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

2018-03-13 20: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陈爱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

摘要:本文就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分析。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与银行有着直接关系,人们选择将钱存入银行不仅能够增加利息又安全,企业与银行合作便于资金运转,扩大利益途径,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交易费用。社会资金循环周转中执行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智能,提升资金应用效率,节省经济投入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建设发展。

关键词: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分析

    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交易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银行业务范围不断的扩大。加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银行业务开展逐渐走向信息化、现代化。银行信贷管理作为业务范围内的一部分,其管理也更为复杂化,通信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管理形式,银行管理怎样实现战略目标,评价金融改革绩效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重要研究内容。

一、银行信贷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关系

    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贷款发放、吸收存款及其盈利性金融产业,主要特点是:信用中介、打造存款货币、经营货币的特殊单位。银行经营管理主要集中于银行主体资产负债配置稳定性、效益分析,将资产负债管理、计划、决策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为主体学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具有一定风险性,影响着稳定性、效益性高低。

    信贷资源作为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形式搜集与分配的资金。信贷资金源自不同存款、金融债券发行、资金积累等。信贷资金服务目标包含个人、单位、部门的贷款发放、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集中于企业单位、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管理理论、制度、业务技术的学问。尽管信贷业务是银行的基础工作内容,信贷管理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范围;不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为长久发展,信贷管理则是分析个人、企业的信贷关系,强调市场发展、产品定制、营销贷款,其关键是个人、单位的经济运转、融资结构、财务状态,相对于银行管理目标与内容,具有一定独立性。虽然二者有着某些相通点,但也存在一定差别,信贷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独立的个体。

    基于资金范围上,从理论上分析银行信贷管理和商业银行概念不同,首先,信贷首先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其次,银行信用,也是银行存贷款信用业务活动总称。最后,银行贷款,指的是银行货币资金贷放行为。银行信贷管理在二级银行体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管理即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关系;微观管理是商业银行和经济部门、单位、个人的融资关系,形成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中介与市场关系

    上世纪末,金融经济体制发生的改变,金融工具趋于多元化,基金投资工具与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单位的发展,以往商业银行业务内容单一已经落后现代社会发展,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增加。鉴于此,微观金融资源配置作为目标,分析个人、单位利用金融工具,立足于经营决策、降低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的金融功能理论随之出现。计算快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应用,现代化金融逐渐由不透明转为透明化市场发展,中介也逐渐向市场靠拢,规范化的金融市场将占据金融后总结,商业银行融资作用也将不断降低。基金业务打破以往金融单位存款业务、证券取缔贷款、网络取缔实体单位,如果按照这一思想发展,行业银行信贷业务也会被基金与证券取缔。

    但是需要重视的是:金融发展史说明,中介与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不会被取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为不同条件下中介与市场为共生关系,市场发展中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资源,中介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且让个人、企业获得益处。这也是中介扩展市场的主要途径。反之,市场对金融机构也有着一定影响,由于市场允许中介对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存在风险套利。所以,市场为中介发展创造了条件。金融中介经过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买卖量、创造标准化环境促进市场进步,中介也是金融产品的创造者。市场在中介创新产品与增加买卖量的过程中,节省经济投入,提升市场潜在收益且反作用在中介中,为中介活动创造创造条件,中介与市场相互扶持与帮助。上世纪90年代,金融市场买卖量不断增加,其中包含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顺序依然为贷款融资,即:债券融资--股票融资。

    基于理论角度而言,基金取缔银行存款,证券取缔银行存款,网络取缔单位,首先需要满足几点条件:第一,基金需要取缔货币全部职能;第二,全部企业与个人都有权筹资与融资。第三,整个社会的储蓄全部是资本储蓄;第四,基金全部未开放式基金。第五,互联网涵盖社会全部经济主体;否则市场不会取缔中介。因为市场与中介都并非是描述的那样精准运营,所以制定改革金融系统政策过程中应综合考量。从而不难看出:银行信贷管理依然为金融流浪你与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信贷资金运营和银行信贷管理战略

    银行信贷管理主要针对信贷资金交易的制度规划,对双方交易进行约束,花旗双方义务、责任、权利从而确保达到经济效益目标。所以,银行信贷管理应参照客体经济发展选取信贷体制与交易形式;这也是提升信贷资金效益与科学配置的主要方法。信贷资金即为参与信贷交易的资金,立足于价值运动上分析构成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第一,信贷资金是经过一定时间流回到其起点;第二,是达到资本流回的有效途径。流回过程中已经达到可以生产其余价值的应用意义。信贷资金运营也可以叫做二重支付与二重归流的价值特殊运营模式,放贷给企业或个人,即为第一重支付,借款人员消费的全部资金为贷款,确保资金作用的发挥,即为第二重支付。信贷资金作用发挥结束后,投资人员收回投资,消费者过的既定效益即为第一重归流。随后,借款人员根据贷款协议还给本金与利息,即为第二重归流。其中,一重支付至二重归流为信贷资金的循环,其循环运营形成周转过程。其循环即是不断运营的过程中,寻带资金价值特殊运营集中于几点:首先,以偿还为条件,以获得利息为要求的价值运营。其次,以发挥资金作用,达到价值提高的价值运营。最后,以信用为本的价值运动,信任、诚信为资金交易的前提基础,企业注重信用提升且构建个人征信体制,完善中介单位信用体制,提高政府信用的导向影响。

