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刘一成 吴若均 邹璐璐 刘欢颜 龚意迪 北京联合大学 摘要: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企业生产者与个人生产者的经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农业供应链金融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其特有的进步性和优势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础,对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展开探讨,通过对企业与个人的实地调研了解其基本内容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展开研究,尽可能的了解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关优秀企业的运营方式,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与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农业;运行方法;风险防范 一、课题背景 (一)商业银行角度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降低风险,提升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这一理论在上世纪已经为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普遍接受,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逐步开放,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逐步摆脱旧有业务发展模式的束缚,进入并适应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供应链金融”这个概念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在国内商业银行领域引起了很大共鸣,各家银行各大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在不断推陈出新、和差异化竞争的推动下,这些银行也在积极寻找向供应链上下游的延伸,从而扩大链条上的客户基础,增加金融服务内容,以此扩大业务量。供应链金融不仅在目前,也将是未来几年各家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方面。 (二)生产企业与金融机构角度 供应链金融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细化时代的产物,具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全球化扩展逐渐兴起,不少的大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纷纷采用全球性的企业外包,这就催生了跨国企业的网络化管理,随之使供应链的概念得以深入人心。从对企业关系的角度来看,如何能够更顺利地实现采购分销,使得供货环节得到优化,是企业研究的课题之一,通常情况下,从供应链构成关系可以发现,供应链大中型企业资源相对集中,竞争优势明显,而小微企业则显得不足。特别是以国际性采购为标志的大规模跨区域物流,尽管企业可以通过预付保证金,开立信用证的方式来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占压问题,但单一企业的授信额度和融资能力受到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的种种限制,使得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同时面临着投资融资压力,举例来说,在商业银行给予的信用额度用满时,再扩大规模和采购量就会遇到瓶颈,一系列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三)社会角度 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市场化不足、竞争不激烈、活力不够强,非系统性风险突出等一些问题,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风险高、成本大,最终效益也比较差,国家最近几年针对这些问题,推行了一些具体的创新和改革,发展了一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对于农业的金融业务管理在不同的范围内都存在着由于集约化、集体化程度不够所导致金融服务瓶颈。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企业生产者与个人生产者的经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把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引入到农村信贷当中,能够为农户和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为农村信贷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作为第一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内在具有的突出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使农业的生产销售方式与第二第三产业有着显著的差异,而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对于金融支持的不断呼唤,旧有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阶段,农业相关的信贷抵押物缺失或集体土地及房屋不能抵押登记造成无法满足银行对抵押品要求,同时,由于农业贷款风险高、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收益低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致使农户贷款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而农业供应链金融对于农业服务产品的创新却能有效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为农村信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跳出了对农户的单独考察,而是基于农业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从而确定是否发放贷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加快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大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供应链金融可拓宽机构服务范围,可增加盈利空间。农村及金融机构采取供应链金融,可借助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这条供应链间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或农户的业务关系,如龙头企业以赊销生产资料、预付农产品应付购款、转让应收账款、存货等向农户提供商业信用,或责任捆绑方式等方式授信,将资金注入到相对弱势的农村中小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从而既扩大自身的盈利空间,同时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可以形成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对于农业企业运营者来说,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风险。通过自信捆绑式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企业承担了连带责任,从而促进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之间形成战略协同关系,在经营过程中监督帮助、改善链上企业的经营,降低供应链运行风险。 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打包成一个整体,向这个整体提供金融服务,使得供应链上的大中小型企业与农户个体都能得到资金支持,笛壮成长,为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分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实力。供应链上的机构与个体,能利用其上下游经营交易关系产生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向相关金融机构选择金融产品与服务。对于农户及新农村的建设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完善了微型金融的局限性,有助于引导农户将资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项目中,使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在农业供应链上,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也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效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探究农业供应链金融在现代化农业当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农村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面临很多现实困难。首先,服务成本高。农村地区较城市而言收入存在差距,个体生产者与中小型企业资金流量较小,这使得农村贷款业务单笔贷款金额低、交易量密集、且周期较长,信贷额度小、期限短、业务量大,这些特点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放贷成本高、回报率低、管理困难等的问题,相对城市金融机构而言,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有其不便的一面。 (二)符合农村金融特定的微型金融服务也存在局限性。2006 年12 月,银监会调低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面向农村中小企业与低收入者提供微型金融服务,希望能通过此举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然而,这也从根本上说明,目前微型金融服务未能从根本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及服务成本高的问题,据有效数据统计,目前全国非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业务只有很低的比例可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三)贷款风险较大。