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昊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对股权结构相关进行调查并了解的基础下,文章考察了国有企业内部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有企业内良好的股权制衡制度对企业绩效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中股权制衡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徐莉萍,辛宇,陈工孟[1]的文章中就提出过中央直属国有企业中的激励程度明显高于地方所属国有企业.然而过度的股权制衡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正向积极影响,对股权制衡程度的过分加重容易弄巧成拙,而企业绩效的提高可通过控制股权制衡程度、跟随社会趋势、吸引优秀人才等来实现。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制衡;企业绩效
一、引言
近几年来,社会对企业内部股权结构的研究日益增多,股权结构对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与讨论。股权结构、各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程度以及股东处于公司的身份地位,均会导致股东行使权力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中,股权制衡结构决定了企业内部的治理模式,它是公司实现高效治理的核心,由多方研究证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结构能给企业绩效与公司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股权制衡作为广泛热议的公司治理机制话题,许多研究者已经将他与企业绩效挂钩。那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他内部的股权制衡的特征是什么?国有企业中的股权制衡方式对该企业会有怎样的正面或是负面影响?对国有企业内部股权制衡现存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问题将在本篇论文中进行详细讨论。
股权结构根据各个股东持股比例可详细分类,不同类别下的股权制衡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我们将会在下面详细的进行利弊分析。另外,提到股权制衡,其定义为将公司的控制权力、方案的决策权力分别掌握在不相同的股东手里,通过股东与股东之间的互相制衡,防止公司内出现股东一人独大的情况,导致其侵犯公司的利益,在股权制衡下,股东无法仅凭个人行使相应的权力,由此看出,股权制衡结构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必需的组成部分。
二、国有企业内股权制衡现状
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征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优于其他股东,当然也有小部分公司存在着股权制衡多种方式的共存,展现多元化治理。股权集中度是企业衡量股东持有股份比例是否集中的数据化指标,是比较股东之间持股比例以及关系的重要指标。根据股权集中度,企业各个股东持股比例一目了然,由此数据还可以观察出企业内股份持有情况,从而分析企业治理稳定性。根据股权集中度,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第一股东持有股权比例远远领先,但观察近年数据,国有企业内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却逐年下降。另外,国有企业很容易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所以相较于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其股权制衡度数据远远小于其他企业,说明其股东之间相互制约能力较弱。股权集中度并不能使企业判断出内部是否出现一股独大的危险情况,所以,企业内部若想保持稳定治理与发展,还需要多方数据的调查、对比与分析。陆海萍[2]曾在她的文章中提出企业内股东拥有投票表决权以及国有企业内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与私有资本三者的关系,投票表决权即在国企进行决策的会议中由投票选择的权力,根据持股的多少,不同股东的投票影响决策的程度也不同,股东借此在公司取得一席之地,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股东表决权意味着股东有权利获悉公司的策划活动,获悉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根据自己的考虑权衡投出影响最终决策的一票。国有企业内,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与私有资本之间有着明确又严格的划分,三者之间均拥有一定的持股权,在三者对管理层面人员的监督下,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才得以稳定或提升。不过,在时间的推动下,这三种资本务必会进行慢慢的融合,将会更加推动企业上下的发展与进步。
三、股权制衡带给国有企业的利与弊
股权制衡程度的强弱决定着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股权制衡的目的是更好的发展公司,为公司的未来做长远打算。股权制衡程度可以展现股东之间的竞争情况,主要表现企业持有股份第一人之外对持有股份最多的人的制衡程度,由此数据也可分析企业稳定性的强弱。
卞芙蕖(2014)[3]的文章中提到,股权结构可划分出三种类型,分别是高度集中的股权制衡、过度分散的股权制衡和适度分散的股权制衡,其中就理论上而言,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是适度分散的股权制衡,在此结构下,外部股东监督控股股东的难易度低,减少公司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发生。
适度的股权制衡着实能提高公司效益,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并发挥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用,但是盲目的加大或减小股权制衡的力度,出现公司股东权力的失衡,激化矛盾冲突。高度集中的股权制衡下,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某个股东一股独大的情况,其他股东控股地位都较低,为什么会产生负面影响?股东相当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代理者,二者之间存在的是代理、委托关系,个别股东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会在决策会议中严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成效,降低企业绩效,损失经营者利益,激化股东与经营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恶循环;利处在于因为他持股比例较大,地位高,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会增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切身相关,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提高,请代理人的次数减少,就会减少代理成本,弊处在于大股东一股独大,决策权几乎等同于他一人的决定,不会听取小股东的建议,导致小股东的权力被大大削减,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犯,股东之间的矛盾的遭到激化。
