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研究方法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马梦瑶 金光辉 何宇辰 刘昊宸 王谢勇 大连大学 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大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多点”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价》(编号:2020JJ27FZ119);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编号:S202011258012)。 摘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中国经济发展开始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当下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化,在此形势下探索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成为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后疫情时代的现实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和疫情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最终给出对于后疫情时代中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文献研究方法;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优化经济结构以期转变增长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由此可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本阶段的确定发展思路,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也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化,寻求后疫情时代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后疫情时代的现实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和疫情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最终给出对于后疫情时代中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期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将关键词设为“疫情”和“高质量发展”,检索对象的期刊级别限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将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17年至2021年期间,共搜到100余篇文章,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发展新形势,对其中20余篇文章从对维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后疫情时代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思考。 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其背后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新时代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事业发展的重大调整。从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GDP和CPI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正在沿高质量发展路线不断前进,其本质是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内涵提升上,从质量、结构和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新一轮消费、产业和投资升级。 (一)经济总量庞大 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以突飞猛进之势增长,人均GDP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至此,我国已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源。而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仅为3679亿元,仅占世界经济的1.7%。此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突破。经济总量先后于1986年和2000年突破1万亿元和10万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后更是在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达到了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从2016年到2018年持续跃升,实现了经济总量从70万亿元到90万亿元的突破,世界经济占比达到了16%。而在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我国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经济实现了增长的由负转正,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世界经济占比上升至17%左右。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量,这为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 (二)经济结构优化 在中国经济发展早期,主要依赖量的积累方式来寻求经济增长的高速,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单纯依靠量变求发展的方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李艺敏等[3]探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早期过多地依靠传统产业,更注重量的积累。 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便是通过供给侧改革使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发展转向高质量进程的必要前提。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依托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周玩完等[4]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正稳步提升,这对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扈婧[5]积极探索了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实践证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早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大大削减无效供给的同时,更多新的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创造发展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改革重点也转到了体制机制问题上,这将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工程。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民生持续改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6]。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进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个地区和部门都对民生工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居民收入方面,2019年我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达三万余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这也是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首次突破3万元[7],社会民生保障越发完善,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冯俏彬等[8]立足于民生改善现状,认为民生福祉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丰富了高质量发展内涵。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反之,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的物质和现实条件也进一步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三、疫情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给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下,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不仅与中国发展大局息息相关,更是与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挂钩[9]。林兆木[10]研究了疫情爆发之初的经济发展形势,在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仍是可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依旧存在。 (一)宏观经济供需失衡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在需求以及供给方面[11],其中,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架影响经济的马车中消费以及投资受影响更大。任保平[12]认为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表现为消费和投资层面需求的减少和生产活动供给的不足。胡兴旺等[13]立足于疫情爆发之初的河南省,深刻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需求角度来看,疫情防控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人员需要进行隔离,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甚至直接采取了“封城”的措施,外出人员的骤然减少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消费的降低,春节期间本是旅游、交通、娱乐、餐饮等的消费高峰期,但是疫情期间整个消费行业营收惨淡;从供给角度来看,人员被限制出行,直接造成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短期之内处于暂停状态。