首先,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不及城市,土地是其主要资源,农业生产受自然周期影响巨大,且农业信贷融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担保品,其信用环境有待改善;此外,农业生产经营还和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深度、经济形势、政策走向等有很大关系,风险较高,我国的农业保险、农业风险转移、补偿等应对措施还不是足够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缺位,农户防御自然风险能力仍然较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经济波动,农业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农村金融体系;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金融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来自农村信用的问题。农村地区有少部分地区法律意识较为淡泊,并未建立健全的中央银行征信制度,信用担保机构缺位,不能较全面地筛选出贷款业务的客户;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构建缺失比较严重,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的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因供应链上的成员为获取融资提供的虚假信息而蒙受损失,使应收账款难以回笼的现象;加之在融资过程中银行无法有效监控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具体行为,易导致成员隐瞒经营过程中不利信息,为谋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在提供担保物时以次充好,甚至不归还银行贷款等行为。此外,信用评定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动态性管理、存在监测缺位的现象,此种风险在缺乏有效担保的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农村地区风险更大。 (五)供应链自身也有一定问题。供应链金融是向供应链上相互关联的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存在着信息传递风险。供应链信息传递复杂,传递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若不能有效传递信息,会使供应链成本上升;风险易扩散,如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减产或者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资金流或物流不畅等经营问题,必然会顺着供应链影响链上每一个成员,包括核心企业,这将影响农村金融供应链的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因此开展供应链金融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针对以上的困难,我们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用供应链金融开展农业信贷业务,通过借助核心企业与农村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开展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服务成本及降低风险。 四、电商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 电商供应链: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O2O、C2B、P2P等新业态,全球传统产业开始受冲击,受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影响出现变革,全球传统零售业将互联网化,拥抱O2O全渠道零售大时代。 电商供应链的管理范围可分成零售管理、分销管理、库存和采购管理以及精细化仓库管理等。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和决策分析进行供应链的协作管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电商供应链主要在设计能力、柔性生产、快递响应、销售预测能力几方面的优势,以创造出最大的客户价值。 来自波士顿顾问公司对多家美国大公司的250位总经理及供应链主管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能“极度改善”公司的供应链业绩。按平均数计算的话,他们希望由此每年降低3%的单位成本,同时将收入提高5%。 除此之外,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具有诸多优势,具体体现在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资金到位更快,质押风险降低,信用评价更准确这几个方面。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供应链金融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2014年突破10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员、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华南秘书长曾光曾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呈现十大模式,包括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协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基于B2C,B2B,C2C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供应链金融;基于数据服务商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大数据预测信用风险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协同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物流仓储的供应链金融;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在线产业带”的供应链金融。这都离不开电商供应链的优化。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的产物,而供应链数据金融又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多方分工共同合作。未来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将是“入口+平台+数据+金融”,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电商、物流、银行和实业界的跨平台融合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五、从企业应用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 (一)新希望六和集团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企业简介: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并于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等,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并在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斯里兰卡、新加坡、埃及等国家建成或在建20余家分子公司。截止2011年底,其控股的分、子公司近500余家,总资产逾两百多亿元。公司员工7万余人。公司自上市以来,坚持规范运作、推进科学管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锻造了优秀的员工队伍,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希望是我国最大的农牧企业,具有规模大、业务广、参与方多的经营特点,2010年,六和集团被新希望并购,改名为新希望六和。2011年该企业的饲料生产能力达2500万吨,居中国第一位,年家禽屠宰能力达10亿只,位居世界第一。基于中国传统的肉鸡肉鸭养殖存在的诸如生产环节脱节、产供销消息不灵、利益分配不均、下游企业与产业的发展脱节而造成的产业加工发展迟滞、加工手段落后等问题,新希望六和推出了以下以肉鸡肉鸭两大产业链为主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提出申请 2.征信 3.形成合作关系 4.签订委托担保合同、棚舍抵押协议、屠宰合同 5.融资供应要素 6.供应销售 7.回款,归还资金、支付融资费 新希望六和与多方合作为养殖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合作对象主要有担保公司、各地防疫部门、商业银行等,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定向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担保公司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肉鸡肉鸭出栏后定向出售给六和指定的肉食加工等企业,养殖户汇款后向金融机构归还资金,同时支付融资费用。 该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养殖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保证了生产要素的供应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模式的生产与销售脱节的问题,节约了交易成本,从而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效整合了农业供应链,使得原来分散的散户得以产业化运行。