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决定因素分析

2017-04-07 22:3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2005-2017年的月度数据

区俏婷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摘要:自2015811日,我国重启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进入了一轮急贬,其贬值幅度之大已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极大关注。本文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分析不仅仅局限在2015年之后,而是把时间提前至2005年,从而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决定机制有一个更全面、深入和准确的分析。本文利用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得出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按照影响的时间框架长短做了区分。最后文末提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实际变动应取决于这几个因素影响的合力。

关键词:人民币; 美元; 汇率决定因素

一、引言

201581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比之前明显增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改之前连续9年单边升值的趋势,双向波动愈发明显,甚至已进入了贬值通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性的增大,导致了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显著增大,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逐渐提高,而对未来汇率的预测则是汇率风险管理重要的一环。故在此背景下,结合理论与当今中美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规律显得很有意义。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情况分析

根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本文把它的变动划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120057-20142月:9年单边升值时期。从20057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长达9年的升值之路(见图1)。该汇率水平从初始的8.2765一路升值到最高点的6.104。升值幅度高达27%。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最初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这期间主要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均处在升值状态,尤其是20063月至20087月,短短两年人升值幅度高达14.4%,年均升值幅度为7%以上。保持了两年的基本稳定后,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20106-20124月,升值幅度为7.5%20125-20129月,短暂的小幅贬值;之后继续保持缓慢升值,直至20142月的6.104

220143-至今:贬值时期。20142月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结束,20142-20158月,汇率开始频繁的双边波动。2015811日,我国再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三天内贬值幅度高达4.7%20158-20161月初,贬值幅度约为7.3%,随后三个月进入小幅回调后,人民币对美元又开始新一轮贬值,尤其是201610月后,跌势凶猛,中间价曾一度高达6.95。在整个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为12%,最高时曾达14%,相当于把2010年至2013年期间的升值幅度全部“回吐”。

图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历史月度数据(2005-2016年)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历史月度数据(2005-2016年)

数据来源:根据BVD-EIU Country data提供的数据整理所得。

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决定因素

根据相关的汇率决定理论,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包括:两国相对的物价、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国际收支状况、汇率政策、利率、预期等。而前五个主要影响汇率的长期走势,后两者则是影响汇率的短期波动。本文分别就其中的主要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进行分析。

(一)长期分析

1、国民收入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认为,当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率由两国经济增长率之差决定。人民币兑美元漫长的升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经济增长状况的对比。2005-2013年,中国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尤其在2005-2007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基本逐年攀升,而美国则从3%一下减缓到1%左右,导致中美实际GDP同比增速之差不断扩大(见图2),因此这期间也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最快的两年。20107月至20126月,中美实际GDP增速差距又有所扩大,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尔后该指标下降,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尤其到了2014年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而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明显的贬值趋势。

图2:中国和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长率之差(2005-2014年)

2:中国和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长率之差(2005-2014年)

数据来源:根据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9.0数据整理所得

2、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学说认为,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则其货币将会升值,反之则贬值。纵观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的9年间,除了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以及2013年,中国海关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额均每年不断扩大。尤其是2005-2007年以及2010-2011年,是中美贸易顺差额快速扩大的时期(见图3),而恰恰又均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升值的时期。20122月,中国出现了十多年首次的最大单边贸易逆差315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

图3:2005-2015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单位:亿美元)

32005-2015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整理所得

3、货币供应量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指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高于另一国时,该国货币将贬值。分析中美2005-2016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率的月度数据(见图4),可看出2006-2008年,我国M2供应量增速虽然大大高于美国,但是差距却在不断缩小,因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10年至2012年年初,该指标大幅下降并回落到2005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5%。随后该指标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回升以及随后半年多的下调,都一定程度地解释了汇率的变动。

图4:中国和美国的M2供应量同比增长率之差的月度数据(2005年1月-2016年12月)

4:中国和美国的M2供应量同比增长率之差的月度数据(20051-201612月)

数据来源:根据BVD-EIU Country data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所得。

4、汇率政策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受到汇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很大。2005-2016年期间汇率的两次关键转折点与期间的两次汇改时点刚刚吻合。

2005721日,我国启动人民币汇改,致力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由于2000年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经常项目顺差快速扩大,因此,一旦放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约束,人民币升值压力便马上释放出来。2015811日,我国重启人民币汇改,旨在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而当时的经济背景显然与上一次截然不同,中国经济的不景气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当时人民币过度升值之说也在市场中逐渐蔓延。在此背景下,一旦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同样地,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便释放出来了。

(二)短期分析

1、利率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一国利率相对另一国提高时,该国货币将升值。图520051月至20172月中美基准利率之差,可看出,该指标整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转折点恰好是2014年。而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短暂贬值也跟当时该指标短暂缩小有关。2015年,我国开始频繁降息,而美国却在2015年和2016年的12月连续加息,是导致这一两年人民币走低的重要原因。

图5:2005年1月-2017年1月中美基准利率之差的月度数据(单位:%)

520051-20171月中美基准利率之差的月度数据(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提供的数据整理所得

2、预期

市场预期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十分重要,预期往往能“自我实现”。预期对于汇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市场预期该货币会升值时,往往会促使该货币在不久的未来升值,反之亦然。201410月,美国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计划,市场纷纷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好,未来美国将会加息,国际资本将迅速回流至美国,从而导致美元升值。这一普遍预期导致市场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美元,美元需求大幅上升,美元指数不断攀升。201512月,美国宣布加息,由于加息幅度较小且经济数据继续向好,未来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并未停止,从而促使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尤其是201610月后,市场预期加息脚步渐近,人民币对美元又出现较为剧烈的贬值。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受到两国相对的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汇率政策、利率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并且最终汇率的波动及走向取决于众多变量影响的合力的。当然,影响汇率的变量不仅仅包括经济变量。汇率,有时候更多地受到政治博弈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企业而言,密切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学会分析和预测其走势,在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再勇.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理论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4,(08):68-78.

[2]张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历史回顾、动力机制与前景展望[J]. 金融评论,2012,(02):12-25+124.

[3]Fiess and Shankar. 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switching[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9, 28(1): 68 -98

[4]Kurihara, Yutaka.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which is appropriate, chartist model or fundamental model? [J].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 &Banking, 2013, 3(3): 169-17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