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王克非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 摘要:在我国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为此,必须加强商业银行的研究力度,明确商业银行中各类金融风险,同时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商业银行中各类金融风险无限延伸。本文首先介绍商业银行中金融风险,之后阐述各项内部控制模式,在改善商业银行中各项金融风险的同时,确保我国金融行业能够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6-0000-02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中重要组织结构,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日常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为此,必须加强商业银行综合管理力度,确保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对于商业银行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金融风险来说,还需要管理人员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各项金融风险实施优化处理,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发展水平产生的影响,继而实现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效果提升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 (一)流动性指标风险 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开展金融管理工作时,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制定流动性指标,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管理时缺乏有效支持,一旦商业银行金融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并不能有效处理商业银行金融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金融管理缺陷无限延伸,这对于商业银行综合发展水平和经济内涵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尽管有一些商业银行也制定一系列流动性指标,但是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人员并没有按照流动性指标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金融管理效果,这对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项金融业务实施效果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 (二)盈利性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常见的金融机构,其中各项经济交流会产生一系列盈利或者损失,这就应对商业银行各项盈利项目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各项盈利性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产生问题。但是受商业银行发展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开展盈利性管理时经常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管理工作实施效果,还会加大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而且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过度重视银行整体利润,没有考虑到盈利性管理对商业银行综合发展产生的影响,加大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融风险的可能,影响这商业银行综合发展和经济水平。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互联网模式在商业银行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就应加强商业银行中各项互联网业务处理效果,继而满足商业银行综合发展需求。由于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人员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掌握力度不足,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各项互联网业务,这就导致商业银行中各项互联网业务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继而导致商业银行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金融风险。此外,商业银行中管理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这就导致商业银行中各项互联网金融风险无限扩大,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现有发展形势,其社会地位也会遭到严重冲击。 (四)财务管理人员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继而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此外,商业银行中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经常出现问题。而且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标准化风险防范意识,仅凭借自身意愿开展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各项因素对于商业银商财务管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处理各项因素,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无限放大,加大商业银行出现经济问题的可能。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 (一)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的确定 商业银行日常运营需要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流转,因此可以说,流动资金对商业银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我国金融行业现有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就需要重视流动性指标的确定,为商业银行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属于商业银行的范畴,这就代表着商业银行要自己承担运营费用,并对自身的盈亏状况负责,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流动性指标确定的重要性。通常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不仅包括贷款比例和资产负债情况等内容,更涵盖了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率,是对商业银行现金流转状况的全面反映。例如,在进行存贷款比例指标的确定时,可以将商业银行各项贷款的总数作为分子,而将各项存款的总数作为分母,之后通过计算得出指标数值,而此数值则与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存在反比的关系。即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款数额的不断增多,其存贷款比例也随之增大,此时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就较小,资金流转较为缓慢。要想缓解这一问题,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当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总数增多、存款总数不变时,其贷款额将会提升。第二,当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总数不变、存款总数减少时,存贷款比例指标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值得特别重视的是,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业起步早、发展迅猛,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经验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在确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时,也要在结合我国经济和商业银行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强流动性指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提高对盈利性管理的管理力度 近年来,信息化金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甚至有了赶超传统金融行业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暴漏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弊端,也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更加显著。但是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其盈利能力开始大不如前,此时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的盈利性、获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积极探索改善措施,增强金融业务盈利来源的多样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控制各项信息化业务的成本,实现“开源节流”。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从而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可以利用选举负责人的方式,让其对商业银行中各项信息化业务成本控制事项进行全面掌控,并在出现成本损失事故时承担主要责任,真正将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为了使成本控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商业银行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学习行业中的优秀成本管控经验,促进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优化,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符合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还可以利用对资产负债结构操作的完善,不断调整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三)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即刺激了经济发展,又加大了金融风险出现的几率。就像是P2P业务,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融资时虽然已经对其网站进行了了解,但是由于我国P2P网站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格局资质,使得在工商登记记录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甚至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还利用这一点,自主建立P2P网站进行营业,这不仅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破坏了互联网金融的信誉,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动荡和恐慌,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其实归根结底,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信誉为先的行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才能最大化的占领市场。为此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也要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全面考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建立专业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队伍 作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参与者,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商业银行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忽视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配置的重要性,出现了其他岗位人员担任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状况。这使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欠缺专业性,也难以实现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在信息化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商业银行就需要建立专业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并做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提高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金融风险,不仅影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综合发展水平,严重时还会导致商业银行社会地位。为此,必须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实施优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保证各项金融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以为提升商业银行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尧.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风险内部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中旬),2015(10). [2]李苒.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2015(20).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16(12). [4]余莉清.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J].审计与理财,2015(8). [5]吴艳,蔡飞.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J].经济师,2003(12). [6]徐朝科.全面风险管理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4). [7]雷立钧.WTO环境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比较优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2(8). [8]秦立莉.矩阵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3(2). [9]黎代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的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5). [10]刘冬.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财会月刊,2006(24). [11]贺晓波,张宇红.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其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1(10). [12]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年(4). [13]朱纯福.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J].金融论坛,2002(10). [14]邓子来.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力和组织管理体系改革[J].金融论坛,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