师傅[14]则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需求和短期总供给五个方面入手剖析了新冠疫情对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逆向冲击;杜亚飞[15]认为疫情初期国际社会一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的准入门槛提高了标准,有些国家甚至是直接禁止中国商品流入其国市场,我国的出口贸易遭受较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在疫情初期,中国的宏观经济遭受了较大程度的挑战。 (二)第三产业短期受影响较大 疫情主要对消费性服务业及部分民生保障类服务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一是与假期消费相关的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疫情爆发初期时值春节,尽管线上渠道解决了部分消费需求,但线下消费行业所遭受的损失仍难以得到弥补。曾喜[16]等从疫情期间餐饮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服务业是疫情冲击最直接的领域;郑璐[17]则强调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从短期看,电影院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阻滞。从中长时间看,电影行业的生产方式和运营理念发生转变,带来全方位、持续性的深入影响[18];王庆生[19]分析了疫情冲击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强调后疫情时代应注重国内旅游的质量提升。二是交通和物流阻滞。疫情初期全国大量铁路停运[20]、航班停飞,城市内公共交通停运或调整,造成了人们交通出行的不便[21]。同时,疫情防控也对物流运输行业造成了冲击,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出现运输困难[22]。 四、对后疫情时代中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综上所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客观发展规律、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23]。而不管是当前还是今后,我国仍将处于战略机遇期[24]。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世界经济环境也将随之发生较大的改变,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盛行恰恰加剧了这一现象,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注定不会平静。但是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政策工具灵活、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因此,牢牢抓住后疫情时代下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机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于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量的方面 疫情爆发初期,国民经济遭受重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受阻。但是基于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做出判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局面并未改变。就消费行业来说,2018年,我国的全国消费总额约为7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25]。虽然新冠疫情对消费行业造成了冲击,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中,被压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旅游、娱乐、餐饮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在补偿性消费的心理驱动下将会被迅速释放出来。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具体环境中,以提升经济效益与质量为发展导向,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结构和模式,扩大市场供给与需求规模,推动各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量的积累与突破。 (二)质的方面 疫情在给中国经济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给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无法复工,学生无法复课,但线上零售、线上教育等新型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将取得突破性成就[26]。后疫情时代,线下体验式服务和线上便捷式服务将齐头并进发展,至此,在疫情初期遭受较大影响的第三产业开拓出了一条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道路。同时,疫情期间制造业智能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无人机与智能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5G+红外测温等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后疫情时代中,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将要求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快速更新迭代,而这将为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与应用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后疫情时代,服务业、制造业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突破进一步丰富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爱玲.聚焦两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J].中国对外贸易,2018(03):11-12. [2]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D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4/content_5534695.htm. [3]李艺敏,林淼.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20(03):145-146. [4]周玩完,王利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31-32. [5]扈婧.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2021(02):4-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 2017(42): 68-96. [7]王一鸣.中国经济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显现韧性和毅力——2019年经济形势回顾和2020年展望[J].中国经济报告,2020(01):4-11. [8]冯俏彬,谢芬.“十四五”成都要全面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J].先锋,2021(01):12-14. [9]谢娟娟.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应对策略[J].辽宁经济,2020(08):10-11. [10]林兆木.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目光看待我国发展[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0(03):5-9. [11]钟伟,管清友,徐奇渊.如何看待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J].中国外汇,2020(05):16-19. [12]任保平.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恢复性发展的战略重点与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0(09):100-104+2. [13]胡兴旺,赵艳青.新冠肺炎疫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J].财政科学,2020(04):85-94. [14]师博.后疫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的恢复性转型发展[J].学习与探索,2020(09):105-111+192. [15]杜亚飞.新冠肺炎对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32(02):11-16. [16]曾喜,李婧颖.2020年上半年如何实现经济良性发展——以餐饮服务业为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7):122+121. [17]郑璐,邢祥.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向[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245-253. [18]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N].中国电影报,2020-05-07. [19]王庆生,贺子轩.后疫情时期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20(S1):147-154. [20]林晓言,李明真,陈小君.疫情对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铁道经济研究,2020(02):1-6. [21]何凌晖,余庆,李玮峰,李健,杨东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城际交通运输需求分析[J].城市交通,2020,18(03):51-61. [22]李琰,台枫,于天水,程东浩.新冠疫情下感染性物质运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S1):164-171. [23] 刘育麟.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辽宁经济,2020(10)46-47. [24]陈奇.新目标 新格局 新理念——学习贯彻《中共青海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青海党的生活,2020(03):11-14. [25]杨春蕾,张二震.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和中国应对[J].南京社会科学,2021(02):36-41. [26]朱福林.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21(01):27-34. |