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侯丹丹 聊城大学商学院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文献整理发现国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较国内相对成熟,国内研究商业银行效率大都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但是关于随机前沿边界法(SFA)的相对较少,没有考虑投入产出非零松弛导致高估效率结果以及没有考虑不良贷款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因此,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方法的同时,指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疏漏,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提供送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随机前沿边界分析法 我国银行体系,从一元制转变为二元制到多元制,再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上市以及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直到目前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及民营银行试点运行,形成了一个逐步开放、全方位竞争的格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内外竞争压力。在这样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及效率变化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出谋划策,不仅有利于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尤为重要(毛洪涛等,2013)。 一、银行效率主要分析方法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包括财务分析法和前沿效率分析法。早起采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适用于但已投入计算单一产出效率,且衡量财务比率众多,这种过于简单的方法有着结果矛盾、无法衡量多投入多产出、无法确认无效率银行的缺点,因此被边界方法所取代(Paradi,2004;王兵和朱宁,2011;等)。 前沿效率分析法根据是否需要假定资料分为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参数分析法包括随机边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和后前沿方法(TFA),并以随机边界分析法(SFA)为代表;非参数分析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无界分析法(FDH),并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代表。经统计发现,多数学者基于DEA模型测度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等,在度量银行的成本效率时更多的采用SFA。文章主要通过SFA和DEA研究方法来论述其在商业银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二、随机前沿边界分析法(SFA) (一)国外文献 Isik和Hassan(2002)运用SFA分析了土耳其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发现土耳其银行业的平均利润效率为84%,显著高于成本效率,他们认为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并相关。Rossi et al(2005)运用SFA对捷克、爱沙尼亚等9个国家1995-2002年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这9个国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的银行效率也随之提高。Mahesh和Fellow(2006)运用SFA分析了印度商业银行1985-2004年的效率,研究发现在1992年以后银行效率改善是因为印度在1992年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二)国内文献 张超(2005)等运用SFA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利润效率差异显著,股份制银行的利润效率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刘玲玲和李西新(2006)运用SFA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水平较高,成本浪费较为严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曲线比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曲线陡峭,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成本控制产生了显著作用。王聪和谭政勋(2007)运用SFA测算了1990-0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X-利润效率、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宏观因素、产权制度与市场结构对效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钱娟娟(2011)选择SFA三种理论模型分别测度13家样本银行2005-09年的成本效率值和成本效率值,SFA三种模型的测度结果均显示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银行之间的成本效率差异不断缩小,成本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中逐步趋同。张建华和王鹏(2011)运用2004-08年中国银行业和国外银行业主要数据指标发现06年以后绝大多数国家的银行效率呈下降趋势,06年以前中国银行业效率不高但07年以后效率显著提升,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银行盈利效率与全球系统重要性之间程U型。张航(2012)、运用SFA及未剔除不良贷款的原始样本数据测算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研究发现通过减少坏账、控制银行贷款质量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徐辉等(2012)运用SFA方法研究在考虑不良贷款情况下上市银行效率,发现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中国银行成本效率动态变化趋势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利润效率估计则根本不适用。 三、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DEA方法最初是由Charnes Cooper Rhodes(1978)根据Farrell的效率模型所提出、在规定规模报酬下(即CCR模型)用于非盈利机构和公共部门效率的测算。Banker Charnes Cooper(1984)放宽固定规模报酬的条件,将决策单元(DMU)的无效率分解为规模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即BCC模型。 (一) 国外文献 国内外通过DEA方法衡量商业银行效率较为成熟。国外Sherman和Gold(1985)最早将DEA方法用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发现DEA可以很好的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Petersen和 Andersen(1993)提出建立商业银行的超效率DEA模型(SE-DEA),该模型使得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间效率比较成为可能。Maudos和Pastor(2003)运用DEA对西班牙从1985-1996年的银行部门的效率进行评估,发现西班牙银行部门的利润效率低于成本效率,替代利润效率低于标准利润效率,这一结果表明在定价方面市场力量的存在。Penny(2004)运用DEA对澳大利亚商业银行1995-1999年的X-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效率较低。FotiosPasiouras(2007)采用DEA方法对希腊商业银行2000-04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研究,将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输入指标,结果发现贷款损失准备金这一指标的输入会提升银行经营效率,而且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张、高度资本化、贷款活动、市场占有率以及分支机构的数量优势,均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J Titko、J Stankeviien(2014)在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采用导入型DEA模型来测度拉脱维亚银行的效率,为以后在延长时间周期方面分析拉脱维亚银行的效率提供了基础。IE Tsolas、V Charles(2015)在采用DEA模型来测度银行效率时,将风险纳入到银行效率中,并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随机DEA模型与相应的确定性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入风险这一指标的优点是明显的。 (二)国内文献 魏煜和王丽(2000)通过DEA方法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包括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并将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对比分析。张健华(2003)研究了1997—01年3类商业银行的X-效率,发现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低的是服务范围限制在单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杨大强和张爱武(2007)采用DEA方法测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效率,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其提升速度更大。2012年芦锋就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傅联英等(2015)综合应用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同样也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且个别银行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差异较大,但多数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与银行业平均水平持平。吴沭林(2016)采用DEA方法测算了金融危机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8-14年的经营效率水平,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技术、纯技术和规模效率方面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各种效率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国有商业银行。蔡跃洲和郭梅军(2009)基于DEA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在逐渐下降。李言代(2013)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19家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发现在2007-11年考察期内,我国三大类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在整体上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韩松和苏熊(2016)从银行运营结构入手建立符合银行结构特征的复杂网络DEA模型,评价银行整体结构效率。 (三)非径向的、非角度的SBM方法 运用DEA方法研究银行效率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采用径向的、角度的DEA 方法计算距离性函数,当存在投入过度或产出不足(即投入产出非零松弛)时容易造成高估效率的结果,因此采用非径向的、非角度的距离性函数可以弥补此缺陷。 传统DEA模型在分析效率时存在投入松弛(input slacks)和产出松弛(output slacks),为解决此问题,Tone(2001)提出了一个非径向、非角度的基于投入松弛测度的模型,即SBM模型(slack-based-measure)。王兵和朱宁(2011)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09年期间11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无效率的来源主要是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增长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谭政勋和庹明轩(2016)利用同时考虑不良贷款和松弛变量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利用截尾回归方法分析资本充足率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忽视不良贷款会显著高估银行效率,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不论是研究规模经济效率、范围经济效率、X-效率、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货币政策角度,不管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边界法,都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还有待发展。例如从研究对象角度,大多数研究局限于上市商业银行的研究,鉴于数据可得性等原因,对城市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较少研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是不考虑投入产出非零松弛就会导致高估效率等结果,以及没有考虑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等。因此,在引入不良贷款的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以及考虑投入产出非零松弛也是以后研究的焦点。 参考文献: [1]Mahesh and Fellow(2006). “Liberalisation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Indian Commercial Banks: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Mundic Personal RePEc Archive. [2]Sherman. H. David. and Gold. Franklin. 1985.“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9(2):297~315 [3]Tone. k.. 2001. A Slack-based Measure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al Research . 130(3):498-509 [4]Maudos and Pastor(2003). “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in the Spanish Banking Sector(1985-1996):aNonparametricApproach”.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13.1-12. [5]J Titko.J Stankeviien. Measuring Bank Efficiency: DEA Application[J]. Technolog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2014.20(4):739-757 [6]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98). [7]刘玲玲.李西新.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1611-1614. [8]王聪.谭政勋.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研究[J]. 经济研究.2007.07:110-123. [9]杨大强.张爱武. 1996-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基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12:102-112. [10]张健华.王鹏.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外银行业的跨国比较[J].金融研究.2011.05:13-28. [11]蔡跃洲.郭梅军.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09:52-65. [12]徐辉.李健.钟惠波. 银行效率与不良贷款冲击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SFA测度分析的应用[J].金融评论.2012.03:29-40+123-124. [13]魏煜.王丽.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03:88-96. [14]张健华.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03:11-25. [15]王明筠.傅联英.连小琴.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评及其结构分解[J].上海金融.2015.11:96-99. [16]韩松.苏熊. 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效率研究:基于复杂网络DEA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6.08:1-9. [17]谭政勋.庹明轩. 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效率[J].金融论坛坛.2016.10:40-50. [18]朱宁.王兵.于之倩.基于DEA的银行绩效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5.02:100-12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