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卢珺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以其前所未有的势头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其强劲的发展趋势,出现了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现象。随着实体经济领域利润率的不断降低,以及虚拟经济领域高利润率,金融资产源源不断的从实体经济抽出,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了实体经济领域缺乏资金,虚拟经济领域迅猛发展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态势。文章运用《资本论》的相关政治经济学理论对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现象进行分析,旨在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进行分析,寻找对该问题分析的新思路。 关键词: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利润率 一、引言 (一)虚拟资本理论 资本起源于商品流通,通过货币与商品两种形式之间的不断转化,促进了资本的产生。由资本流通公式G-W-G可知,货币资本是以商品为媒介实现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的增值转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增加值即为剩余价值。 货币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扩张而逐渐脱离于产业资本,然后由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的再生产活动,实现资本的价值转化。通过货币与信用制度的结合,资本家可以从中获取利息,于是生息资本得以产生。 生息资本的不断发展为虚拟资本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银行信用的发展也催生了虚拟资本的出现(刘东,2003)。资本市场的信用主要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组成,而商业信用随着商品形态的不断变化(由简单交换到复杂流通)而不断深入发展,并反过来又对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的转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使得商业信用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本家拥有的资本量不足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这时,银行信用的出现为货币资本的贷出和借入提供了媒介,使社会上更多剩余资本可以集中到银行而由资本家贷出流入到所需企业中。银行信用以及银行信用多种形式的出现减少了货币的使用,降低了货币流通成本,缩短了货币流通时间,极大程度上打破了过去时空的限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文献综述 探究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经济现象,首先需要了解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相关名词的涵义。实体经济是与具体的产品生产及为增加产品价值的经济活动(成思危,2003)。虚拟经济是与虚拟资本运动有关的金融活动,即在追求货币利润的目标下,通过单纯的“买卖”、“资本化”运作等方式与通过“物质生产”的价值增值相脱离(刘骏民,2008)。 在经济结构领域里,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的。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正负两重属性(李晓西,杨琳,2000;石盛林,2011;田国强,2015)。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虚拟资本市场,不管是货币规模的扩张或收缩还是货币价格高低的变化,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向的作用效果,即“溢出效应”(刘金全,2004)。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对实体经济具有负面的影响。当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实体经济时,实体经济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被虚拟经济“反噬”,出现经济泡沫,即产业结构失衡,出现结构“空心化”或“服务化”(胡晓,2015),从而虚拟经济也将失去发展的支撑。所以,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赖文艳,2009)。 二、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 当今时代,虚拟资本发展到了又一新的阶段,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虚拟经济部门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不断变革、市场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社会资本不断涌入虚拟经济部门,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尤为明显,促使虚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银行贷款比重来看,制造业贷款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6年,在银行新增贷款中,房地产贷款比重达到了45%,表明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更多惠及的是房地产商,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制造业却发展缓慢。 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虚拟资本的扩张,金融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6%上升到8%。平均工资处于高水平的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呈逐年增大趋势,2017年其工资水平甚至达到了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的3.3倍以上。 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当今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二者的发展态势,综合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年度报告》中提及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划分标准,以进一步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其中,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是以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产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虚拟经济发展状况是以货币指标M2与GDP的比值作为衡量标准。经整理后的数据中,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0年为82.48%,2008年比例降到73.05%,截止至2016年,该比例为64.65%。衡量虚拟经济发展发展态势的指标,1990年货币供应量是GDP发展的0.81倍,2008年倍数达到1.49倍,截止至2016年,该倍数扩大到2.08倍。 为了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近二十几年的发展趋势,绘制了图1、2,可以使我们对于二者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图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趋势 图2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速 从图1、2中可以看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产出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表明实体经济的发展呈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的是,27年以来,货币供应量M2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表明虚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990-2016年虚拟经济的增速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其增长速度大多位于0以上,即始终保持增长。与此相反的是,虽然实体经济近些年经济增速波动较小,但是大部分位于0以下,表明其经济增速为负,呈逐渐萎缩的趋势。根据以上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现象日益严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的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依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信息共享、时效快的特点,使金融资源可以随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调动,并受到众多制造企业、实体公司的青睐,将众多资金投入到金融行业,逐步向金融领域渗透,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新型金融获得了飞速发展,这也是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又一重要表现。 三、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也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对世界经济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文章前半部分介绍了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看出金融资产的发展具有“脱实向虚”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具有失衡的趋势。而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是现实社会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实体经济部门在生产活动中所得到的利润逐渐被压缩,利润率也逐渐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依托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的进步、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虚拟经济部门利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虚拟经济部门的高利润率使得该部门的经济利润占据了我国各行业经济利润总量的一大部分,这就促使社会资本不断从实体经济部门抽离,转而投向虚拟经济部门,期待以投机与炒作活动获取高额利润,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的现象日益加重。 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加速利润率的平均化,进而推动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具有反作用,会进一步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会呈现出日益膨胀的发展趋势,即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使得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从而不利于经济的持久、稳定、均衡发展。 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产业资本通过直接占有他人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而商人资本使这个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产业资本家手里转移到自己手里,从而占用这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2004)。也就是说,商人资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会参与到剩余价值的分配中去。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虚拟经济并不创造价值,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会动摇国民经济的根基(何玉长,2016)。因此,金融资产逐渐脱离实体经济领域,转而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只会导致实体经济部门只占有自身创造价值的一小部分,多数部分的利润被虚拟经济部门占有。由此导致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阻碍了实体经济部门的正常发展,进而不利于社会价值的创造。 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容易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进而为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埋下隐患。虚拟经济的出现,打破了资产增殖在现实生产活动中的一系列限制,加速了资本的流通速度,使其不需要真正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就可以获得增殖。虚拟经济较实体经济而言,交易成本更小,资本周转流程极大的缩短,且增殖数额远远大于实体经济。在杠杆作用的影响下,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更是得到了成倍的扩大,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产投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大量资产进行投机活动,必然会导致经济出现虚假繁荣,泡沫经济的出现。虚假的繁荣会产生虚假消费,最终消费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导致商品大量过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脱实向虚”现象在导致一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同时,虚拟经济部门由于其高利润率、高工资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的投入,同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加入。这就为虚拟经济部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推力,加重了各行业之间、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四、建议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仅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只有切实发展好实体经济,才能为一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加强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努力实现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突破,把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强金融创新,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市场经济的长久发展离不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受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因此,应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以满足中国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的和加强金融监管以协调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当今虚拟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工具类型日益丰富,在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还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因此,要加强金融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加强金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改革,良性发展虚拟经济,保持国民宏观经济稳定。 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市场失灵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积极的干预与调节。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扶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实体经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积极为实体经济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东.从生产劳动到虚拟资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经济学[J].开放导报,2008(6). [4]高建昆,程恩富.当代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的四大矛盾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2). [5]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6]石盛林.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1(2). [7]田国强.治理转型中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J].国家治理,2015(19). [8]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9]胡晓.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增长抑或结构调整[J].财经科学,2015(2). [10]赖文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2).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何玉长.善待生产性劳动和优先实体经济[J].学术月刊,20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