    信贷资金运营在二重支付与二重归流中呈现信息不对称风险,第一重支付时期也含有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反向选择行为。二重归流时期发生事后信息不对称形成风险。解决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贷款资金使用单位信用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成为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提升银行信贷与效益狗家奴管理体制战略目标成为必然。第一,以发展为核心、完善增量获得规模效益与范围效益的贷款体制;第二,以处理不良贷款为核心,优化存量风险,提升风险处置体制水平。

四、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评价

    社会建设发展中,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是其重要内容,经济金融体制时刻影响着信贷管理体制,经济金融体制波动必然会导致信贷体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从计划经济到计划商品经济再至经济体制,纵观社会的发展变化,银行信贷管理也有了明显变化,从资金供给逐渐转为资金交易。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苏联银行体制模式构建的金融制度具有一定垄断性、权威性。实质特征集中于单一的国家银行。集中于社会信贷中心、结算中心、资金出纳、货币发行中心全部是人民银行。信誉体现在银行主体,成为唯一的中介。银行信贷和货币发行融合,放贷不再受一些因素限制,有着无限扩张贷款能力。该金融体制为计划经济制度商业包销、物资统配、统管制度的重要支撑;反之,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将会受到影响。垄断背景下的银行体制,银行信贷管理根据国家计划的实物贷款模式,工业企业根据产值规划贷款,上鳄鱼批发企业根据进货规划贷款,零售单位根据库存规划贷款,农副产品采购结合具体需求放贷,银行信贷管理呈现资金供给制。市场、买卖、单价等资源配置成为异己力量,规划、分配制度取缔市场、买卖制度,利率作为资金的单价既不会折射一定问题,也不可调节供给需求。

    上世界80年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重要目标口号,市场作为目标经济制度改革。与其相对应的是,我国金融体制逐渐采取市场化取向改革,通过不断的努力金融体制达到了银行制度的三次体制性分割与金融市场体制结构的构建。构成间接控制体制、商业银行运行体制与证券化的基础制度框架。从中央银行制度构建开始,在体制上达到信贷与发行职能的分割构建经营约束体制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制度,为制度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分割,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企业体制改革构建市场金融的客观基础,为组织体制发展奠定基础。从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建立展开金融资产和不良金融资产分割,组建信用证券化与风险防范体制,提升银行综合实力与质量。

五、银行信贷管理创新

    现代化发展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将从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后转轨时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基础性作用逐渐提高,集成效益型经济提高的主体地位将得到优化,实现对外开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WTO中的地位与影响逐渐增强。体制后转轨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开放和发展共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纽带,金融制度改革与运营体制在经济制度后转轨阶段发挥着重要影响。现阶段,金融配置市场化需求和当前金融制度存在矛盾,经营理念落后、服务意识差、产品缺少创新、制度约束等,经济制度后转轨阶段该矛盾更加显著。所以,产权改革企业整治结构的构建,经营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不良贷款解决,风险防范制度的构建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经济金融制度走向后转轨阶段,银行信贷管理将走向新的经营方式,信贷市场有着较强的竞争性。竞争人员不仅有国际银行,又有不同银行模型,监管人员的国际化管理制度与全过程风险管理。现代化发展下,银行信贷管理的市场定位、贷款结构、产品创新等问题不仅是银行信贷管理重要研究问题,也是银行信贷发展的当务之急。

    银行信贷体制、运行、支持技术皆需要借助相关经济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制定,从而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实现制度的供应和需求稳定。笔者认为:经济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呈现变化状态,所以银行信贷制度、支持技术的效率一直是伴随着环境变化的降低。制度的有效性关乎着发展与调整的永久性,因此,银行信贷管理的决定人员应跟上现代化社会发展。立足于具体状况适时做出反应,调节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确保有效性。所以,应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满足几点要求:第一,信贷管理目标。信贷管理核心为产品创新、营销贷款、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信贷资金流动、稳定,分析信贷管理体制理论。第二,信贷营销和市场定位。金融组织单位多样性的环境下,一些供给人员和需求人员生成较为繁杂的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同企业规模对资金需求与数量上的需求也有着明显差异,生成的资金需求结构也有着明显差异。信贷市场层次结构与空间结构需要银行信贷营销应做好市场定位,结合目标要求、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站稳脚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语:

    综合分析,构建市场经济体制适合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应注重理念的创新。信贷经营管理,开阔市场、创新产品、多元化营销。在系统工程理念上,注重管理制度与运行的结合,实现多项突破,从而做好银行信贷管理。

参考文献:

[1]韩芳.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

[2]李祥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J].商场现代化,2017(23).

[3]程业斌,孙思.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中德流程对比及我国展望[J].经济师,2017(12).

[4]朱秀芬.银行信贷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5]任赞斌,刘冰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管理策略[J].时代金融,2017(33).

[6]程伟.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33).

[7]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课题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策略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7(03).

[8]姜翔程,孔唯,乔莹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J].管理现代化,2017(06).

[9]文明.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7(32).

[10]张乐,王海燕.经营导向、部门协同与人力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道德风险管理的三要素[J].中国银行业,2017(1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