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0-13 20:5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文革    中国建设银行洛阳分行风险管理部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银行间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出现了根本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内外存量资本会倾向于流出,对我国当前形势下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内部压力方面来讲,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必要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提升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考虑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本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分析以及风险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外生性特点。所谓外生性就是强调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在贷款业务中,例如,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公司经营状况,个人的收入状况突变,都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冲击。在证券投资业务中,由于金融市场不景气,商业银行的有价证券不能即时的变现或是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受损。在最近新形势的变动下,这种严于防范的风险显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一,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的兴起,一系列小额融资平台推出许多融资APP,传统的收益已不能满足投资意识不断提升的大众,他们都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满足追求相对较高收益的客户的各种层次的需求,商业银行也创新出各种理财得手段,留住客户的同时,也增多了银行的创新工具。但是商业银行将这些理财产品投资于房地产等高风险项目。第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如今利率的市场化不在我国基本完成,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形成分化的现象。国有五大行资金雄厚,而且自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利后五大行高于其它小微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足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小微金融机构资金实力较弱,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不同种类的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风险,而各种风险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各具特色的银行所要求控制的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商业银行流动管理的机制中一旦客户由于经营状况或者收入情况的变动违约,使得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满足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可能迫使商业银行会向同业拆借资金以满足暂时的流动性。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理论解释

资产管理理论在商业贷款理论中,由于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大多是活期存款,提现较为频繁,因此为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避免将贷款用于中长期贷款,也不能投资风险大流动性差的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资产转换理论较好的考虑了收益性和安全性,在购买国库券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发放中长期贷款提高盈利性。预期收入理论强调个人未来收入状况,其认为贷款无论期限长短,只要贷款对象具有与贷款相适应的还款能力,那么就可以对其发放贷款。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资金于企业而言变的很重要,并且伴随这金融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就想出一个好的办法,那就是主动负债,也就孕育出负债管理理论。所以其股利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好的中长期贷款和证券投资活动。在一些情况下,也能够为扩大贷款的总规模来借入资金。这种理论有效的解决了商业银行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不仅通过主动负债增加了资金来源,而且也增加了资产的多元化运用。由于基于这种理论经营的商业银行对外部的依赖性强,不可测要素增加了风险。而且在借入大量资金当资金未能充分利用时,会形成高额的经营成本。所以,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稳健性经营产生若干负面的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一)存贷差额及存贷比不断增加

存贷比是国际上常用的权衡该风险的标准,其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其存款总额所得的数值,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大众缴存在银行的存款,该指标越高的时候,显示着商业银行万一发资金不足那么改行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并且当该银行破产时,是不可能对于债务进行全面的清偿。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差额与存近年来存差不断创出新高,存贷比则越来越高。存贷差额及存贷比指标表明的就是商业银行在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客户的存款,那么产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二)资产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在还款时如果所有部分都能如期进行,这就对商业银行接下来的放款活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则暗示着商业银行不能如期全额拿回贷款的损失是有的,说明收回贷款的风险越小。近几年我国风险管理当局意识到了这些风险的危害性,也害怕这种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使整个局面失控,商业银行将配合各个部门自己其它银行采取很多种行为,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不良贷款率又出现了小幅的上升,这也蕴藏着一定程度的危险在其中。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贷款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的资金是用来发放贷款收取利润的。由于贷款存在贷款违约风险,当贷款的份额越大时其风险越高。

(三)负债结构和活期存款比重发生了变化

一定程度得核心存款和那个贷款的比例越高,可能会产生的风险也是有的,并且这种风险不会意外的有任何变化,这样会对其经营业务产生冲击。一个单单标准流动性指标就能够反映出资产和流动性的标准,这是一种很好的衡量指标。在存款的期限很长很长时,可以用来给与一定期限的放款,而且存款人在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大规模的取款行为,那么该存款在发生挤兑风险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另一方面,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逐渐下降。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大众客户的存款,当客户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较多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的资金则就越多了,反之,当客户存档在商业银行的比例越低时,商业银行可用的资金则越少,但是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用低息的方式来吸收短期存款用来弥补资金来源的途径已经慢慢丧失效果,从一定侧面阐明了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

