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比较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
曹富明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摘要:对一个地区而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都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憾,对于中央和地方全面了解掌握实体经济融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并结合晋城实际,分析了其变动特点及趋势,进而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 非信贷融资 地区 比较 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产生的背景及概念 (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及概念 2010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此后,人民银行开始加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2011年,人民银行建立了从全国到地方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和监测框架,按季度发布全国数据。2012年,为了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满足各方需要,人民银行总行开始要求各分支行统计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相关情况并进行上报。 为了统一社会融资规模上报和发布工作,人民银行总行在文件(银调发[2012]18号)中专门就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作了统一定义:地方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具体指标构成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二)区域非信贷融资产生的背景及概念 自2009年以来,金融机构业务、金融工具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和手段日趋多元化,贷款外融资的总量逐年扩大,而且正逐渐取代贷款,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单就某个区域而言,贷款已远远不能代表金融机构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的融资总量,地方政府也正在转变观念,不再将贷款作为衡量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在此背景下,非信贷融资成为了除贷款外,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地方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且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认可。 对于非信贷融资,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范畴。在本文中,非信贷融资是指通过在某区域(省、市或者县区等)设有网点的金融机构办理或参与,注册地在当地的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等非金融组织获得的除贷款和贴现以外的所有融资,具体包括理财融资、租赁融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融资、结构化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股权融资、委托贷款融资以及其他融资等等。 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比较 (一)相同点 1.均是在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产生。 从背景角度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概念的提出与近年来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息息相关,特别是金融机构资产类创新产品更趋多元,且表内资产表外化、表外业务复杂化趋势增强,对贷款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对货币供应量统计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也产生一定影响,而且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手段不仅更多样化,而且总量逐年攀升,部分地区出现超越信贷支持的趋势,一方面造成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另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机构在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地区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更大口径统计指标。 2.都需要金融业综合统计来有效支撑。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指标对于全面掌握区域内实体经济融资情况和研判金融形势具有独特的意义,然而这两个指标都是高度概括的统计指标,既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统计,又涉及到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情况;既涉及到融资产品的提供者,又涉及到融资产品的持有者;既涉及到从存量计算流量,又涉及到用流量估算存量,其需要一个系统的、有机的、全面的统计体系作为支撑,而且这个体系必须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当前仅有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只有这个体系,才能确保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工作的长期性、构成的科学性、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稳定性。 3.都能够多角度反映金融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 由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均是从资金供给方出发进行统计,因此这两个指标都可以从分行业、分部门、分来源等等多个角度更全面地反映金融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以晋城市为例,我们可以统计出不同行业的融资规模分布情况,2013年前三季度,晋城市融资投向呈现“重采矿业和房地产业、轻制造业”的特征,前9个月晋城市社会融资和非信贷融资投向采矿业的资金均超过百亿元,成为获得融资额最多的行业。此外,我们可以比较出不同金融机构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情况。例如,2013年前三季度,晋城市晋煤集团财务公司、农行和兴业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非信贷融资最多,这三家机构占比合计超过60%。 (二)不同点 1.组成部分不同。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组成部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这两个概念组成部分中都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债券融资,而除此之外,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还包括本外币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保险公司赔偿等,这些科目由于归属表内信贷或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因而与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范畴存在差异(见表一)。 表一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组成比较表
2.基本统计存在差异。 一是基本统计原则存在差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统计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增量和计值原则和可得性原则,而区域非信贷融资的基本统计原则主要包括属地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可得性原则和包容性原则。可以看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存在共同点,比如都包含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可得性原则,但也存在差异,比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采用的是居民原则,即社会融资规模的发行部门(即贷款人或债权人)除境内金融性公司外,还包括住户和非金融性公司。但区域非信贷融资采用了属地原则,即发行部门(即贷款人或债权人)仅仅是当地设有网点的金融机构,不包含住户部门。 二是基本指标统计存在差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或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而区域非信贷融资在指标统计上既包括存量统计,还包括流量统计,如晋城市非信贷融资统计就包括了余额、较年初增加额和累计提供融资额。 3.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区域非信贷融资更具可比性。 当前,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发布是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口径进行编制,统计口径上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具备较强的可比性。而非信贷融资目前在全国层面尚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范畴,各地方仅仅是试探性、创新性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域非信贷融资口径进行统计,由于编制口径差异较大,因而缺乏可比性。如杭州地区非信贷融资统计口径不包含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而晋城地区非信贷融资统计口径则将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均包含在内。 4.区域非信贷融资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补充。 作为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规模的主要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在统计上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其标准和范围采用统一标准。但对于地方经济而言,按照社会融资规模的口径无法全面涵盖金融单位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如理财融资、租赁融资、结构化融资、信用证融资等。因此区域非信贷融资统计既是对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重要补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的融资状况,又可以真实、完整反映一定区域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变动的主要特点及趋势——以晋城市为例 (一)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逐年递增,均明显高于贷款增量 近年来,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呈逐年递增态势。2012年,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分别为312.67亿元和162.9亿元,较2011年分别多增113.57亿元和3.3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达上年全年的67%,非信贷融资已超过上年全年79.25亿元。此外,与贷款增量比较来看,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均远远高于同期贷款增量。特别是2013年前三季度,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和非信贷融资分别是同期贷款增量的3.2倍和3.7倍,分别高于同期贷款增量144.82亿元和176.1亿元。
图一 晋城市社会融资规模、非信贷融资及贷款增量比较图 (二)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市实体经济融资主渠道,且增量超过社会融资规模 近年来,晋城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信贷融资发展迅速,满足了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日益成为信贷之外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手段。2013年前三季度,在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发展尤为迅猛,并已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而且增量超过了社会融资规模。2013年1-9月,晋城市非信贷融资增量达242.15亿元,多于社会融资规模31.28亿元,近三年来首次超过社会融资规模。从趋势看,随着晋城市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不断加大,非信贷融资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理财融资、租赁融资、信用证融资和结构化融资等未列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将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其规模和增量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晋城市非信贷融资无论从增量方面还是受关注度方面将会更明显高过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四、结论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非信贷融资都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憾,对于中央和地方全面了解掌握实体经济融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区域非信贷融资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地方实体经济融资状况,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因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最初的出发点是站在国家层面,可以能够较完整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监测分析指标和调控的中间变量,同时也可以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提供新的指标,不仅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和创新,而且符合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宏观管理的发展趋势,因而社会融资规模对全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站在地方角度而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由于要满足全国统计口径一致性的要求,就难以统计到诸如理财融资、租赁融资、信用证融资、结构化融资等融资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而就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个地方实体经济的全部融资。在此情况下,对地方而言,区域非信贷融资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显得更具实际意义,也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理解和认同,比如晋城市政府部门对晋城市非信贷融资的关注度就明显胜过社会融资规模,特别是晋城市政府还以文件形式将非信贷融资作为对晋城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经济研究,2008(10) [2]盛松成.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金融时报, [3]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是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的中间目标.金融时报, [4]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1(8) [5]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时报》, [6]陈利平.货币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对金融统计的影响.金融统计与分析,20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