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析
成吟 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总审计室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金融组织和金融市场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给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也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举措,以期能为商业银行在新信息技术时代更好地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已经以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用其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服务的能力,对银行传统业务和经营模式形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需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策略,在防范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同时,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推动技术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共赢。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关于互联网金融,目前尚无一个严格且准确的定义,国内最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义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P2P网贷、线上融资、在线理财、第三方支付、众筹、金融电子商务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 (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影响,利润空间被蚕食 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延迟支付的功能,用户通过其结算的资金会部分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向客户提供预期收益超过银行定期存款数倍的基金产品,更进一步的吸收客户闲余资金,较大的削弱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方面产生了冲击。 在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优势,能更好地针对小额贷款企业的特点设计流程,提供融资服务,逐渐侵占部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如阿里金融可通过旗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淘宝、天猫上提供贷款额度不超过100万元的小额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项服务,抢占小额贷款客户资源。 (二)商业银行经营中介角色被弱化,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 互联网金融具有的支付快捷化、信息集中化、资金配置效率高与匹配成本低等优势,正在逐渐分流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改变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局面,迫使银行业变革经营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避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遭遇淘汰。如社交网络与P2P网贷平台的金融合作,就可以绕开银行,解决草根阶层融资难的问题,由此削弱商业银行经营中介角色。 (三)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度运用,对商业银行提高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金融企业基于“大数据”的思想,一方面可以通过把握客户的购买记录和消费习惯,分析判断客户的消费预期及消费偏好,由此构成不同于传统银行业信用评级体系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要素,掌握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凭借其对网络平台上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数据的广泛获取和精确分析,为客户提供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这对具有金融牌照,依靠政策红利和资金成本优势生存的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客户资源,对现有银行业市场格局产生冲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替代效应日益明显,对现有银行业占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产生了冲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获取客户相关信息,掌握客户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客户提供便利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瓜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而商业银行却由于对客户信息获取的渠道存在技术性障碍,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创新,导致客户资源流失。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便给予商业银行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制度保障。二是积极探索并建立引导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业态相匹配的风险隔离和应对机制,创新风险管控的思路,稳步推进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与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线上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模式,由银行对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全平台进行集合授信,再由平台对进驻商户分别授信,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对全量风险分层集合管理的目标。 (二)加快技术革新,全面提升商业银行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一是加快对大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手段创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所需的信息范围不再局限于客户基本信息与银行账务信息,而应拓展到客户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及业务信息等。所以,商业银行若能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市场细分系统,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数据,便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中拨得头筹,创造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加强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目前,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仅局限于存贷款、支付结算、理财与资金等传统金融业务,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系统基础上,根据目标客户定位,建立开放的平台,物流管理及电子商城等能实现在线共享和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信息系统。 (三)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商业银行惠普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商户资源与客户信息,通过借助其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积累的海量的信用交易数据库,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的优势,联合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有效发掘新客户群,提高经营收益。 二是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营销思维,改变传统一对一的营销模式,让客户只需通过qq 、微博或者微信群,就能选择到相关的金融等产品。贷款、债券、股票投资等交易以及资金支付均无需通过金融中介,直在线上交易完成,不仅节约了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的范围,还增加了交易的便利性。 三是借助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契机,加快银行转型的步伐。通过整合多渠道金融产品、深入挖掘和分析信息、打通网上供应链,向着个性化需求驱动的实时协同平台过渡,为客户提供不同节点上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使商业银行逐步扮演起金融服务集成商的角色。 (四)重视客户培养,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一是明确目标客户定位,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鉴于不同类型的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不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借助其具有的大数据信息资源,明确、细分并筛选目标客户群体,根据客户需要设计不同的入口、产品和服务,并最终形成不同的产品体系和系统架构。 二是改善客户体验,优化服务流程。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客户资源流失的威胁。这就需要银行重视客户体验,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改善金融服务,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与客户间的交互式接触,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是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努力培养忠诚客户。在新金融势力快速扩张的时代,商业银行应注重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及优势互补,顺应客户消费方式的改变,以便捷、高效、低成本和个性化为方向培养稳定客户和黏合客户,真正实现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五)优化人力资源,挖掘和培养金融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银行业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以金融、会计、管理专业人士为主,法律、信息科技等专业人员为辅,银行缺乏既懂得数据建模和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这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要求差异较大。鉴于此,商业银行要突破人才的结构性瓶颈,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取胜,需打造一支既懂信息科技与网络运用,又懂金融会计与管理原理,还能熟练运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开展市场营销,引导客户和留住客户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巴曙松,谌鹏. 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 .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3]邱峰.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 .吉林金融研究,2013(8) [4]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 .互联网金融,20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