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利率市场化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2015-07-20 22:2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罗英  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不仅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增加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而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和规避风险。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到一定的方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以更好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与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目前处于 “三期叠加”,在20145月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和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本文拟从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新常态下就其中间业务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纵观我国金融经济的形势和发展,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一些条例已经严重滞后于金融机构的实践和市场的变化,而目前银行开展的很多业务又已超出法律规定的范畴。回想在《商业银行法》实施之初,中国银行业的负债主要是存款,资产主要是贷款,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可以较为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并控制贷款的作用。随着资产负债多元化,存贷比监管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高的弊端日显。存贷比、过高的存款准备金、合意贷款规模等“硬杠杠”,严重约束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能力。

1996 年,我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我国正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2012 6月和7月,人民银行两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存款利率上限适当放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速。2013 7 月,央行取消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 倍下限的限制,另外,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也将不再设立上限。至此,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阶段。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存款利率上限及个人存款利率下限作为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最后一道闸门定会打开。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一)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

市场化条件下的存贷利差一般低于非市场化条件下的存贷款利差,在利率管制情况下,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使得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可以非常稳健的运营。我国银行业利率管制的逐渐放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商业银行为了吸引资金流入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相应地为了争夺客源而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减缓银行利润增长速度。

(二)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

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会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它会优化信贷资金的配置。利率市场化改革迫使各家银行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结果是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这一点在中小银行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存贷款利差的减小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益,这将会引起银行之间的客户争夺战。通过利率竞争来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是银行之间竞争的重要策略,随时间推移,商业银行之间新的竞争机制形成,银行业市场竞争方式从低级的客户竞争向高层次的特色经营转变,通过自己高质量的服务、创新性的新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客户主动上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创新能力、软硬件实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比拼。

(三)加剧银行业经营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不仅给银行业传统业务收入带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各项重大金融改革同步推进,也使得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的金融环境越来越复杂,挑战着银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逆向选择、汇率风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金融交易的效率随利率市场化推进而不断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银行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更大的市场风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挑战。利率市场化和我国汇率市场化等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交互影响可能会增大银行的汇率风险。汇率浮动幅度会逐渐放宽,人民币快速升值和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性增大,进而银行发生汇兑损失和引发新的套利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压力,商业银行会更多的选择高收益的项目,与高收益对应的就是高风险,即银行让信贷资金流入投机型较强的证券业等行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可能会增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促进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开拓中间业务。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利率市场化冲击的积极作用

(一)发展中间业务促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使商业银行凭借严格的固定利率管制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管制利差的日子成为历史。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完全放开,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存贷款利差,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和增收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不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并进行业务转型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中间业务创造的收入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空间巨大,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拓宽了盈利渠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渐渐站稳了脚跟。总之,中间业务的发展减缓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优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促进了各个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二)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利率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稳定,银行业面对的利率风险增大。从源头上分析,若要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产生利率风险。中间业务中的代理类、咨询顾问类业务就是没有利率风险的业务,例如,代理类业务只是按照客户的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种经济事务和提供金融服务。这类业务除了能够帮助银行规避利率风险,还有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成为商业银行减缓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的最好选择。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可以说停滞,而且我国银行又实行大一统的体制,中间业务这种创新型的业务根本没有存在的条件。直到1985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也很少涉足中间业务领域,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几乎涵盖了银行当时全部的业务。1986年,我国进行了银行体制改革,我国各大银行在 1986 年开始走上“企业化”和“商业化”的转型之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就是由此起步,进入初始发展阶段。1995年和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相继颁布,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护。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银行开拓中间业务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2003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是银行获得了市场调节的定价权,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直到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中间业务总量增长显著

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导致了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客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也在进行着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款利差不像以前那么稳定,中间业务渐渐吸引了各大银行的目光,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收入增长成果显著,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2、创新产品不断丰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使得中间业务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中间业务也逐渐开始扩展,网上支付、代客理财之类自我服务型中间业务相继问世;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迅猛增长。为了满足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各大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例如,交通银行针对3G 网络的普及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e 动交行”;农业银行推出了“智付通”、“移动金融”等电子银行创新产品;中国银行对个人中间业务市场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力求为个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传统业务占主导地位

