当然,如果银行不是联盟链的主导方,链上可能存在不利于银行链接新企业的智能合约。这就需要银行尽力发挥自身的议价能力,向联盟链主导方争取在智能合约中设立对己方开发新客户的有利条款。可见,银行通过联盟链克服法定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对联盟链主导方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营销。这通常涉及到银行内部两个部门的营销工作,包括对联盟链主导方的机构营销部门和对企业营销的对公营销部门。为了适应联盟链和公有链环境下的营销工作,银行有必要打通甚至合并机构与对公两个部门,重组相关业务流程。

(三)如果银行战略失当,银行传统对公业务的影响

    银行私有链上的客户就是其现有客户群。银行要开拓新客户可以通过上述的公有链和联盟链。但是,公有链的主导方是政府或者事业单位。如果联盟链由银企以外的第三方主导,银行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就容易为第三方替代。这相当于通过区块链降低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银行的传统业务市场将自外而内地逐一被新进入者侵占。根据商业银行相关法律和银监部门相关法规,银行对公业务的核心业务主要为账户服务和授信业务两部份。可见,银行对公业务市场是通过资格牌照和资本规模与资本结构加以严格保护的。但银行被严格保护的情况,有可能会随着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和监管部门的态度而变化。

    首先,对公业务中离银行核心业务最远的部份就是那些不需要消耗资本的非授信类、代理和手续费类业务。例如,作为联盟链非主导方,银行很容易丧失代理类业务,包括代理销售的保险、理财产品和信托业务等。其次,对于银监部门许可的低监管要求、低资本消耗的信贷业务,在鼓励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下逐步向非银行机构或者企业开放,类似开放消费金融市场。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企业管治远不如大型企业规范,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较不理想,让银行承受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风险和较高的信用风险。但公有链和联盟链为上链的银行提供在链企业更多真实、及时的有效信息,有利于银行管理好信贷资产质量,从而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样的机制也适用于为企业提供融资的第三方。譬如,阿里巴巴和京东为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赊账融资,都是对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替代。可以预计,在监管科技RegTec不断发展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直接链接资金供求双方的P2PICO类去中介化服务,将进一步取代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那时候,银行就只剩下账户业务了。

    进一步看,随着人行大力推进DCEPDigital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存款和现金都可以终端化,而不依赖于银行账户了。

    因此,银行的对公业务应该从现在开始及早规划在未来各种区块链发展阶段的变革战略。银行不但要建立好自己私有链,还要有战略眼光去主导关键场景下的联盟链。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未来区块链时代下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三、当前在银行对公业务领域实施区块链应用仍存在相当的现实挑战

    过去有大量案例显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及分布式账本具有如下根本性特点:

(一)各方需要知道向谁传输了何种数据。

(二)相关方需要查看信息并向其市场开放数据。

(三)然而,这个清晰的价值链,能够有设置权限、资产证券化、风险量化、精准预算、资产分拆等功能。它具备了确认交易方的权限和优先级,这里的优先级主要是指,节点的业务处理过程是按照价值链事先确定的业务处理顺序来完成的。

(四)需要不可变的企业间审计痕迹。

(五)多方需要直接向数据库编写内容,而无需相互信任,也不需要中间人。

    可见,当前区块链应用的代价是保密性及隐私降低。因此,对于很多债务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包括双边贷款、股权融资等)而言,保密性及隐私极为重要时,区块链将无法满足交易中某些关键的要求。相对而言,封闭式系统只容纳参与的交易对手,仍然是特殊交易各方偏爱的选择。除非区块链应用进化到资金提供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类似上述的P2PICO等应用,在债务市场和资本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将失去其中介角色。那时候,区块链上的节点都是着资金两头的直接交易方以及资金跨期交易涉及到的各时点资金使用方,并由智能合约加以保护和约束,减少了因非交易方的在链而破坏保密性和私隐的机会。可见,区块链应用在对公业务上链营销将会有一个十分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静.“区块链:推开信任世界新大门[N].经济日报,2019.11.4.

[2]姚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J].中国金融,2019(23).

[3]毕马威区块链研究报告:共识,价值互联的不变协议[EB/OL].https://www.weiyangx.com/22625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