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决策的基本依据分析
孙晗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所希望达到的最终实施结果,中央银行以此作为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管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为了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维持金融稳定等状况的出现,都需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因此,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并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货币政策决策 宏观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 世界经济形势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作为国民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不同的国家根据具体国情有不同的配置,货币政策的决策是决策机构依据一定的决策制定出来的,也是正确决策的保证。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科学的依据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尤为重要。因此,在做出货币政策决策之前对当前经济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它的制定、调整、实施都离不开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 关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动趋势分析,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景气状况。包含潜在经济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投资和消费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状况、经济景气指数变动、股票价格指数变动趋势等。实际经济增长率能够客观的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失业率也是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将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景气状况,在考虑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制定货币政策。 2、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要关注通货膨胀率这一重要指标以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此外,关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变动情况也必不可少。通常情况下,在经济平稳运行时期,物价稳定比较重视。在经济比较景气时,更多的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目标规则是目前受亲睐的一种货币政策决策规则,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预测分析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对通货膨胀目标做出预先设定,并将预测值与设定值两者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若预期值较高,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若预期值较低,则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若设定值与预期值两者之间较为接近,货币政策判断基本准确,可以保持不变或者只需做出微弱的调整。物价稳定一直都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因而,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在货币政策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3、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包含出口和进口的变动情况、经常项目平衡情况、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国际储备变动情况、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变动情况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国际贸易处于顺差、逆差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因此,国际收支不可出现较大的顺差或者逆差,否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要把国际收支水平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二、国内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货币政策的决策不仅要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还要从微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包括开工率、产品销售率、库存变动情况等,这些方面可以在宏观上把握总供给的情况。生产能力利用率是指实际GDP与潜在GDP两者之间的比值,以此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程度及分析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而在企业中,是指企业一个生产项目实际投产运营的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企业能够把设计生产能力转化为实际投产运营的生产能力,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企业又能够获得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状况。通过货币资金占用系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比率等指标进行判断。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资金利用状况、负债情况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以此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能够综合的反映企业一在定期间内经济活动的经营成果。 三、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其对国外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各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不仅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也必然会波及印象其他国家,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带来极大的影响。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必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为了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各国纷纷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应对,既采取常规性货币政策,又配合非常规性货币政策。一方面,采取下调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等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的创新组合,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投入资金,以缓解资金短缺。因此,中央银行在通过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变化形势时,必须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式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主要应当从世界经济周期的变动、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世界通货膨胀的变动、国际资本的流动、主要国际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变动、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国际协定和变动趋向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对货币政策作出有效的决策。 四、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 在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势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货币当局还必须对国内货币金融形势包括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银行储备和利率的当前状况和走势预测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作为自制定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量的依据。 1、货币需求预测分析 使货币供给能够适应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合理地制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前,必须得对货币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分析。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其中国民收入是由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支出等部分组成的。国民收入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会对经济的增长,企业的投资以及居民的日常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投资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购买支出是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劳务,构成了其他国家收入。对应地,出口代表本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所有商品和劳务,构成了这些国家的支出。利率水平高,人们的储蓄意识强烈,从而减少货币的需要。相应地,利率水平低,会刺激人们的消费,增加对货币的需求。所以,在进行货币需求的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2、货币供给预测分析 货币供给预测分析主要应考虑的影响因素: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变动的影响。 (1)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乘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一般来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就相当于银行准备金缩减了,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应量越少;反之,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就相当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货币乘数越大,派生倍数越大,货币供应量越大。超额准备金反映了商业银行手中持有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与存款总额两者之比,可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实际上回会削弱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提高超额准备金率,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降低,货币乘数越小;反之,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提升,货币乘数就越大。 (2)基础货币分析。基础货币分析主要是分析存款货币银行的储备。存款货币银行的储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递的重要部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先通过影响银行储备的供给和需求,再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因此,要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操作计划,必须预先对银行储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决策的有效性,不仅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此外,有效的决策机制也是必要的,要保证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及货币政策的时机选择等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东.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关系及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0期 [2]王琼.金融创新格局下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调整[J].金融与经济,2010年01期 [3]范逸文.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4]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