在过分分散的股权制衡下,并不会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在这种制衡下会出现大部分股东持有股权的比例相近,地位相近的情况。利处在于不会侵犯任何股东的权益,减少决策出现一人决定他人附和的情况,但持股比例的相近会大大降低股东参与公司策划决策、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缺乏对公司管理阶层等方面的激励与监督,容易出现消极怠工,造成公司内部管理系统的失衡,股东的弱势和管理阶层的强势,引起公司出现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管理阶层权势的逐渐增大,股东之间互相牵制各执其词,都没有正确实施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消极怠工,影响决策效率,降低企业绩效。
分析来看,不同股权制衡下对公司治理不仅存在利处,也存在着弊处。公司出现治理问题主要因为股权持有和企业经营分离,股东相当于公司经营的代理者,然而代理容易出现问题,股东之间也容易在决策中产生分歧,所以公司治理在于解决如何处理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股东之间的关系,互相约束,互相监督。股权制衡就很明确的达到了目标,即处理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股东之间的关系。然而不是进行股权制衡,就能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找到最适合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研究者达到了共识的是,股权制衡通过影响公司治理,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股权制衡虽然能加强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推动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的正相关增长,但是在这种情形下,若控股股东参与公司的决策程度太高,各级管理人员就会出现依赖性,失去独立判断或有效管理的能力,双方互相侵占权益,内部矛盾滋生,小股东的权益也会受到损害。
四、改进措施
股权结构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自很早以前,股权结构改革就就显现了其卓越的成效。股权制衡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采用适合的股权制衡程度,国有企业绩效也会达到良好的结果。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股权集中度展现的数据分析,进行股权改革,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逐渐调整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实验找到能使国有企业绩效达到最高的股权制衡程度。调整企业股权制衡程度,改善股权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本文总结来看,国有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远远小于其他企业,原因可能在与其展现出来的一股独大的情况,当然这个“一股独大”不是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远超其他股东的意思,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相较于其他企业比较得出来的“一股独大”。本文对股权制衡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看来在明晰股权制衡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下,我们也要积极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国有企业股权制衡制度的改变离不开对社会趋势观察,遵守国家政策,了解国家法律,以法律为保障,遵法守法,加强企业内部法制建设,以大众趋势为主流,进行对股权制衡制度的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同时,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革也少不了法律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吸引优秀人才,维持公司内部平衡,老员工负责保持公司良好传统,推动日常决策的进行,招收新鲜血液即高素质高质量优秀人才流入公司,新员工的想法远远能跳出问题之外找寻新的解决方法,其自身的能力水准和工作热情,将会推动决策向新趋势转变,促使公司蓬勃发展。第三,时刻注意股权制衡程度,每个公司必然有其最适合公司发展的股权制衡程度,保持平衡,小幅度的变化是可以接受的,避免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尽力阻止一股独大或者其他不利于公司决策顺利进行的情况出现,保持良好的股权制衡程度。第四,维护中小股东的权力与利益,中小股东的存在有利于抑制大股东进行独裁,减少大股东损失企业利益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力、利益的侵占与侵害,有利于提高决策会议投票选举最终方案的正确性,增加企业绩效,减少企业损失。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在维护中小股东权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国有企业个体的经营程度也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制衡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绩效增长是十分急迫、重要的步骤,国有企业必须构造良好的股权程度,提高企业个体绩效的同时,也会推动国有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1).
[2]陆海萍.论国企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的股权制衡[J].商,2015(47).
[3]卞芙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张良,王平,毛道维,《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