最主要的一点是该模式真正实现了业务的闭合化,使六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业务产品的定向化经营以及供应链流程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而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希望六和建立了自己的养殖云平台,通过平台将养殖链上的销售商、服务商等聚合在一起,形成开放式的服务网络,一方面有利于信息快速高效地传递,另一方面更加方便、快速、精准地获得养殖户的生产、财务、交易数据,担保公司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得出客户的资信评分,作为金融机构匹配相应的贷款额度和利率水平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向养殖户提供融资,而且在线上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整合分析将更有利于防范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为以后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材料,所以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将更加有利于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二)“赢众投”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企业简介:赢众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新锐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公司,专注于通过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方式,为中国优质的涉农企业提供P2P、P2B等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 赢众投专注于通过“互联网+金融+产业” 的方式协助企业获 取资金,专注于农业、医疗等领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收集全景实时生产数据,严格控制风险、并与上市公司合作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增 强对资金安全的保障,化解金融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收益,实现资源有效的配置。 赢众投是一家专注于农业食品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专注于连接国内涉农领域相关资源,通过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为中国优质涉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打造良性农业金融生态系统,赢众投的基本思路就是先在农业和互联网之间形成农业大数据,然后在互联网和金融之间利用互联网金融,通过农业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为企业服务,提升生产效率,使得每一方参与者都能获得更多价值。目前赢众投所服务的农业领域包括生猪、蔬菜、水果、奶制品、茶叶等领域。赢众投的目标是为中国农业带来普惠金融,更有效的将资源配置在农业领域。 与六和不同的是,赢众投并没有和担保公司合作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而是和业内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第三方管理公司合作,在借款人向赢众投提出融资申请时,通过赢众投的系统进行分析与匹配,借款人与管理公司签订生产指标的约定,委派第三方公司作为生产成绩负责人,同时赢众投将为养殖户提供资金购买生产要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贷款的安全性,客户所要做的其实就是建好生产场所,拿出启动资金,以及维护好与当地管理部门的关系,其他的业务操作由赢众投和第三方公司代行。 基于赢众投的基本投资思路,公司第一步是先在农业和互联网之间形成农业大数据,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不足在于,当它们借钱给某一家企业时,往往只能获得一些消费端的数据或者其他表面数据,缺少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性数据——这些正是赢众投所看重和拥有的数据。赢众投拥有的这些生产经营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内部的管理机制,通过第三方管理公司合作共享可以知道其与养殖户产生的管理费用,由于养殖户与第三方管理企业是处于合作的关系,因此能精确计算出管理费用,由此来追踪数据。现在一些金融机构主要为客户的生物性资产投商业保险,但是国内的商业保险对于生物性资产作为标的物的保单往往没有信心,所以赢众投有一大创新之处是引入国外的保险公司作为国内保险公司的再保人。比如说瑞士再保险或者苏黎士再保险,可帮国内保险公司分保 70%-80% 的风险。也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农产品,最终可以由全球的保险市场和投资资金来共同为其承担风险。 赢众投另外一大创新点是与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正式签署了银行存管合作协议并于2017年8月24日银行存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赢众投在安全与合法建设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业内最早接入银行存管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存管是指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直接挪用。这样将更加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该模式不仅解决了放贷资金的来源问题,还促进农村与城市的资金对接,为城市人群提供投资服务,为农村人群解决融资问题,赢众投的该经营模式是互联网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成功结合。 (三)小结 1.六和集团、赢众投等涉农企业依托互联网进行交易制度创新,明显增大了供应链条上的客户粘度,表现出对传统农业生产组织的明显改进,有利于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发展。 2.农业供应链金融正在向单一的赊销形态向小贷、P2P、众筹、网商银行等多种形态演变,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既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最终形成多种业态共存的金融生态圈。 3.金融机构可根据各大农业产品的不同的产销方式,对其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的资助和扶持,针对农产品特点向其提供灵活多样的贷款服务。政策性农产品种植保险主要功能是帮助农户减轻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和意外事故给农作物种植造成的损失,同时将农业保险机构纳入到农业产业链贷款中,解决农户、核心企业、银行的后顾之忧。 4.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供应链金融存在着诸多的风险,金融监督与管理部门应对金融机构的资格予以严格审查,采用行业准入制度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严格控制,于政府而言,应主动与金融机构配合,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政策性保险等制度。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提高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水平,保障农户资产的安全,降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系数。 5.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农业供应链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往往会加大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农业供应链的信息系统,降低其潜在的风险。多方业务应加强合作,比如赢众投和农商银行签订银行存管协议,赢众投有农商银行没有的农业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数据,农商行有着雄厚的资金,实现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同时降低了交易系统的风险。 六、总述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普及与推广是实业与金融业的生产力水平共同提高的产物,当前的经济形势为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企业与实业生产企业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不可否认,对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管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平衡,甚至是畸形发展的问题,因此,相关涉农企业与金融机构在进行产业供应链管理时要紧密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立足实践,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业供应链金融会体现出更高的应用价值,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金铭.互联网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05):106-107. [2] 魏巍.互联网+时代黑龙江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6,(04):14-16. [3] 刘飞,赵银银.互联网农业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运行形态、演变逻辑及收益分配[J].西南金融,2016,(03):71-76. [4] 王铁军,白云.新锐农业投资人的态度与思维——专访赢众投创始人王冠[J].农经,2016,(03):51-55. [5] 苏玉峰.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1):40-45. [6] 刘秀莉.基于信用风险视角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J].农业经济,2014,(07):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