经过数年的发展,各大银行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中间业务体系。但是,我国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仍然主要集中于支付结算类、银行卡及代类业务等传统的业务上,对新兴的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品品种不够齐全,数量较少。相比之下,国外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出涉及众多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品种多达20000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主要依靠收入附加值较低的业务,业务结构层次不够高,这些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成本高、回报少,结构层次较低,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类业务所占的比重高达53%。但创新型中间业务,如咨询和顾问业务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业务所占的比重只有11%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获得市场占有率之后,凭借着自身的垄断优势,并不在中间业务营销方面花费太大的功夫,这就导致中间业务品种结构不够合理。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作为服务性质的行业,进入门槛低,本身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就不到位,商业银行之间会相互跟进模仿其他银行的新产品、新业务,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动力不足。此外,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限制越来越少,众多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这些外资银行比我国银行有更加成熟的经营模式、更专业的技术人才、更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我国商业银行的垄断难以持续。总之,中间业务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中间业务的能力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发展业务,无论在研发还是推广阶段,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发展中间业务,涉及面广,对科技水平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较高。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的商业银行最应该做的就是凭借人才和技术抢占市场份额。遗憾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能力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不同步。

1)亟需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及配套设施

在利率管制下及利率市场化进程前期,商业银行完全能够凭借稳定的利差实现旱涝保收。而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今天,商业银行对存贷款传统领域热度不减,依旧追求规模和速度,即通过扩张网点和扩大规模来增加收益,盈利模式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热情不是很高,在中间业务上的投资也就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及配套措施上的投资不足,高技术含量和高回报率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推广发展,阻碍了中间业务发展的步伐。

2)亟需建立长久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储备体系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需要专业的复合人才,这类复合人才既要熟悉银行各类业务,又要对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乃至计算机和法律领域有所了解。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员工知识面不够广、营销技能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新产品的推广和中间业务服务质量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相互模仿复制国外银行及国内其他银行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恶性循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性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3、对中间业务的立法和监管存在不足

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稳定增长,势头良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方面我国对金融市场的立法和监管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程度不够高,造成了“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困境。

四、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一)培养以创新和客户为导向的发展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一环。

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长远出发,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实现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是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相似度很高,经营模式也十分相似,这不利于各家银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当然,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只有加强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保护力度才能刺激中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中间业务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树立以客户为向导的发展理念。良好的客户关系是商业银行宝贵的财富,客户关系这种无形资产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一点在中间业务上体现尤为明显。开展中间业务其实就是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而服务类行业获得利润的唯一源泉就是满足客户需求。

(二)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发展国民经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有很大的比例由大量的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有效需求并不是很充足。根据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影响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发展缺乏内生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三叠时期”,要适应新常态,发展国民经济,优化收入分配政策,充分激发居民对中间业务产品的消费需求,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激发商业银行的活力。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跻身世界500强,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是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再加上我国居民的基数庞大,储蓄意愿较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并不强。我们应该在加强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加大利率浮动的弹性,刺激商业银行的竞争意识,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对中间业务的立法和监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相关金融立法和监管滞后,与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中间业务发展某些领域的法律空白、死板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不合时宜的法律限制及分业经营法律体制等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的步伐。对此,在立法方面,立法机构应该做的是健全中间业务的法律体系,在加强立法过程中还要注意和国际惯例接轨,在保障我国经济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消除我国银行业独有的、与国际惯例不符的传统。

(三)加强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就是加强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化金融系统。有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加快营销创新的速度与,有了完善的电子化金融系统,以前没有条件开发的产品就能问世,这为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为了加快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储备体系,这对于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非常关键。拥有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储备体系,目前发展中间业务人才方面面临的知识面不够广、营销技能单一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从长远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长久性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软件上的支持。

(四)优化创新中间业务结构

优化创新中间业务结构,首先要拓展完善代理类、结算类业务。其次要巩固发展银行卡业务和咨询类业务。对于银行卡业务,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增幅很大,但我国居民使用信用卡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转变我国居民对现金结算方式的依赖,不能仅将银行卡作为存取款的的观念,更多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针对咨询业务,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咨询类业务的比重,适应咨询顾问行业细分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发自己擅长的咨询类业务。最后要有步骤地研发新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所面临的最大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制定产品创新战略,加大对中间业务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在风险管理和控制基础上,向更为高端的中间业务进军。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成熟,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的优质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发展发展资产证券化、过桥融资等创新业务,深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实现从“持有贷款”和“信贷银行”到“经营贷款”和“信用银行”的华丽转身,使商业银行其他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逐渐融为一体。

六、结论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阶段,随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银行之间的竞争和经营的风险均与日俱增,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有明显积极作用。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培养以创新和客户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优化创新中间业务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下,大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与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素芬.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 北京:商业文化, 2014,(20):130-132.

[2]林燕珍.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 湖南:金融经济, 2014,(24):56-57.

[3]王新兵.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 湖南:金融经济, 2014,24):24-25.

[4]张志楠,高劲.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J].江苏: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7-50

[5]金忻,胡百灵.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 北京:中国集体经济, 2014,(18):96-9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