我国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尚未发展成熟,在各个细节上存在或大或小的缺陷,没有完善的指导思想就不能形成合理的主导准则,更不能知道工作人员有个理论的知道体系,监管当局只在乎监管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而没有在专业水平上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且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意识也极为淡薄,大众普遍认为既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为国家所有,即使股份制改制以后,国家是其股份的最大持有者,总认为政府出面来承担经营不善的后果,这种情况使得商业银行较少的受到来自社会公用的监督。

(二)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和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银行在控制风险上存在很大的弊端,具体来说就是在风险的评估,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中可能不能合理的评估,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方案。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我国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很多时候,由于缺乏人才,使这个行业的工作会显得步履维艰,在这方面不仅缺乏人才,到更为重要的是缺乏专业的人才。商业银行管理指标过于简单目前大部分标准都停留在对于总量指标的和余额静态指标上考量,缺乏在时间维度的考虑。流动性管理手段单一控制风险时,银行较重单一的理财风险个局部风险,不仅没有注重流动性风险的整体性,而且也完全的忽略了其联动性,缺乏从整体出发来计量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无法完全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在事故发生前发出紧报消息、当风险发生后及时准确的把握控制风险的方略、事后努力减少损失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不仅不能全面的管理,而且不能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动态管理体系。

(三)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弱

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是低息的方式吸收短期存款再以贷款模式发放高息长期贷款。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旦发生经济环境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和获得利润的潜力。其次,我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的违约率升高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形成较大面积的坏账。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汇集社会闲散小额资金将这些资金合理利用,投入到有需要的产业部门,使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在当下很多资金是从一个虚拟经济部门流向另一个虚拟经济部门,扭转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和种类。金融资产形成了较大经济幻影,而有需要的中小实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难获得资金,使其无法获得资金来完成日常生活的经营运作。在当下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继续向竞争能力弱即将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部门不能有效的利用资金取得较大的收益,加大了不能如期归还贷款的可能性。

五、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和建议

(一)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意识

在经济环境乐观的时候做到风险的早发现早解决,及时预警,及时控制,及时化解。将风险的扩大之前扼杀掉。于此同时要不断提升风险甄别、风险测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并且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只有提高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思,才能从思想上动员全体风险管理人员,让它们将风险管理行为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合理的督促人员积极造成工作的同时,努力加入管理创新的行业。

(二)健全流动性风险职能部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专项管理部门,制定好管理流动风险的相关决策后就要在银行内部挑选合适的组成人员,要遵循随机不相关的原则,在选择对象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风险偏好,服从多样决策者的要求。第二,形成一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结构时,要充分结合实际状况,与目前特殊的经济阶段相匹配的战略。随着环境变化之后仍然能够清晰的反映目前的流动性状况,帮助监管部门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体系。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层次性,对于不用的业务的特点,不同风险因素,因地制宜的建立多样性指标,满足商业银行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新的指标,细化目前的流动性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

加强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监测可以一方面优化长期融资结构化流动性管理,另一方面要精细化流动性管理。优化贷款资源的配置,创新业务种的种类,提高业务的多样化产品,在合理控制风险情况下,创新中间业务。对于贷款对象上,商业银行要依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减少对于产能过甚的行业贷款。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发生往往初期阶段是从一家银行开始,在一家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以后,在风险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之后,这种风险会在各大银行之间交替产生,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庞晓波,钱锟.货币政策、流动性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8,23(01):27-38+80.

[2]张庆,苏薪茗.流动性风险监管升级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J].银行家,2018(01):72-75+6.

[3]黄弘扬.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17(12):85-86+100.

[4]曾智,姚舜达.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研究——基于流动性监管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7(10):49-59.

[5]潘敏,陶宇鸥,汪怡.商业银行长期流动性监管具有顺周期特征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04):76-85.

[6]许争,高磊.宏观审慎框架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综述[J].海南金融,2016(12):8-12.

[7]梁琪.银行影子、资本缓冲与流动性风险监管[J].经济研究参考,2016(13):57-5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